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laway凡心
Kaylaway凡心

期望永遠抱持一顆好奇凡心而不煩心的庸俗女子,貪新也戀舊。kaylawayay@gmail.com

關於咖啡和我的小事情

(编辑过)

1

大概小學高年級就開始喝咖啡了,每天至少一至兩杯。難怪長不高。

2

通常都在家裡現磨咖啡豆,小時候喝drip coffee,後來有一段時間用摩卡壺,之後家裡添了部意式濃縮咖啡機,一直用到現在。不是那種時尚的膠囊咖啡機,是需要自行填粉壓粉的半自動式。膠囊咖啡機外形好看也方便,但始終不環保(雖然也知道有品牌設有回收膠囊服務,但可以少製造些垃圾就少製造些吧),也覺得被限制了咖啡豆的選擇。

3

其實我本身挺喜歡用摩卡壺煮咖啡的,縱然或許有人認為以明火直接煮的方式對咖啡豆有點粗暴,但我實在太喜歡咖啡煮好時在壺中發出的「啵啵啵」聲音,感覺很實在,冬天尤其是。摩卡壺煮出來的咖啡較濃,個人經驗搭配淺度至中度烘焙的咖啡豆就不會過苦。

Photo by Eric BARBEAU on Unsplash

4

我是完全不抗拒黑咖啡的人,還挺喜歡的,更能嚐出咖啡原味,順便消水腫。只是有時候早上出門趕時間,新鮮的咖啡熱燙燙的,我又貓舌,必須要加牛奶立刻降溫,才好咕嚕咕嚕的盡快喝進去。儘管明知道冷牛奶加進熱咖啡最是破壞咖啡風味,然而早上時間緊絀,只求灌進咖啡因,也只能將就了。

5

我可以接受咖啡加牛奶或植物奶,勉強接受加奶精,但已許多年沒有加糖的習慣。蜂蜜例外,但只限黑咖啡。相信我,蜂蜜黑咖啡的滋味完全是另一層次。

6

我唯一接受加奶又加「糖」的咖啡類型,是加煉奶的越南咖啡。其實,就是港版的「啡走」。

7

旅居美國時,發現有咖啡品牌推出「月購咖啡豆送咖啡機」優惠,只要定期每月訂購兩包咖啡豆(可選原豆或已研磨的),立刻免費送一部美式drip coffee咖啡機。真心覺得這行銷手法極佳,那時又剛搬新家,二話不說就訂購了。咖啡豆的選擇有很多,按產地劃分,記得我花了幾個月把所有產地都試一遍後,決定危地馬拉咖啡豆是我的最愛,品牌提供的好像是Antigua,酸度高些,口感清爽,是我喜歡的味道。

8

咖啡滲透在我生活的深入程度,可以反映在兩件事上。大學時期曾經修讀audio production課,不時要到專業錄音室進行各種音軌錄製和混音來交功課。做過幾次音樂類型的功課後,教授要求我們每人獨立製作一則電台廣告,從劇本台詞編寫、錄音、混音一手包辦。我那時就以上述「月購咖啡豆送咖啡機」為內容創作廣告,依稀記得有一句台詞是「And you can get a coffee machine for FREE!」,FREE當然還要加重重的echo音效……那堂課最後拿了A,總算沒有辜負我對咖啡的熱情

9

另一件事發生在許多年之後。那時工作不太順心,秉承我一貫生活過得不太如意時就去學習新事物的習慣,我報讀了SCAE歐洲精品咖啡師課程,而且居然在第一節課就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舊同學——不過這次他不是我的同學,而是課程導師兼中心合夥人。然而我在考到了初級證書後就沒有再考下去了,主要是意識到咖啡師始終是重實際經驗多於一紙證書(當然要成為導師、比賽評判或顧問則另作別論),所以後來我反而在中心短暫地當過助教,也就是準備一下教具、輔助學生打奶泡、洗洗杯子這樣,也出於興趣上了些咖啡拉花課程。

要是再進修下去,就要學習如上圖般的烘焙分析。咖啡總與「文青」掛勾,然而其實咖啡也可以很科學。(www.tanihood.com)

10

精品咖啡根本開啟我的另一重咖啡世界,不過我沒有很刻意在香港到處品嚐精品咖啡,反而到台灣旅行的時候會。台北的二條通.綠島小夜曲深得我心,我每次到台北都一定會抽一個下午,到那裡邊喝他家的藝伎/瑰夏(Geisha)咖啡,邊發呆放空。順帶一提,這家由百年日式屋敷改建而成的咖啡館提供的餐點也很精緻。有次逛完故宮博物院,因為無法親睹不巧到了南部巡展的翠玉白菜,心裡納悶,就到那裡點了杯咖啡舒舒心。剛好餓了,也點了份咖哩漢堡,那滋味真是把我當天的陰霾一掃而空啊。

散發著濃厚的昭和氣息,二條通.綠島小夜曲是我每到台北的必訪之地。(圖源:食癮拾影www.eatlovephoto.com)

11

雖然手沖式咖啡很有視覺效果,但我沒有對這很著迷。也許是沒有深入研究,門檻也實在高,不過若然要學,我必然指定要學Chemex咖啡壺手沖,不為什麼,只因為那壺身設計真的很好看。

12

跟Chemex相反的,應該就是Aeropress了吧。外表毫不吸引(至少對我而言),操作上也是零儀式感(也是至少對我而言)。雖然事實上Aeropress可以因應咖啡師的手法做出千變萬化、風味迥異的咖啡,要不是空間如此具彈性,大概也不會有著名的一年一度Aeropress大賽。只是,Aeropress就是不漂亮嘛

Chemex與Aeroporess大對決,雖然片中的投票結果由後者勝出,但我估計是因為片中人都偏好味道濃厚的咖啡?

13

法式濾壓壺(French press)我到長大後才知道原是泡咖啡的,因為我小時候對它的認知是奶奶都拿來泡茶,所以一直以為那是「老人的東西」。也就像,它泡出來的咖啡

14

我沒有喝過多少次虹吸式的咖啡,所以沒什麼印象。倒是冰滴咖啡蠻得我歡心,雖然我真的極少喝冷飲。冰滴咖啡以外,affogato(嚴格來說不算飲品了吧)也可以讓我偶然破例。

15

即溶咖啡我不抗拒,但我幾乎只喝二合一(咖啡加奶)。不喜歡三合一的過甜,至於即溶黑咖啡,我真的沒喝過合我心意的,都像是用烤焦掉的咖啡豆煮似的。

16

說起烤焦,就想起日本著名的炭燒咖啡。我試過很多次,但真心的無法喜愛,我本來就偏好清爽輕柔帶微酸的咖啡,但我喝過的炭燒咖啡也真的太平淡如水,何止輕柔,幾乎是輕盈如無物。或許只有炭燒咖啡雪條對我來說是合格的,不過也已是小時候才吃的東西了。

Photo by Alex on Unsplash
寫給自己的碎碎念

這個月適逢工作上的淡季,本該好好多寫文章的,偏偏工作不多時雜事就多,到了雜事也不多了,就敵不過懶惰,就如爛泥。然後懶著懶著,就生病了。這就是勞碌命。

記得時就記下來的音樂筆記

我寫這種片段式的爛泥文似乎不太需要音樂輔助建構思緒主軸,少有地在一片平靜下寫完,只是寫到中間腦海有飄過Ennio Morricone的電影配樂,文末耳畔也彷彿響起蕭邦的夜曲Op.9 No.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