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renceLee
LawrenceLee

Barrister, historian, biologist and anarchist

我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浅见

不少朋友喜欢听我对中国新闻的看法,其中【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是最近收到request最多的一个话题。可惜我被禁言了几天,这个新闻也变成了旧闻。不过旧闻也不是皆不值得聊,等纷纷扬扬的讨论沉淀下来再聊,也未尝不是好事。情绪渐渐平息后,我们看待问题,都会不自觉更敏锐一些。

关于这个话题,梁文道在【看理想】app的节目【八分】里专门聊了一集(176集),讲得很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听一听。他说的我不再重复了,但他出于平台的考虑,说的太客气了,我说话并没有这么克制,也许可以稍微延申一下。比如因为真实或虚假的婚姻焦虑而反对条例的中国男性,一边说着要保护中国女孩,又同时发言表示欢迎引入外国年轻女性。看似双标的逻辑背后,是他们仅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做发言,并喜欢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当然是明显的自私又虚伪的表现,我想在中国还没有染上自私虚伪的habit的男性,应当都是女性主义者。毕竟面对自己天生因性别得到的特权,应该感到羞愧,而不是使用得心安理得(这个梁文道大约也仔细讲过)。我们对待自私虚伪的人,应对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嘲讽,从根本摆出瞧不起的态度,而不再浪费时间去做无谓的争辩。这点我在豆瓣上看到了好多类似的帖子,讽刺得都很精彩。我很遗憾地说,我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观察到中国对外展现的性格,就时常是自私与虚伪的,和那些我们瞧不起的怀有深深婚姻焦虑的男性没有太大区别。正如很多人质疑孙杨不能代表中国,但吊诡的是,孙杨及其团队在国际听证会上展现的傲慢,逻辑混乱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等等表现,我们经常也能在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China的发布会中看到。所以他们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国?怀着大国心态的中国实际在国家展现的形象是什么?还保有客观精神、理智思维的大家为什么会被这些我们瞧不起的人代表?这都是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接下来是黑人的情况,很多人似乎下意识认为这种条件宽松的条例一旦执行,会引入很多质量差的外国人,最主要的就是黑人。为什么大家下意识会认为中国只能引进质量不好的外国人,比为什么中国人认为黑人质量不好更值得讨论。觉得黑人质量不好,当然是荒谬的大偏见,中国的种族歧视倾向与被歧视妄想症都很严重。我们如今再推崇第三帝国的优生学,是很悲哀的事,保留某种种族的血统纯正也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执念。况且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本就在不断通婚中,随着北魏、辽与满清的汉化,汉人也在不断胡化中,我们今天在民族一栏上写着汉的人,更多的是文化认知而非血统上的定义,如今找不到任何胡夷基因的汉人是非常非常稀有的。我们先抛开那些抱着和外族通婚会污染华人血液的偏执观点,其实很多没有婚姻压力或此类偏见的人,也在担忧条例会引进质量差的黑人,对中国的治安和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我个人不觉得黑人的质量比任何种族差,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很多有教养,博学又幽默的黑人,但他们多半是美国人或法国人,受了很好的教育,在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如果是某个非洲国家的黑人,比如津巴布韦,因为物质与教育资源的匮乏,个人表现往往就不及欧美国家长大的黑人。于其说这是种族的原因,不如说是成长环境的原因。我相信身处中国的大家担心引入质量差的黑人,也是切身观察到了在中国生活的很多黑人表现不太理想。所以我们讨论到这里,也可以抛掉种族观点的干扰,专注讨论,为什么来中国定居的外国人普遍质量并不理想。

