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g
Kong

划水别关注,谢谢谢谢谢谢

《六论自发性》 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还以为是从工作的角度去看待如何激发自发性的书籍。没想到翻开之后的故事是从无政府主义的角度去剖析一系列的事件。这是我第二本关于政治哲学的书籍,脑海中关于政治的概念大概停留在高中的《政治》和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一、政治是什么?我在大陆是否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力?我此刻的表达是否是一种政治行为?

二、在大陆我能获得的相对自由是什么?如果没有自由,为什么?

三、现在的我的三观的塑造是已经完成时,还是正在进行时?

四、此前香港,此刻武汉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的沉默以及大部分人的沉默,到底是何种心态?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么少的时间内,仅仅看一两本书是没办法解决的,但至少多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能力。碎片化的获取信息和完整的问题思考锻炼的逻辑能力差距还是蛮大的。接下来是看书的收获,获得一些书里书外的概念性知识。


无序和号召力

作者詹姆斯是无政府主义者,这本书也是用无政府主义Lens去观察一些事情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第一,我得了解无政府主义的概念。无政府主义(英语:Anarchism),是一种反对威权的政治哲学思想,其认为阶级制度是不公平的,故提倡以自愿协作的方式来构建一个自治社会(包括工人自治),以此取代前者。概念里的反对权威很重要,作者举了红绿灯的例子。从不服从的角度去看,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在服从中度过的。服从父母的安排,听从老师的教导,工作后跟随领导的安排,不作不闹。这个时候作为一个跟随者或者说执行者,确实是受长辈和领导喜爱的。但唯独缺少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许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或许想法的产生的时候被扼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在生长过程中,还是蛮懂察言观色的。观察在服从的环境里,可以获得最大利益,那干嘛还要反对权威呢?如果是既得利益者,还会想要改变现状吗?

关于号召力,这一点特别有意思。作者说领袖的号召力完全取决于他找到正确高音且与听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欲望形成共振的能力,高音是指让自己传达的信息与听众的意愿和口味协调一致,而获得领导魅力的关键条件就是认真倾听并且回应,但强大权力的一个特征是就是不需要倾听,这一点在集权国家真的非常非常凸显。从上至下的没有倾听的能力,某些父亲角色是其一,某些Leader是其二,目前的大陆政府是其三。但是大陆政府会假装我在倾听和回应 —— 宣传部的功劳,比如同性恋政策在微博上的官方咨询,再比如对武汉地方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处理及官宣,到最后再不了了之,多不胜数。

民间和官方的秩序

民间的秩序按我的年龄来说,经历是比较少的,方言算是其一。民间的秩序被我理解成经验的积累,因地制宜的规则。在被官方逐渐统一的过程中,有一些东西在消逝是不可避免的。统一取代个性,便利了国家的管理。这些方面我不排斥国家的控制,因为我是既得利益者。普通话方便了我与其他地方朋友的沟通,免去了再掌握一门全新体系语言的痛苦。基础建设的控制,让我可以任意去想要的地方,毕竟小路和高速公路,差别还是蛮大的。这一点就很神奇,我在享受国家控制带来的便利,还在这里逼逼一些其他的缺点。但人就是这样不满足,哈哈,不满足带来进步嘛,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政治体系,只有相对自由的体系政策和管理者。

人的塑造

臣民是等级制和集权制的政治后果。环境塑造的是臣民的人格,而非公民。臣民学会了顺从。他们对上等人阿谀奉承,养成臣仆的习气。看准时机巧言令色,很少尝试独立的思维,更不会参与思想争议,他们总的行为习惯就是小心谨慎,他们或许有自己的观念看法,甚至是颠覆性的观念,但他们不会把观念表达出来,而是谨慎地避免公开表现出行动上的独立判断和道德选择。

刚好最近在看韩剧《梨泰院Class》,里面的男主角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强权的压迫,在做选择的时候即使威胁到父亲的工作,还是选择了反抗并承担了随之带来的后果。这一点让我去换位思考的话,最后应该是服从的。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当下面对霸凌,也会像班上大部分的同学,选择视而不见。这一点的自我认知,真是让我羞愧。男主角说的对,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羡慕能够挺直腰背活着的人。但是这些行为的选择,在早期进行孩童教育的时候,输入一些不同的想法,结果是否会有不同?应该会吧,毕竟我是放养着长大,许多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摸索中形成,也走过弯路,只有学会察言观色,才能活得相对顺利。我期望这个世界上多一些不服从的人,多一些公民,能够自由表达观念,不被扣帽子,少一些沉默的我。那此刻我在Matters的文章表达,是否算一种重塑?

