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世無二
並世無二

藝文賞析評論講談、邪典/另翼文化研究、先鋒藝文創作、公民教育策辦宣講, 歡迎合作提案或同好私訊交流 關注與研習領域為後殖民現象,及其抵抗的實踐可能性研究。 一個希望成為世界之問題的答解者 # 佛系互動;我沒有想要成為人見人愛的網紅,也不是小編客服,我沒有想經營關係,所以如有待慢之處,敬請諒解。 # 徵求秘密讀者;只將自己的心跡之聲傳達給對且值得的人。

【伯樂篇】

【文章重點與讀者價值收穫】

您是能日行千里的良駿嗎? 🧐

您是否,能在別人生命的低潮中,給予他人溫暖,當別人的伯樂呢? 🤔

在經典的「驥伏鹽車[D1] 的故事中,我們能了解到什麼? 🤓

何謂「食馬者文化」?其所使用的奸邪劣術又是什麼? 🤢

在職場文化中的「食馬者文化」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其存在對我們、社會與整個產業的影響是什麼?

唯有正面迎戰問題,才能將問題轉化為生命的戰鬥力! 💪

讓我們來看看,並一起討論台灣職場環境的風氣問題吧~✊

感謝知遇的恩情,與上帝最完美的安排;我也遇見了屬於自己的伯樂

點算─那些年曾給過我溫暖、機會的良人與伯樂們


引言

驥伏鹽車的情節大意為─不識千里馬真正價值的愚夫,將本來能日行千里的千里馬用作拖拉鹽車、載負重物之用;故事寓意為暴殄天物,也可看做是擁有天賦才華者不被賞識、重用而遭賤待的懷才不遇處境的勸勉;語源典故出處為《戰國策.楚策四》。

引言

驥伏鹽車的情節大意為─不識千里馬真正價值的愚夫,將本來能日行千里的千里馬用作拖拉鹽車、載負重物之用;故事寓意為暴殄天物,也可看做是擁有天賦才華者不被賞識、重用而遭賤待的懷才不遇處境的勸勉;語源典故出處為《戰國策.楚策四》。


在過往那段「摸爬跌撞」的經驗裡,我想到韓愈在《馬說》中的故事寓意,正描寫了因為初登仕途之時,無經驗,更遑論資歷與實戰功績;而導致四處登門拜訪,卻不得「見待」,甚至被「賤待」的懷才不遇者的處境寫照。


在「伯樂相馬」的故事中,不懂良駿本質的販夫,認為瘦弱、食量又大的千里馬是飯桶廢物;而對了解良駿本質的伯樂來說,他卻不會因為千里馬的處境(拖拉鹽車的低賤工作)與狀態(瘦弱),而就此鄙視千里馬;反而,伯樂卻為千里馬遭受賤待的處境,忍不住流露了真情,而號啕痛哭,且以重金買下了千里馬。在伯樂用心的養護、照料下,千里馬恢復了原本該有的神采,並將之獻給了楚王;而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相馬之良或劣─端視於其「本質」。


擅於相馬之術的伯樂,其識別良駿的關鍵點,不會受困縛、礙限於表面的「皮相」之劣,更不會因為千里馬在一時的處境與狀態,就誤判了其本領與價值;而相士之術的本質邏輯亦同之。


相馬之良─誤之於瘦

相士之傑─嫌之其貧


若良駿不得伯樂之識,便無從發揮其奔行千里之足的真正價值

真正具有慧眼的伯樂,不會因為你仕途的崎嶇,甚至坎坷;而判定你是無能適應於環境現實的魯蛇;更不會因為你的處境或狀態的低劣,而因此賤待了你。那些不會因為你的人生低潮的處境,而對你待之以賤的,都是我們必須好好珍視的伯樂與知己。


不論我們成功與否,活在世上都需要一個懂我們的人。


在真正意義上的伯樂和千里馬,只有他們都同時遇到彼此的時候,才能成就彼此的價值。若是沒有伯樂的賞識,即使有著日行千里之足的良駿,也會因為沒有舞台機會可發揮。而伯樂空有識別良駿的相馬之術,但若無千里馬的出現,也無用武之地。


「天下無馬矣!?

伯樂今夕在何方?」


在〈驥伏鹽車〉中的故事裡告訴我們,日行千里,是千里馬的長處價值,但卻不一定能像駑馬一樣適合載負重物。

這恰巧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靠爬樹的本領評斷一隻魚,那隻魚會一輩子相信自己很笨。」

在這個只看得見表面皮相─那些經過數字所量化的篩選濾網的冷酷世界裡,還是存在著擁有真知卓見的慧眼者,不會受限、困礙於我(求職者)資歷的貧乏,願意給沒有豐厚資歷來佐證能力的我,一個發揮表現的舞台與機會。

真正的智慧,應該是透過「獨立」的思考,以「自主」的方式,來跳脫傳統成見上的框架限制,自由地去用自己的眼睛來判斷;而這種自主式的判斷,將能夠穿透許多迷思與慣例上的「習不察焉」的「理所當然」。


是的,我也遇見了屬於自己的伯樂,並在生命的低潮與幽谷中找到了前行的勇氣與力量。[D1] 

但在職場上更多的是卑劣的「食馬者」,既無識別良秀駿馬的慧眼,還使盡各種劣術─去嫌棄、巧立名目去奪取他人苦心勞動的成果,貶功奪譽地「收割」不屬於自己的功績;透過種種奧步,將深俱潛力、價值的千里駿馬給「吃乾抹淨」….


─2021/9/29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