这就牵涉到一个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工作的机会,子女上学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民众对外国人的友善与接纳程度,自己融入本国文化的难易程度等等各种因素。目前的中国到底能否吸引素质高的外国人移民,能吸引多少人,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如果只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说句老实话,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也不太找得到了。古建筑拆得差不多了,中国人普遍对古人的思维方式了解的也很少,这些因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层很难短期内修复。不少认真钻研了几年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中国一看,发现自己比中国人懂原来的中国得多,也是常见的事。社会福利,工作的机会,子女上学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这些,中国与欧美国家还是有差距,虽然中国人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但中国的英语普及率很低,在路上随机拉一个路人,会用英语对话指路的概率也不高。其实在北大找一个学生用英语对话,其多半也说得磕磕绊绊,远不如德国或荷兰一个普通中学生说的流畅自然。在这种背景下,外国人是不是不学中文,就很难在中国生活下去呢?倒也不是,至少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的外国人可以生活得很不错。靠的就是民众对外国人的友善与接纳程度。接纳也许没真的接纳,友善确实够友善。我自己亲身体会过很多次这样的经验,比如在上海浦东机场,如果聚集了很多人不易通过,说【请借过一下】,不会有人理睬,但说一句美式发音的【excuse me guys,I’m running late】,并配合着挥舞手中的外国护照,大家马上自觉让出一条路。在国外的中餐厅也是如此,我如果带着华人面孔的朋友就餐,受到的待遇和我带着白人朋友用餐有显著差别。事实上不少人对新条例的意见或担忧,更集中体现在新的条例给予外国人较大权利,而不要求其履行与中国公民相同的义务。某个媒体即报道,【中国司法体制在处理涉外案件,依据中国外交原则“外事无小事”,涉外案件无小案,因此日常生活中,外籍人士获得警方优待的新闻屡见不鲜。同时,司法机关对涉外案件包括外籍人士犯罪案件时,有“不会管、不愿意管、不敢管”的处理状态。具体案件如:法院不敢处理外籍人士,直接损害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类似福州市的非洲留学生骑电动车载客被交警拦下,在推搡交警之后被福州交警从轻处分;南京地铁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只罚中国人不罚外国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汉语水准不达标的菲律宾留学生,奖学金高达40万元人民币】。

中国人对外国人确实普遍很客气,但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与之相处,对语言也不自信,因此导致了一种克制的态度,真的天生具有崇洋媚洋的心态的人恐怕也不会太多,也就是因不了解而对外国人更友好。这和上世纪对待租界的外国人时自己在本国的状态本就是下等公民时的友善应对,心态到底不同。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想真的全面开放外国的移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进来,这层神秘感消失了,给予外国人较大权利,而不要求其履行与中国公民相同的义务的情况也会很快消失。而且在中国住的外国人多了,便不会都集中在大城市,而向中小城市与乡村转移。这时大城市给与外国人的便利就会消失,他们不得不学习中文来适应新的生活。如此对中国进一步普及英语,以及中文变成国际上普遍说的语言,都会有很大助益。说一个小插曲,到了内战结束,1950s的时候,中国人其实对还没有离开中国的外国人展开过惨绝人寰的对待,很多外国人被随意按上罪名,被殴打、关押、处决,真的做到了【人民翻身做主人】。具体的记载,大家可以参看Frank Dikötter写的【The Tragedy of Liberation】的第六章【The Bamboo Curtain】,台湾联经出版社出了一个中文翻译版,就叫【解放的悲剧】。

说回这个条例本身,撰写有没有问题呢?从一个外国律师的角度看,问题当然大得很,但这是中国发条普遍存在的问题。法案的撰写讲究细致严谨,而中国法案的撰写一贯很模糊。比如条例第19条说【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什么理由是正当的理由?这里的正当如何定义?这种撰写方式,会导致相关部门在解释法条时有很多leeway,可以把任何理由解释成正当理由。我想这个条例出台后,获益最多的是已经拿到外国国籍的曾经的中国人,条例为他们提供了回中国长期生活的机会。在我上文提到的因素得到改善前,新条例的颁布并不会吸引大量土生土长(或许用洋生洋长更贴切)的外国人涌入。

再说一下我认为开放外国人移民中国的好处吧,如果中国真的想引进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则不得不改善国内的环境,随着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其他文字写成的信息的外国人,会和中国本地人普及很多他们初听很抵触的常识,很多专门为外国人定制的媒体会生成,现在逐渐缩紧的舆论控制也会自然放宽。我总觉得靠从小受正能量教育的中国民众来推动改变是很困难的事,也许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数量到了一定比例,我们期待的变化才真的会发生。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本书,日本作家貴志祐介撰寫的長篇科幻小說【新世界より】(来自新世界),台湾独步出版社有中译本,简体中文版应该也有引进。书写得很好看,很易读,但对种族歧视,dictatorship,媒体洗脑甚至生物复制等领域都有涉及。我想大家读完这部书,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应该会有些新的认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