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
Leslie

认识世界

无用之书2. 《以自由之名》——西方左派眼中的西方罪行

版本说明:

本书大概也只有在中国大陆地区是有市场的,所以也只有中信出版的简体中文版。这本书的英文名叫On Western Terrorism副标题From Hiroshima to Drone Warfare。直译就是《建立在西方的恐怖主义——从广岛到无人机战争》。对比现在的中文标题《以自由之名——民主帝国的战争、谎言与杀戮,乔姆斯基论美国》显然后者用民主帝国一词凸显对于美国伪善的嘲讽,顺便搬出了乔姆斯基Chomsky的名号作为一种噱头。但实际上这本书的本质是在谈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罪行,这是乔姆斯基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

 

大致评价

这本书是美国记者/导演安德烈·弗尔切克与MIT语言学教授/美国左派精神领袖之一诺姆·乔姆斯基在2012年6月的谈话录(我强调时间是因为这对于后续事件的解读是有帮助的)。因此对话节奏很快,大量观点以及精简的论证,读起来非常轻快。并且由于问答双方都是相对亲中国的,很显然他们一定会涉及中国话题(只不过亲中国的安德烈·弗尔切克发言更多)。但从整本书的谈话逻辑来看,乔姆斯基无疑更关注战乱中的、更受西方世界影响的苦难国家。

总的来说这样对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战争与政治事件的漫谈是比较少见的,要知道乔姆斯基不是哲学家、政治学家也不是专职的政治活动家而是个语言学家,但他在第三世界生存状况上的关注广度超越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但是由于是日chui常chui谈niu话bi,所以准确性不保证)。这能够让读者能够开阔眼界,了解到很多原本并不受关注的事件或是不受关注的人群。但相比广而浅的谈话录我更希望能收藏一些内容更丰满信息可靠性更高的作品,这是我不愿意收藏本书的主要理由。另外一个次要原因是翻译实在是有点问题。

 

内容概要与个人思考:

由于这本书的对话比较散(有时问答双方甚至会离题甚远扯一些有的没的),因此我会以我自己关注的话题为单元谈一谈我的思考,作为我批判性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本人在政治观念上是接近乔姆斯基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强迫自己提问。

 

一、关于发达世界选择性忽略某些群体

乔姆斯基认为,殖民主义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1)对原住民的直接驱逐或屠杀,2)对生存环境(自然以及社会经济)的破坏。西方媒体对原住民的关注太少,甚至没有将这些人当人看(这里乔姆斯基引用了奥威尔发明的非人Unpeople这一表述),以至于鲜有人关心甚至知道。在种族问题上也是类似的,乔姆斯基举例了二战时期罗姆人遭受了和犹太人几乎相同的对待,但这个问题尚未被广泛认知。2010年法国人还试图将罗姆人驱赶至罗马尼亚,同样很少受到关注。

乔姆斯基也提到了一个中国人关心的问题——南京大屠杀。他指出美日《旧金山和约》中由于选择性忽略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注:偷袭珍珠港之日)前所犯下的罪行(注:未经考证,倾向于认为该表述不准确,但《旧金山和约》公认是钓鱼岛问题的开端)。因而助长了日本人的“失忆”,选择性忽略了未经赔款记录的事实。

详见:东亚岛屿争端的缘起:旧金山和约

http://www.lifeweek.com.cn/2012/0918/38530.shtml

此外乔姆斯基还提到了一些我不熟悉的南美洲事件,比如某一个在美国受训的萨尔瓦多军队前脚杀死了6名耶稣会神父,后脚瓦克拉夫哈维尔——东欧异议人士就在演讲中将美国奉为自由的捍卫者。在这个例子中这些萨尔瓦多人也成为了“非人”。

 

二、关于西方世界的媒体与宣传方式

这一部分非常有趣,乔姆斯基与弗尔切克分别分享了他们在中国与伊朗的媒体审查经验。(在2012年前)两位的经验告诉他们中国与伊朗对他们的言论是十分宽容的,而BBC等西方媒体反而显得比较谨慎。除了审查方式之外,还有一些非审查的技术手段可以防止一些言论的出现,例如要求你抛出观点但不给时间论证,这就会让持有该观点的人看上去像个疯子(妙啊)。

乔姆斯基指出西方的宣传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列宁早期曾经试图通过美国广告树立自己的形象,但是由于宣传技术太差并没有奏效。而纳粹则与此相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不得不说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对人的道德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这或许也是一个失败的原因)。据乔姆斯基说,戈培尔就是按照美国商业广告的形式塑造了德国纳粹的宣传方式。东方的宣传失效导致进一步的宣传失效,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些宣传内容了。

 

