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
Kent

八十後,雖身患鼻咽癌,仍相信憑著盼望,可以和所愛的人一起變老。

抗癌日記(2020 年7 月3 日)

很多香港人都去過泰國,我當然也去過,然而只去過兩次,每次都與信仰有關。

與其説是短期宣教,倒不如説籍著探訪,讓自己的眼光開闊一點,雖然不多,但知道同一天空下,別國的人是如何在不同環境下經營自己的信仰,也可以為自己的信仰帶來一點不一樣的反思。

在第一次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被安排到一個天主教堂作默禱。望著牆上的彩繪玻璃,手上的聖經剛好返到以下的章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它,也是第一次因爲某種突然的感動(後來我才知道這可被稱為宗教體驗)而哭成淚人。

“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

很多年以後,不論是自己或是當天的同行者,改變讓我們成為完全不一樣的人,而來到今天早上再次面對這章談論信仰的希伯來書,雖然眼淚沒有當天的那麼多,但我看見的除了感動與安慰,還有一種神秘,毫不合理,但相當實在的力量。

“這些人都是因信獲得了讚許,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

‭‭過去每次讀到這句,我也會有一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慨嘆,然而這個早上我開始懂得用更單純愚蠢的角度去解讀:

「老闆出咗bonus 比你夠比首期㗎啦,只不過張支票未過得切數,過埋個紅假下個禮拜就有錢啦!」

時間一到,所應許的必然會被賜予。然而,其實這一章裡的歷史人物,根本就不是因為相信某種行為必然帶來某種好處,才願意在其生命中接受極難估計結果的挑戰。「因著信,我們知道這宇宙是藉上帝的話造成的。這樣,看得見的是從看不見的造出來的。」套用康德的知識論系統,相信上帝是一種「先驗」而且「分析性」的知識。極粗疏簡單的說,則是對於這些歷史人物,他們能在不需要任何客觀事實根據與支持下,單單透過與上帝建立的個人關係,已經充分讓他們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一票。

“沒有信,就不能討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並且信他會賞賜尋求他的人。”

‭‭用返上面嘅比喻其實可以咁理解:

「第一日返工,未見到老闆,行入去佢間房之前就已經知道佢一定會幫到你,唔需要再諗個公司d project work 唔work 個客buy 唔buy,全心全意做,收工已經可以幫新屋揀定傢俬。」

“因為上帝給我們預備了更美好的事,若沒有我們,他們就不能達到完全。”

對於當前香港的困局,我容許自己只説一句:一個更好的香港已經預備了給我們。不錯,“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觀望,且歡喜迎接。“,可能到我哋離開呢個世界之前張cheque都係未過到數,然而,當你over the long holiday weekend,瞓到自然醒,望著身邊所愛的人,give him/ her a long good kiss,再起身施施然煮個早餐,再嘆番杯咖啡,望住呢個唔大唔細,有好多個窗台ga 單位,其實都唔係同dream house 距離好遠ja. 

試緊張新床


將沙發床砌左成睌




‭‭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