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德
I am a social innovator and content creator, based around the globe. 国际发展、国际政治、跨界设计、公民教育、跨文化研究、神学、人类学、脱口秀,以及各种乱七八糟事物的爱好者。
I am a social innovator and content creator, based around the globe. 国际发展、国际政治、跨界设计、公民教育、跨文化研究、神学、人类学、脱口秀,以及各种乱七八糟事物的爱好者。
家与春秋

是的,不过高中毕业以后就再也没回去住过了,现在每次回深圳都觉得更加陌生....(不过对你文末提到的想要邀请一些人来家里做严肃性讨论感兴趣,因为我未来要是回深圳,也想做一样的事情哈哈)

小时候也喜欢深夜听“啤梨”主持电台节目。虽然年代稍稍有点不同,但是文章里描述的那些人名、地名和感受,都让我很有共鸣
小时候也喜欢深夜听“啤梨”主持电台节目。虽然年代稍稍有点不同,但是文章里描述的那些人名、地名和感受,都让我很有共鸣
一座城市的文化宿命

同为深二代。这篇文章看得我很有感触。高中毕业后,离开深圳已经十年了,在东京、纽约、北京生活。一直被问“为什么不回来,深圳现在发展得多好啊!“ 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快狠准的理由来解释我对深圳的局促感。而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说出了我的心声,感觉很激动。以后再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回深圳的时候,终于可以丢一篇文章过去说“喏,这就是理由”。
和陈老师一样,除了深二代,我也有另一个故乡的标签,半个“客家人”半个“广府人”。小时候对“深二代”的身份是自豪的,渐渐地,我好像更加愿意告诉别人我另外的故乡身份。每次别人问起“深圳有什么特点”的时候,我除了想到华强北,只能尴尬得无言以对。
非常感谢陈老师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让我感觉“啊 终于也有深圳人懂我”的感觉。btw,请问陈老师是否介意我把这篇文章放在自己的blog上?(会表明出处)期待回复。
同为深二代。这篇文章看得我很有感触。高中毕业后,离开深圳已经十年了,在东京、纽约、北京生活。一直被问“为什么不回来,深圳现在发展得多好啊!“ 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快狠准的理由来解释我对深圳的局促感。而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说出了我的心声,感觉很激动。以后再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回深圳的时候,终于可以丢一篇文章过去说“喏,这就是理由”。
和陈老师一样,除了深二代,我也有另一个故乡的标签,半个“客家人”半个“广府人”。小时候对“深二代”的身份是自豪的,渐渐地,我好像更加愿意告诉别人我另外的故乡身份。每次别人问起“深圳有什么特点”的时候,我除了想到华强北,只能尴尬得无言以对。
非常感谢陈老师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让我感觉“啊 终于也有深圳人懂我”的感觉。btw,请问陈老师是否介意我把这篇文章放在自己的blog上?(会表明出处)期待回复。
是的,不过高中毕业以后就再也没回去住过了,现在每次回深圳都觉得更加陌生....(不过对你文末提到的想要邀请一些人来家里做严肃性讨论感兴趣,因为我未来要是回深圳,也想做一样的事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