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世無二
並世無二

藝文賞析評論講談、邪典/另翼文化研究、先鋒藝文創作、公民教育策辦宣講, 歡迎合作提案或同好私訊交流 關注與研習領域為後殖民現象,及其抵抗的實踐可能性研究。 一個希望成為世界之問題的答解者 # 佛系互動;我沒有想要成為人見人愛的網紅,也不是小編客服,我沒有想經營關係,所以如有待慢之處,敬請諒解。 # 徵求秘密讀者;只將自己的心跡之聲傳達給對且值得的人。

借鑑歷史之鏡,以新聞史觀為例證探討─一個只提倡人們競逐「獲得」而「奪取」的社會「後果」將是怎樣的地獄?

「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

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

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在這篇文章中將為您解析─被譽為「無冕王」,身為「社會的良心與人民的喉舌」的新聞工作者是「如何」沉淪、墮落到被視為社會「公害」與「亂源」的始末。

而一個只提倡人們競逐「獲得」而「奪取」的社會後果將是怎樣的「地獄」?

雖然有許多專有名詞與引用歷史中經典案例的蒙太奇跳接插敘,如小報化(tabloidization)的產製邏輯、生態,與其問題、新聞被譽為第四階級(the fourth estate)的典故與義涵,以及四種經典的報業理論(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等,但都是經過有序邏輯的安排,讓您能藉由此文的閱讀─輕鬆補足媒體素養以及公民道德必要的「脈絡」。

里恩希望,我們能在那些歷史中真實發生的案例,以史為鏡地,好好檢視自己;看看過去的他們,想想現在的我們,與彼此想要的未來。

【閱讀重點與收穫】

l  把新聞業活生生操作成了「製造業」;用新聞來販賣戰爭的奇人─美國報業大王赫斯特(Hearst)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警訊與啟發?

l  媒體亂象有那些?有無冕王美譽的記者,與新聞業是如何從社會良心、人民喉舌變成人人喊打的社會亂源,並造成媒體公害的?

l  不去導正媒體(社會)亂象的後果與代價是什麼?我們真的可以對亂象視而不見,袖手旁觀嗎?

「生靈的地獄,不是一個即將來臨的地方;如果真有一個地獄,它已經在這兒存在了,那是我們每天生活其間的地獄,是我們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地獄。」

─卡爾維諾(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


在卡爾維諾這句著名的經典名言中,所謂的「地獄」指稱的是什麼?其實就是人們自己與他人所相互對帶彼此而建構起的「環境」。

以「媒體亂象」為例,臺灣自1980年代的政治解嚴後,從依附政治強權的「哈巴狗」逐漸演變成─為金錢利益而瘋狂,競逐著人們「眼球」(注意力)的「瘋狗」。

不肖的新聞(媒體)人為了搶奪收視的利益,枉顧職業道德的從業義理,與公民的良知;將社會所賦予他的「新聞自由」與公信力─濫用於追求商業利益;從感官主義的小報式新聞手法,透過羶色腥(sensational)的敘事方式來搶佔閱聽人的眼球;到為搏取關注,爭搶「獨家」新聞,而開始墮落成製造「公害」,成為社會亂象的公敵。

還有人特別為此撰寫了專書來揭露種種屬於台灣的媒體亂象。

媒體亂象的範疇從名人八卦的補風捉影─這樣的狗仔與爆料文化開始,而後衍生到全民皆遭殃的「公害」層級;新聞業已墮落成為「製造業」─例如電視記者為了要搶收視率,而誇大淹水,以下蹲的方式來報導,以製造「水深及胸」的假象。各式各樣的新聞亂象,如侵犯隱私、憑空杜撰捏造的假新聞、假消息未經查證考究就為了搶快而播出;但報導的專業能力卻更為低劣,且因為媚俗化的市場生態,而讓報導新聞有如撰寫小說一樣,極盡能事的煽情、誇大、浮淺化─新聞報導事實的公信力已蕩然無存。

