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laway凡心
Kaylaway凡心

期望永遠抱持一顆好奇凡心而不煩心的庸俗女子,貪新也戀舊。kaylawayay@gmail.com

那些年的美國生活 | 回憶中的蘋果派

許久以前曾在美國旅居數年,不如就來訴說當年情一下。

就先從美國標誌之一,快餐店說起。

話說麥當勞在我居住的州份並不算非常熱門,畢竟美國快餐店選擇太多,全國性的連鎖品牌以外,還有地區性的店(例如東南部州份的知名炸雞店Bojangles,據我所知在美國其他地區就沒有),麥當勞相較之下不算有特色,連以快餐水平來說也稱不上有多好吃,後來甚至聽說麥當勞在美國人眼中是被定位為小孩子才去的快餐店(Happy Meal!),當年身為學生的我,朋友大都年齡相仿約二十歲上下,也就不太常去。

而我對於美國麥當勞的最深刻印象之一,竟來自某次約會。

嚴格來說,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一場約會。大概只有我本人年輕時的頭幾次約會總是迷迷糊糊?後來回頭看才知故事從那刻已經開始

他是同校的男孩,陽光親切、笑容可掬。聊過幾次天、在圖書館一起讀過幾次書(校園戀愛指定動作)之後,一天他問我:「明天周末,要不要一起去吃飯,然後我們開車到處逛逛?」

第二天,他開車來接我,說:「我已經想好要吃什麼了,let's go!」

因為我們之後想要去逛的地方車程有點遠,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打算到快餐店買drive-thru,就是直接開車駛進快餐店的指定通道,乘客毋須下車,經窗口或麥克風點餐付款,再從窗口取餐那種,這種買餐方式對於在香港長大的我來說是很新鮮的。

美國幾乎所有人都開車,所以drive-thru很普遍。 話說美國Wendy's的chili肉醬很好吃,也是我經常懷念的美食之一。(圖片來源:qsrmagazine.com)

只是沒想到他選的是麥當勞。

學生時代吃快餐是很平常的事,即使是約會我也很可以(何況那時根本不知道是約會),但為什麼挑麥當勞這麼冷門的店呢?

只見他興致勃勃地向麥克風替我和他自己點了餐,頓了一會,突然回頭問我:「你吃不吃apple pie?」

我不是麥當勞蘋果派的支持者,總覺得有股油臭味,有時炸好放久了,外皮要脆不脆的半軟口感有點難咬,更不要說我被裡面熱騰騰的蘋果餡燙到過舌頭好幾次,包裝上的「CAUTION handle with care I'M HOT」警告根本只是裝飾或是為後來出女裝T-shirt鋪路的梗

不過作為善良有禮的女孩,而且他的笑容真的很難讓人拒絕,我也就點頭說好。

他拿好一大包餐點,轉手交給我捧著,繼續開車,說:「你先吃,一定要先吃apple pie喔,涼掉不好吃。」

我從咖啡色紙袋中拿出蘋果派,怎麼外型跟我以前在香港吃的不太一樣?打開包裝,香氣撲鼻而來,一點油臭味都沒有。怕燙,我幾乎是用搖的把蘋果派搖出來,這根本跟我從小到大吃的麥當勞蘋果派是兩個樣子啊!

一直吃的麥當勞蘋果派都是炸的,這明顯是焗的,外面的酥皮脆脆的像港式酥皮蛋撻但紮實一些,派上切了幾刀露出裡面的蘋果餡,所以才如此香氣四溢。相反,以往吃的炸蘋果派都是密封式,像隻浸過油再撈上來的紙袋,色澤暗啞而且只聞到油味。

吃下去更是驚為天人,酥皮的軟硬度剛好,輕輕一咬就落入嘴巴,而不會碎到滿身都是,那餡更是誘人,香甜軟糯,我沒有很喜歡玉桂但蘋果餡加玉桂就是絕配啊

「怎麼那麼好吃啊?!」我幾乎是帶著驚呼地問。

他一臉洋洋得意,眼睛還是向前盯著路開車:「很棒吧?美國麥當勞就只有這個好!」

美國麥當勞的蘋果派,看上去如此讓人垂涎欲滴。官網還建議你配hot caramel sundae(熱焦糖雪糕新地/冰淇淋聖代)來吃,真是胖死人不償命。(圖片來源:mcdonalds.com)
香港麥當勞的蘋果派/批,官方照片已拍得比較好看。(圖片來源:mcdonalds.com.hk)

交往後,有次我向他重提此事,問他是不是一場精心安排。

「沒有啊,你不知道嗎,這邊的麥當勞apple pie都是一美元兩個這樣賣,沒有在賣一個的,硬要只買一個的話,也是收你一美元。那天我想吃apple pie,但兩個怕吃不下,想如果你吃的話就分你一個,不然就不買了。」他聳聳肩。「不過就是這樣而已,沒想到你吃得那麼高興。」他斜眼看著我,狡猾地笑了笑。

他那天自作自受的下場我就不細述了,反正想說的是,如此天殺地好吃的蘋果派,在我離開美國後就再也沒有吃到過了,真讓人懷念。

「回憶中」、「得不到」、「戀愛時」這三道調味料,還真是能夠讓任何食物都增色不少呢。


突然想起這段往事,緣於最近看到新聞報道,在疫情之下,全球餐飲業都面臨巨大困境,在美國等地區,還好因為有drive-thru,許多店家就靠此撐著。

Drive-thru模式,在年初也被南韓政府應用於檢疫之上:市民駕車前往檢測站,由身穿全副防疫裝備的檢疫人員站在車窗旁取樣作檢測,市民全程毋須下車,而且據稱過程只需10分鐘。這也是為何年初有一段時期南韓的確診數字甚高,除了新天地教會群組以外,其中一項原因是當地的檢測數字也甚高之故。

圖片來源:Yonhap News
圖片來源:Yonhap News

疫情陰霾不知何時才完全散去,然而日常生活還是要過。基本飲食以外,許多生活習慣模式也在迅速轉變中。遙距上學上班自不用說(現在漸漸回復「正常」,但步入秋冬後的疫情變化難以預料),一些較為奢侈的活動如上美容院或美甲店,疫情關係在香港被禁止營業一度長達40多天,身邊有朋友紛紛自學gel甲起來,而我純粹念及因為既可省錢又可保平安,重點是輕熟女為保青春不擇手段,最後也入手了一部家用美容儀。當種種以往都要出外才能解決的生活事,因為疫情而被逼遷移家中乃至「事必躬親」,然後紛紛發現原來根本可行,當疫情過去,這些生活習慣是否又會完全回復舊貌?

這是最近待在家中的時間多了許多的我,不時思考的事。


1. 落筆時原本真的只想回憶往事和寫寫美食,寫著寫著又開始變成思考人生……這大概就是少女與輕熟女的分別。
2. Drive-thru以外,我在美國也吃過drive-in,一種更懷舊的美式餐廳,有機會可以談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