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
老田

分享照片,主要是街頭與旅行; 寫寫心情與生活,或許有電影、影集甚至書的觀後感。 也歡迎來Instagram晃晃:dnlt02 Web: https://pytian02.myportfolio.com/

關於視界(一)

“A true photograph need not be explained nor can it be contained in words” —Ansel Adams
這張算是我很前期拍攝的照片,當時對於非常高興可以捕捉到這樣的光暗反差,並記錄下臺北天際線。

大家好我是老田,先自首,這篇是我寫器材介紹寫到一半突然不知道怎麼寫下去,才轉念改寫自己的小小攝影心得。終於是把這篇文章生產出來,總之,希望各位可以從文章裡得到些什麼靈感或想法,那就開始看下去吧!


首先說說為什麼會接觸並喜歡上所謂「街頭攝影」。

很簡單,就是好上手(但其實也不好上手)。剛開始拿到相機時,去請教比較厲害的朋友們,都會得到同一句話:「多拍就會了。」的確,要快速上手的方式就是多摸索,了解照片成像的各個參數,或甚是構圖的方式。

那要怎麼多拍?就是抓著相機隨便上街亂拍。
繁忙的信義區。 信義區其實算是學生時代很喜歡去的地方,人來人往的市區讓我有種迷幻感。

畢竟對我來說,棚拍有它的難度,物品擺拍相對單調,而人像攝影又必須有朋友相助。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上街取材。

課堂作業,感謝好友協助完成。

不過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我依舊是靠感覺來拍攝,構圖最常用的就是「置中」以及「三分法」了吧!(關於構圖可能又必須是另一個大文章了)


那什麼是「街頭攝影」?

Street photography, a genre of photography that records everyday life in a public place. The very publicness of the setting enables the photographer to take candid pictures of strangers, often without their knowledge. Street photographers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a social purpose in mind, but they prefer to isolate and capture moments which might otherwise go unnoticed.--Naomi Blumberg
(街頭攝影是一種記錄日常公共生活型態的攝影型態。場域的公開性質讓攝影者能夠捕捉到人們的隨機性,通常是不被發現的情況之下。街頭攝影師不需具有社交目的,且通常是獨立且渴望捕捉那些不被注意的時刻。)
下午兩點就準備回家休息的維也納老伯。

上述是我隨意Google查到關於街頭攝影的描述,基本上把街頭攝影描述得十分完整,這類型的攝影就是將公共的空間(街頭)的一切記錄下來,且畫面裡通常是帶有人的。

但我更喜歡另外一段話,是這樣寫的

Trying to define street photography is almost like trying to define what sweet or salty is. You can’t fully describe it, but you know it when you see it.—James Maher(試圖定義街頭攝影就像試圖辨識什麼是鹹與甜一樣。你沒有辦法完整描述,但當你看到你便知道。)
鍾愛的布達佩斯鎖鏈橋,是我一生之中絕對需要再次造訪的地方。

街頭攝影一定要有人嗎?

有接觸攝影的人或許很常聽過別人批評「這不算是街頭攝影」,但其實街頭攝影的定義相對模糊,婚禮攝影就是拍攝婚禮、人像攝影就是拍攝人像、運動攝影就是紀錄運動而旅行攝影就是紀錄旅行。(我其實也寫過些相關的旅遊記錄,各位歡迎到關聯作品看看~)

丹麥的管風琴教堂,照亮燭台的角落。

但街頭攝影的題材包羅萬象,畢竟街頭會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你可以捕捉人的行為、操控光影的變化或甚至記錄五光十色的日常,這些在街頭發生的事情都能夠算是街頭攝影。

所以我認為街頭攝影不一定必須要有人在畫面之中才算是街頭攝影。

設於香港機場,等待起飛的時刻,一台車就這樣進入了弧線。

我很喜歡的一位美國Youtuber—Faizai Westcott也曾出過一支影片探討這個議題:Is Street Photography With No People Still Street Photography? 各位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

好像還沒真正看過的內湖花市。

然而,剛開始踏入攝影世界的我其實到哪都是希望能將「人」放到畫面之中,所以當時的我對於街頭攝影必須要有人的定義是深信不宜且將之奉為圭臬的。


人眼是很容易就被「人」給吸引的,當一個畫面裡有人的出現,通常人的腦袋就會將之當作重點來看待。因此當時懵懂無知的我,對於任何技巧都還不熟悉,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按下快門,並且到處拍攝人物,好填補空泛的畫面。

捷克的Pilsner真的是好喝。

這樣的情況基本上持續到第一次出國自助旅行回來後才改善,我想大概是換了一趟環境,眼睛所觀察的世界終於有了變化,加上持續練習的關係,才讓所拍攝的畫面有了點進步。

起霧的陽明山,階梯得顏色意外地跳進人眼。

而另外一次的改善契機,其實才算是影響我直到現在的,那就是真的跨系去修習傳播學院的課程。那堂課實作的部分很多,基本上每個禮拜都得出門拍照,然後繳交作品。

雖然真的是勞累,繳交作業的期限在每個禮拜三早上的8:00,禮拜二的晚上我總是會在宿舍的桌子前面盯著螢幕趕進度到半夜1、2點,然後才能夠將作業寄出。再加上老師算是十分嚴厲的人,每堂課都將同學的作品秀在投影片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講評,坐在台下真的是如坐針氈,每個禮拜都不知道自己拙劣的作品會被老師如何批評。

但課堂中,我終於開始慢慢地找出自己喜歡的色調以及風格—就是較低彩度、低飽和的相片,一直持續到現在。

哥本哈根購物街。多虧課堂上的練習,真的是讓自己找到喜歡的色調。

至於當我換了相機之後,因為能記錄到的光影細節似乎也跟著變多,所以我的風格又有小小的轉變,更多的是去抓光影的變化以及色彩的配置,對於是否有人會出現在畫面裡,就跟著不再那麼重要了。

箭頭。
協助朋友的攤位拍攝活動。

今天就暫且寫到這裡,希望各位還算是能夠吸收,後續的內容就有待下次更新拉。
若想看更多的相片分享,當然一樣是歡迎來我的IG晃晃,那我們就下次見,掰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