给小资产阶级的两声喝彩

什么是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指介乎资产阶级/资本家及无产阶级者,例如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多数以家庭自营形式存在资本群体,既不剥削人亦不受剥削。那如果此刻对自我阶级定义,我是属于哪一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流氓无产阶级。如果按照准确定义,我家应该算小资产阶级,在大陆被定义为个体户。三五员工,自给自足十余年。

关于阶级的东西,接触太少,经历太少,是真的没有想法。

如果按书里说的,大小公司的层级差异,倒是深有体会。在资本的运作面前,小公司的生存空间倒是愈加变得难了起来。看国内的稍有名气的创业公司,都被BAT投资、并购,纳入他们的护城河,形成生态圈。字节跳动是个例外,很神奇,如果看互联网发展的近五年,最想听的还是他的故事。

为了政治

这一章从审计(数字)角度去看了现存体系的一些评判标准。

考试不能真正测量智力或者预测大学学业的成功,但他们形成了一套公正、明确、公开的标准,也形成了一系列透明的规则和目标。类似的这种“技术”获得成功,如同变魔术一般,把关于资源、地位、上升机会、大型工程的盈利等的生死争夺转化为技术性的、非政治的决定程序,主持这些程序的官员将拥有不容置疑的中立地位。决定依据是明了的、标准化的,所以也是人们预先知道的。技术消除了人为决策和政治,但在根基上它其实被人为选择和政治预设浸透了,不过此时这种选择和预设已经令人满意地没有被公众注意。所有这些技术最大缺陷在于他们以平等和民主之名,行“反政治机器”之实,将广泛存在的合理公共讨论从公共领域中清除,把管理权交到掌握技术的管理机构手中。它们压制了可能会兼并包容、卓有成效的争论,社会政策、技术智能的意义、精英的选拔、平等和多样性的价值、经济增长和发展之目的等议题原本都可以付诸这样的争论。要而言之,这些技术是掌握技术的管理精英用以说服挑剔的大众 — 并且把他们从决策中排除 — 的手段,为的是告诉大众他们没有徇私,没有暗箱操作,也没有偏见,只是在执行透明的技术计算。

这里就要真的思考,政治到底是什么?政治是由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领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社会群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狭义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如果政治是为了解决问题产生的行为,那去定义设定高考产生的分层也就明晰了许多。东南亚这边比较多应试考试,产生的人才基本都在实用领域,缺乏创造性和艺术人才。我都快觉得剧本和导演都要产生悬崖式的断层了,表层是被限制的创作,深层是从基础教育就被拦住的思考行为,原来这是政治结果。但隔壁韩国同样也是严峻的应试环境和就业环境,但有时候又能带来一些惊喜,环环相扣的体系,在某一环开了口,是否就能有韩国此刻(奥斯卡)的荣耀?

再回到审计角度,现在如果要去量化一些东西,数字是最方便、最透明的表现方式。我现在经常遇见的,就是工作中的KPI、OKR的呈现方式。无论是过程和结果,基本都是数字呈现。这些数字少了人情味,但却方便了管理。但我时刻在想,如果作为同事,我能明确感知到他努力工作的过程,但数字的结果是糟糕的,这是考核方式有问题?同事能力有问题?还是他根本不适合这一份工作?或许作为Leader,去关注的应该是人的本身而不是数据?我的经验暂时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可能这个世界本身只有相对合适的解决方案吧。一百人中六十人叫好,就已经算不错的解决方案,若能让七八十人都拍手称到,剩余二三十的人价值是否就可以假装不被看见?

具体性与流变

被忽略的革命现实:许多历史变革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临时与自发行为的结果;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常常是那些无序抗议和示威的产物,而并非其诱因;人类自由方面的显著进步往往不是规范制度程序的结果,而是未经规划的、不可预测的自发行动,是自下而上打破传统社会秩序的成果。革命和社会运动中通常存在的多样的行动者:怀着千差万别的目标、强烈的愤怒与不满的人,除了身边事物之外不理解任何状况的人,受偶然事件驱动的人。

是这样的,去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上帝角度拿着结果去反推行动的原因。但在变革过程,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开始,是否有预料到后来一系列的事件。但国内是集权政府,基本不倾听群众意见,爆发后面一系列的暴力冲突,也不可避免。但信息获取的渠道实在太少,无法评价,更多的时候是关注并沉默。秩序和纪律的视觉追求是集权政治的一个重点关注对象。许许多多象征性工程的目的,其实都是想要遮盖政治权利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困惑、混乱、差错、临时性和任意性。视觉追求这一描述特别有意思,不就是政府的面子工程吗?街上的牌匾要统一,去个性化;高层视察要封好多条主要干道;阅兵;甘肃的女护士被剃头。


思考的四个问题,大致有了答案。

我起初理解政治定义太浅层了,总以为政治是精英人玩的东西,没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暗含政治行为。我此刻的发声,这就是一种政治行为。

自由(Freedom,Liberty)是一个哲学中的概念,意即可以自我支配,凭借意志而行动。学术上存在对自由的概念有不同见解,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各国宪法规定的言论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当然还有诸多的自由,例如: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等。法律概念上则以宪法来保障人的自由权,并同时赋予其国民守护享有各该宪法保障之各种自由权利之义务。我在大陆社会中拥有的自由可能仅存于哲学概念吧,或许思想是自由的,至少我现在还可以想。而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就别想了,好多新闻社在新型肺炎期间被约谈,无数404、不可见、被投诉的文章,李文亮医生也是对言论自由的最大嘲讽。而目前网络社会的谣言和辟谣之间的摇摆,“被统治的艺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关于对我自己本身的塑造,我觉得我现在还是臣民,但我可以通过看书、写笔记获得自我成长,就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一样。而我的沉默,原谅我的胆怯,不敢站出来发声,在公民信息被全面把控的现在,真的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