其他有趣的观点:由于广告促使人们做出非理性选择,因此广告被设计出来其实是用于破坏(基于理性决策的)市场的;同理(美国式)选举是被设计出来破坏民主的。基于此美国的政治宣传本质与广告是类似的。

 

关于第一第二部分的短评:人的认知世界不是真实世界,认知世界是需要通过舆论结合现实经验形成的。舆论不符合经验则人们会质疑舆论的真实性。而没有舆论也没有经验则该事件在认知世界根本不存在(正如鲍德里亚所谓的“海湾战争没有发生”/延伸阅读《公众舆论》作者沃尔特李普曼)。个人认为西方世界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对宣传的把控,这种宣传机制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完全由当权者控制的,而是利用所有的可利用的“独立媒体”,形象的来说,就是对“舆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而非微观管理。这要求对传播学有很深刻的理解,这也需要像尊重供需关系一样尊重人性的本质。

这里其实还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就是宣传(Propaganda)并不只能是由官方开始运作的,比如在美国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宣传机器是好莱坞,貌似文化产业,实则政治宣传。可能我们现在看VOA(作为官方宣传机构)中的宣传感觉特别愚蠢有失偏颇,但很少有人会关注到好莱坞的宣传作用。西方世界控制宣传的途径也值得进一步去了解。

 

三、对中国、古巴、前苏联阵营国家的观点

使劲吹。

 

四、关于中东问题与阿拉伯之春

二人从中东问题的起源开始聊起,然后老生常谈地黑一下沙特阿拉伯。嘲笑美国支持沙特但反伊斯兰激进主义是个笑话(注:我从来没听说过美国反伊斯兰激进主义,美国一直宣称的是他们反恐怖主义)。随后他们谈到了阿拉伯之春,乔姆斯基对阿拉伯之春以及埃及后来上台的穆斯林兄弟会持正面态度,称其为“新自由主义”(而非《慕尼黑的清真寺》那样恨不得贴上恐怖主义标签)。令人惊讶的是乔姆斯基认为西方正在阻止阿拉伯的民主化进程(显然得事先说清楚这里民主指的是什么)。

关于叙利亚、伊朗核问题的论述实在是太零散且缺乏价值(注:无法判断真伪),这里就不赘述了。

 

五、关于美国治下的国际秩序

这部分乔姆斯基的观点颇为有趣,他认为美国自1945年开始便在世界权力上走下坡路。彼时美国控制着西欧控制着日本。1949年中国从美国控制中脱离开可能是一个很关键的历史事件。因此美国对亚洲的关注逐渐转向了东南亚。直至1970年时美国占有世界财富比例从50%下降到了25%(注:事实的准确性待考),形成了一个美日欧三极格局。在乔姆斯基看来日欧的独立性是与日俱增的,他们并不是完全受到美国控制的,因此可能北约就是牵制欧洲独立外交的最后一个工具。但对于具体的判断依据乔姆斯基未给出理由。

 

关于第四第五部分的短评:这里我一个门外汉想谈一谈国际关系的问题。中东问题可能是这本书里最放hu飞shuo自ba我dao的一大段论述。原因在于中东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视野。其中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可能专家也未必理得清楚。中东由于殖民时代+二战(以及二战后巴以冲突)+冷战的原因已经错综复杂难以厘清。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中东是一个很少受到关注的地区。美国为什么需要控制中东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经过初步了解我认为可以简单地划出三个主要的战略目标:1)控制石油供应;2)协助核心盟友以色列(以色列是大量美国犹太人的第二故乡,基于美国的政治体系不可能放弃,否则等着的结果就是下台);3)压制作为美国秩序挑战者的伊朗(不可养虎为患)。

显然的,其中2)和3)都是美国独有的战略目标,换言之,其他国家要么有1个理由顶多有2个理由,大多是缺乏干涉中东的动力的,更不用说大多是缺乏实力的。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只要美国有能力干涉,他一定会干涉中东并且不择手段完成战略目标。这个时候意识形态、正义、价值观、都只是一张皮而已。

但是!作为中国人需要多关注日美关系,可能是受到乔姆斯基毫无根据的判断的影响,我始终坚信日本第一希望的就是国防正常化。只有国防正常化,外交才可以正常化(对中国是正面负面未知)。或许是过于乐观吧,我相信中日关系是有可能像法德关系一样恢复的。就像欧洲一体化一样,启动和平的东亚一体化。

 

附录:

诺姆·乔姆斯基维基百科(C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喬姆斯基

美国记者安德烈·弗尔切克:我为什么要歌颂中国

https://www.douban.com/note/235732452/

罗姆人维基百科(C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罗姆人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维基百科(C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約瑟夫·戈培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