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ko0
Nuko0

^

瞻仰学神们4 (北京特辑)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陈灵石小朋友敲除结直肠癌基因后,又有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的两位双胞胎小女儿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科协回应“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按照程序申报”。

真的一天比一天魔幻。

距离“学神”第一辑发表已经有两周了,这件事算是完全没了热度。这件事当初感觉突破了知乎的热度记录,之后突然降下来的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呵。

我把之前的第一辑以及二辑三辑截图之后再试了试发在知乎,也不知是截图的原因还是审核大哥好心,总之答案留了下来,也算有更多人看了。

写了前面三篇后,发现还是北京的故事最多。毕竟是帝都,局级干部遍地走,高校资源俯视全国。

于是就有了这篇北京特辑,共六个案例,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例行声明:图片来自公开网络;文字为本人演绎或虚构,请勿轻信。




学神第四辑,北京特辑:



案例一,丁振甲,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7届高中组三等奖

注意:

“分工:丁振甲:组织芯片设计、制备与免疫组化染色,初稿写作。张立洁:实验指导与论文撰写。于放、陈德喜:论文指导。” 

根据项目简介里的关键词简单搜索查得

摘要部分感觉就是直接翻译过来的,一模一样……

第一作者就是担任实验指导与论文撰写的张立洁老师,但这篇论文和丁同学的论文指导于放、陈德喜两位老师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作者列表里没有找到丁同学的名字,却找到了一位通讯作者“丁老师”……

丁老师不厚道啊,小丁同学做了那么多贡献竟然连挂个名字的权利都没有吗?

不过小丁同学靠努力拿到了加分,这算是好人有好报吧!

后来的小丁怎么样了呢?

我都没听说过这学校,一开始还以为是一野鸡学校……没想到人家是正经北京市属高校呢……是本蝼蚁孤陋寡闻了……

我也不确定这是不是小丁,不过年份倒是对的上。小丁还是蛮努力的,这不成功上岸跑去美国读书了。

祝福小丁!




案例二,张博雅,北京市第二中学,30届高中组一等奖

做的东西中规中矩,算是比较简单。

按理说,和其他的项目比,这个根本不够资格拿一等奖。

不过能在高中就上手搞搞线虫,本蝼蚁也是很羡慕了。

 

张同学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获得银帆奖

通过多所顶级高校自主招生初审

回过头再来看看指导老师

一位徐老师,应该是中学指导老师。另一位……

很遗憾,在昌老师的论文列表里没有发现和张同学的研究有类似的文章。

不过这也正常,张同学研究的内容不加点分子生物学的东西根本够不上一篇正经journal。

然后再看看,还有报纸报道……

1、原来有这么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2、指导老师都是大佬中的大佬……

3、张同学高一进入昌老师的实验室,苦心孤诣甚至把设备搬回中学搞实验……

4、张同学搞死一批线虫,不气馁,接着联系实验室要线虫……

5、王绶琯院士劳苦功高啊,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诺奖储备人才……

 

再看昌老师曾经发表的一片论文……

昌老师你这是在影射什么呢?(滑稽)

 


 

案例三,徐楚蒙、赵堃,北京市第八中学,25届高中组二等奖

根据简介关键词查得

两位小同学的研究应该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可惜没有两位小同学的名字。

而通讯作者Aimin Zhang来自

就是这位

两位同学获得保送资格

双双保送清华

希望两位同学不忘初心,继续为祖国育种事业奉献青春!

虽然不知道两位上了大学之后是不是还想学农业呢……

 



 案例四,吴凯达,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30届高中组一等奖

吴同学你这实验做的挺厉害啊!科研明日之星!

再看看指导老师

欧博士……

在论文列表里查到……

怎么不挂吴同学的名字!你说欧老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气抖冷!


吴同学除了科研做的不错,课外生活也是非常丰富。

不过我没有查到吴同学去哪所大学,跑到facebook发现一位疑似吴同学的Cherub Wu, 似乎是在英国……

不管怎样,祝福吴同学!希望你在国外过的开心哦!

 



 案例五,陈南,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马子哲,北京景山学校,25届高中组一等奖

注意:

“我们请教了北大和中科院的教授专家和我校生物老师确定研究题目。 “

这教授专家是谁啊?

原来是纪教授…… 不过您这研究蛋白质组学、肿瘤、神经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家指导北极植物解剖?这专业不对口啊……

然后再查查另两位指导老师……

嚯,合着你们这拿奖之前就发了论文,还不带上两位辛辛苦苦做实验的学生,你们是人吗?!气抖冷!

这类事情在2012年就被报道了

https://view.news.qq.com/zt2012/nobelstudent/index.htm

陈同学获得保送资格,同在名单的还有上文的徐楚蒙、赵堃。

陈同学先走一步,保送北航,这保送的学校和其他人一比,不够看啊……

翌年,低一级的马同学获得保送资格

保送上海交大

 


 

案例六,杜毅聪,周子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5届高中组二等奖

注意:

“申报者工作分工: 该项目实验部分由两人共同完成。论文的背景和原理由周子川完成,论文的实验部分和讨论与展望由杜毅聪完成。”

先查指导老师

其中范老师应该是高中指导老师,而张老师…… 

这相关的两篇论文不就查到了嘛

你说文中实验需要到用的plasmid pITA-HBP1的不就是杜周两位同学做出来的嘛,他们不配在两篇journal里拥有姓名吗?连个致谢都没有,这不地道啊!

虽然找到了两篇和杜周两位同学毫无关系的journal,不过差点就误会杜同学了……

还有一篇中文期刊(还没养成看中文期刊这习惯)……

不过这论文也不写写分工啥的,这会让别人误会的,应该写清楚是杜同学带几位医学院的教授医生发的!

不过你们项目简介上面说了“论文的背景和原理由周子川完成“,咋不带着周同学一起发呢?这多伤人心啊!


杜周两位同学获得保送资格,同在名单上的有上文的陈南、徐楚蒙、赵堃。

杜同学成功保送指导老师张晓伟的单位北大医学部

杜同学刚到北大就混的风生水起

“最优秀的中学”,“毫无保留的帮助薄弱校,促进祖国教育的均衡化”

感动!都给我哭!

 

授白大褂仪式代表发言

当选学生会常务代表

接着做研究,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

跟着指导老师发文章

原来是硕士研究生的项目啊。你说你挂个名,那搞毛创新啊。

不过这种事情太稀松平常啦!常规操作,见怪不怪!


另一位,周子川同学,怎么都找不到他保送去哪了,结果……

原来人家晚一年出国去了康奈尔读了本科,估计是读了一年预科?

周同学高瞻远瞩呀!应该没有跳进生物医学的大坑,估计读了大热专业CS,先去微软做做intern,再去投行当技术员,生活美滋滋!




学神第四辑,北京特辑,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