為了博取閱聽人眼球的注意力,極盡能事地透過感官主義羶色腥的敘事手法來操作;於是各種造謠生事、顛倒黑白的戲碼也就此上演;例如未審先判,擅自抹黑尚未定案者的「媒體審判」,以及為了分食政客的政治利益,而黨同伐異地,將具有公共性與社會責任的新聞報導這樣的「公器」挪作「私用」─公然煽動仇恨言論等惡質作為;其「導因」,正是已然扭曲的從業「心態」

這些價值觀扭曲的人認為,只要能爭取到閱聽人的關注,收獲到相關的利益,就算是消費「別人的痛苦」也再所不惜的從業心態,逐漸演變成媒體的從業文化的價值觀─「別人的痛苦,我的獨家(利益)」;而這些被視之為人民公害的社會亂源問題,也終於讓人民覺醒;在2002年成立之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並將對媒體有害問題的辨識能力─「媒體識讀」納入了公民教學的課程中才得以平緩其張揚。

其實,權利在背後也有著相應的責任;按照新聞自由在創生之時的義涵上來說,其目的,是為了讓媒體得以發揮監督政府的力量,進而促成政治的清明,從而擺脫掉極權主義式社會中的媒體問題。而第四階級(the fourth estate)的稱號,是期盼被譽為「無冕王」的新聞從業員能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形成一股超然而中立的第四種制衡的力量(第四權)來讓社會能更平衡而更多元地發展。

「如果惡完全變成不堪忍受的,它也將自滅。」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在新聞業歷經了極權、自由主義[D1] 後的「拉扯」,我們才從社會責任論[D2] 中確立了─在公益與私利之欲中,的確該有所「評估」與「衡量」其行為的「後果」;而一位歷經媒體專業義理薰陶的媒體人,則更應該要把持住競逐私利之欲,去選擇一個不會愧對專業義理與道德良知的從業規劃;雖不至將理想目標定為─要成為社會的良心與人民的喉舌,但里恩希望自己能堅持理想,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持善念,行正道。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論語·子路》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

<!-- function msoCommentShow(anchor_id, com_id) { if(msoBrowserCheck()) { c = document.all(com_id); a = document.all(anchor_id); if (null != c && null == c.length && null != a && null == a.length) { var cw = c.offsetWidth; var ch = c.offsetHeight; var aw = a.offsetWidth; var ah = a.offsetHeight; var x = a.offsetLeft; var y = a.offsetTop; var el = a; while (el.tagName != "BODY") { el = el.offsetParent; x = x + el.offsetLeft; y = y + el.offsetTop; } var bw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var bh =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var bsl = document.body.scrollLeft; var bst = document.body.scrollTop; if (x + cw + ah / 2 > bw + bsl && x + aw - ah / 2 - cw >= bsl ) { c.style.left = x + aw - ah / 2 - cw; } else { c.style.left = x + ah / 2; } if (y + ch + ah / 2 > bh + bst && y + ah / 2 - ch >= bst ) { c.style.top = y + ah / 2 - ch; } else { c.style.top = y + ah / 2; } c.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 } } function msoCommentHide(com_id) { if(msoBrowserCheck()) { c = document.all(com_id); if (null != c && null == c.length) { c.style.visibility = "hidden"; c.style.left = -1000; c.style.top = -1000; } } } function msoBrowserCheck() { ms = navigator.appVersion.indexOf("MSIE"); vers = navigator.appVersion.substring(ms + 5, ms + 6); ie4 = (ms > 0) && (parseInt(vers) >= 4); return ie4; } if (msoBrowserCheck()) {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anchor","background: infobackground");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off","display: none");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visibility: hidden");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position: absolute");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top: -1000");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left: -1000");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width: 33%");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background: infobackground");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color: infotext");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border-top: 1pt solid threedlightshadow");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border-right: 2pt solid threedshadow");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border-bottom: 2pt solid threedshadow");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border-left: 1pt solid threedlightshadow");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padding: 3pt 3pt 3pt 3pt"); document.styleSheets.dynCom.addRule(".msocomtxt","z-index: 100"); } // -->在新聞業歷經了極權、自由主義[D1] 後的「拉扯」,我們才從社會責任論[D2] 中確立了─在公益與私利之欲中,的確該有所「評估」與「衡量」其行為的「後果」;而一位歷經媒體專業義理薰陶的媒體人,則更應該要把持住競逐私利之欲,去選擇一個不會愧對專業義理與道德良知的從業規劃;雖不至將理想目標定為─要成為社會的良心與人民的喉舌,但里恩希望自己能堅持理想,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持善念,行正道。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論語·子路》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


