懶散茶包
懶散茶包

讀後感|社評|食記|動漫心得|心情雜記

數位時代的斷捨離

當開始在乎自己的網路個資時,代表已經意識到自己是數位公民。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5313371/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學生時代看到身邊的朋友註冊什麼就跟著註冊,結果有了許多論壇、社群平台、遊戲、免費軟體的帳號;如今個人資料越來越值得分析的時代,許多商家推出的APP以會員制優惠的方式誘勸你註冊、閱讀方式的改變使用電子書也需要註冊帳號,甚至是政府面對疫情的紓困或加倍方案也離不開各式各樣的個資收集。如果沒有找個時間認真回頭檢視,確實是很難注意到自己到底把多少自己的個人資料給了他人使用。

一、越是依賴,越難割捨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3559032/

近幾年ETF投資流行FANG的組合,FANG是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谷歌(Google)的簡稱。這些公司的市值是否與持有的用戶個人資料數呈正比無法考,不過許多人確實長期依賴這些國際巨頭所提供的網路服務。

以個人來說,最近把Plurk、Twitter、Linkedin、IG的帳號給刪掉,另外也根據平常收到的網路信件,依序回憶並登入各大論壇或網站把已經不常使用的帳號刪掉。但是,刪到最後會發現有些帳號真的很難停用或刪除

例如,過去為了方便,許多遊戲或商場的帳號是使用Facebook綁定,那麼停用Facebook就相當於要停用這些遊戲或商場,但是當這些帳號還有用到的時候,就很難說割捨就割捨。同理的,大部分職場都會運用到微軟、Line、Google的應用程式、信箱或群組功能,有時候問題不在於你依賴這些平台,而是這個社會需要你使用這些平台

二、意識到就不嫌晚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3246979/

若問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或對個人資料被使用感到排斥,最初是因為歐盟推出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RDPR),裡頭有一項法規基礎是重視用戶的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1]以前會好奇為什麼要爭取控制資料一方刪除個人所有資料的權利?直到自己想要停用或刪除帳號時,才發現這項權利不僅是關於隱私權,同時也包含能掌握個人資料使用方式的自主權。

如果仔細瀏覽過去註冊的諸多帳號,其實會發現有些平台註冊時非常容易,但是要停用或刪除時卻非常的麻煩。例如,你明明是想要停用或刪除,對方反而會要求更多關於你的個資來證明你是這個帳號的所有人。這樣的要求,反而本末倒置,讓平台業者取得更多關於自己的個人資訊。

三、去中心化的模糊地帶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2592005/

許多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開發者在白皮書上都會標榜去中心化,但是卻沒有明確的區分出哪些部分是去中心化與哪些部份其實依然是中心化。以LikeCoin來說,它去中心化的部分主打的是能夠讓創作者擺脫廣告商或大平台,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的創作。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出版作品也可以不侷限於將自己的著作所有權被特定媒體或出版社所利用;至於它中心化的部分,個人認為是能夠追蹤與分析有多少人註冊Like ID、多少網站運用LikeButton、存在多少LikeCoin的錢包與相關的作品數。這些內容固然可能都是公開也不具有真正的中心化管理,但是在大數據的時代卻依然是蠻值得分析的數據

另一方面,LikeCoin的市值某種意義是取決於在虛擬幣交易所的流通性,雖然已經有不少用戶致力於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或兌換實體產品,但是在參考LikeCoin的匯率層面也很難不用虛擬幣交易所的當下匯率作為判準。這裡就會衍生出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當我們在虛擬幣交易所註冊帳號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將個人的資料提供給交易所,亦即持有LikeCoin或其他虛擬幣的人是受虛擬幣交易所中心化管理,而許多交易所常常都會受到攻擊且防禦無力,這時候又要如何保障個人資料不會被第三方給利用呢?因此,個人是不建議到處的註冊虛擬幣交易所帳號,而是謹慎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平台。

四、小結

相較於早期僅是使用電腦上網,對於網路的依賴性已經可以說是出現典範的轉移,個人資料的運用無所不在,像是各大網站追蹤你的瀏覽紀錄、持有的手機裝滿著蒐集各種個資的應用,甚至是戴在手上的運動手錶與放在家裡的智慧家電都可能蒐集和分析自己的個資。[2]我們有必要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實體地域層面的公民,同時也是在網路世界的數位公民,特別是當法律趕不上科技的變化時,身為數位公民更應該盡早關心關於個人資料保護相關的倫理與規範,屆時在有關於公民會議的場合才可能提出有利的論點主張保護個人資料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https://zh.wikipedia.org/wiki/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瀏覽時間:2021.11.06)

[2] 黃哲斌(2019.10.01)。〈個資可以吃嗎?給現代公民的網路隱私守則〉,天下獨立評論。取自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8557。(瀏覽時間:2021.11.0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