里恩相信─「一個人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認為人應該要對行惡之事有所戒懼,進而把持操守;知道什麼該做,而什麼不該做,做人該要有原則,有堅守的行為底線。

「一個人的尊嚴,並非在獲得榮譽之時,而在於其本身真正值得這榮譽。」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或許行文至此,您會覺得這套說詞會太「遙遠」;試問您,若是在一個充斥著媒體亂象的社會中「生活」,您的感受是什麼?

若您是身為媒體的從業人員,在大家都瘋狂競逐著商業利益,而「不得不」棄守職業道德產業倫理的時候,輕則要做違背良心道德之事,重則劣逐良,在一個「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也稱作葛蘭辛法則(Gresham's Law)的環境生態中,盛行著小報化(tabloidization)的經營手法的報業生態裡,把新聞當製造業來幹的人有高薪,公司有收益就能在市場中活存;而堅守著專業義理的質報(Quality report)則乏人問津,公司被迫關閉。


那這種扭曲的產業作法與文化價值觀的「歪風」,

推展到最後,將會剩下什麼?

答案是─戰爭、低劣媚俗與價值觀扭曲的人心


在1890年代,美國報業大王赫斯特(Hearst)以聳動的標題、圖片和社會評論的專欄來炒作新聞;其最終的結果挑起了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而其使用的煽情主義報刊風格則形成了惡名昭彰的黃色新聞學(Yellow journalism),被認為是現代小報(Tabloid)的前身。

而這一切,無不始因於報業的競爭激烈,為了吸引讀者、提高銷量,各方人馬無不擠盡了腦汁想「搶」新聞,最後有人動了歪腦筋,而偏離了新聞報導的「正道」。

說到小報,最經典的案例要屬梅鐸(Murdoch),他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新聞媒體大亨,但其行事與操守則被批評為「沒有道德底線」。在1969年,他在英國買下了《太陽報》,且每天都在刊登裸女的照片,其經營報刊的策略就是炒作「乳房、淫蕩和拳腳」;大幅地報導著能勾引起閱聽人低俗且黑暗惡趣味的素材,如名人醜聞、具聳人聽聞或奇異性的事件;而新聞記者的角色也從公民新聞的“守門人”,墮落成新聞”產品”的”出賣者”。

在梅鐸的操作下,激化了英國小報的惡性競爭,所有的新聞從業員無不對煽色腥新聞趨之若鶩地瘋行其道,終至對公共事務的報導的職責棄守之境;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998年《太陽報》在公共事務上的報導只佔了總篇幅的9%;而這便是劣逐良的最佳例證。

在一個人人棄守良知,枉顧道德義理,沒有責任感,行為沒有底線的自私叢林世界裡,您能安居樂業嗎?您放心讓自己的下一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嗎?

里恩絕對不能算是聰明之人,但我知道對與錯之間的「差別」;

而每當自己有「出軌」的可能時,我都會想起那段

被網友所盛傳的話;句意大概的意思是─

「聰明的人只要藉由歷史,就能從錯誤中警醒

而善良的人接收到真實的訊息也能從中醒悟

唯有真正無知或邪惡之人,

非得要親身去經受那血淋淋的災難

在自己嘗到苦頭以後才能自迷思的幻夢中醒眠」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

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無法律和正義,

他就成為一切禽獸中最惡劣的禽獸。」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你若不為真相吶喊,

你就得為謊言買單。


「你若不為正義站崗,

就終將為邪惡陪葬。


你若不為文明出征,

你就得為叢林苟營。


你若不為光明作證,

你就得為黑暗收耕。」


「儘管從無掌聲喝彩,

我們只為站著作人。」


─摘錄自〈無需掌聲喝彩,只為站著作人〉,原創作者:沙光

─2021/10/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