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芙
纨芙

他人即地狱。 联系我:isabellatseng1984@gmail.com

未命名

打开豆瓣的长影评,想找找灵感,拍脑门一时好像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想趁着刚看完还留有印象写点什么,不然过段时间又抛诸脑后了。

第一篇点赞2.3k的影评,一看就是长篇大论,还分了“一”、“二”、“三”小点,仿佛在看论文。第一句“在西班牙语中,‘罗马’的反写恰恰是‘爱’,ROMA=AMOR,因此,很大程度上这是一部关于爱的影片”。

似乎有点印象,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吐槽这个影评,就是这句,当时我还没看《罗马》,没什么想法,看完电影之后再看,觉得真是,“高考阅读理解满分的同学”。我没有针对什么,就是对这句话有点不能认同。

不过里面的细节确实很不错,费尔明的T恤上写着“爱是什么…”,还有对于男主人的戒指的观察,这大概是导演特意设置的一些细节吧。

这部电影最到位的部分就是对于细节的刻画,各种细节,从人物到画面,街景的细节,还有声音细节的丰富,是这部电影最为精彩的地方。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女主人在确认丈夫已经选择离家而去的时候,酒醉后回到家,对Cleo说:“我们是孤独的。不管他们告诉你什么,我们女人,永远是孤独的。”

我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但突然发现导演作为一个男性,似乎有些隔阂,想到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列侬和他儿子的往事,男人的爱或者对于女性的理解不过如此,也许能说出这种话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是那种可以加入”女权组织“的男性了。


朱利安列侬的故事真是让人伤心。他是约翰列侬与前妻辛西娅的儿子,一个非常沉默的人。在父亲抛弃他们母子与小野洋子结合后,他在亲戚家度过了悲惨的童年,几乎没有机会与宣扬爱与和平的父亲见面,更别提心灵和解。一些好心的唱片公司的职员会把约翰列侬的签名照片裱起来偷偷送给小朱利安,慰藉他孤独的心。

在约翰列侬死后,朱利安列侬无缘获得父亲的巨大遗产,他每月可以从小野洋子管理的列侬遗产中领取可怜的200英镑,直到满25岁时一次性领取50000英镑……这便是父亲遗赠给他的全部。

他的遭遇很让人同情。在一系列漫长且拷问灵魂的官司后,他终于从小野洋子和同父异母的弟弟那里争取来了列侬总遗产的8%。

他得到这些钱后做了什么呢?

他从拍卖会上花25000英镑买下了《Hey Jude》的草稿,这是保罗麦卡特尼在他父母离婚时,为鼓励幼年的他写的歌;

他花上万英镑买下几张父亲写给他自己的明信片,那些来自地球另一侧的纸片落款是“给你许多爱!爸爸、洋子和肖恩”(肖恩是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花了30373英镑买下了父亲的外套,是《Magical Mystery Tour》的封面上约翰列侬穿的那件;17246英镑买了父亲的斗篷,是电影《Help!》中的那件;

在另一场拍卖会上,他花了10000英镑买下了一封小时候的自己写给父亲的信。小野洋子宁可将它在拍卖中卖掉,也不愿物归原主。

The Beatles有一首歌叫《Can't buy me love》。但朱利安列侬只能花钱去买丢失的父爱。

《Hey Jude》的故事 来自weibo博主@熊小默


过分的精致与算计似乎掩盖了这部电影的一些缺点,或者不能说是缺点,而是由于卡隆的出身与阶级带来的无可避免的缺陷,他无意消费Cleo的阶级与故事,但造成的结果似乎只能如此,Cleo几乎就是一个失语的角色,而由于卡隆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是不是有所美化家庭成员对Cleo的态度与行为呢?真相可能只是取决于所站的角度罢了,不如只看这部电影本身吧。

听反派节目的时候,靳锦提到了《大西洋月刊》曾刊载的一篇文章,我也看过一部分,听她提及我马上复习了一遍,文章叫《洛拉:我家的奴隶》。(http://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110161907157122)

和《罗马》十分相似,但又似乎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洛拉是真正的奴隶,而Cleo是雇佣的女佣。相似之处在于,两个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奴隶或女佣都和女主人有着亲密但复杂的关系,男主人都抛家弃子了。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洛拉一生都是处女,也没有和男人恋爱过,Cleo有过男朋友,产下了一个死胎。

作者诚实地写了自己母亲对洛拉的“虐待”,所以我不得不揣测卡隆的母亲是不是也没有电影中的母亲对Cleo那样好呢?而且电影中有几处母亲因为自己情绪不佳将火发泄在Cleo身上,我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与结尾他们抱成一团的亲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靳锦提到了一个词“被动”,洛拉和Cleo都是被动地接受一切,她们好像不会主动做选择,只会接受,产下一个死胎后Cleo连生理上都呈现一种“失语”的状态,小孩子问妈妈:“Cleo是不会说话了吗”,Cleo摇摇头,还是很少说话。

女主人邀请Cleo作为“家人”而不是“女佣”的身份去海滩玩,让她放松心情,Cleo摇摇头拒绝了,但在劝说下还是选择一同前往。发现自己怀孕后,Cleo明明不想要这个孩子,却还是选择生下来。对于世界给予她的一切,她的生命里好像只有“接受”二字,无从拒绝,也不知该如何拒绝。

胶片给《罗马》的评价不高,他说“让人察觉不到的才叫温柔,察觉出来的都是计谋!这片就是用强大的技术去包裹一种空洞。”我大概能理解。里面的一些符号太过浅显,浅显到我都能察觉,譬如男主人离开时,街道上正好出现了欢快的军乐队;门口的狗屎;车库与车。

摄影与音效的完美掩盖了剧作的单薄,简单概括剧情就是:一个女佣在被男友抛弃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舍命救了也被丈夫抛弃的女主人的孩子。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或许觉得卡隆忽视了一些本该关注的问题,譬如时代的风云巨变,对卡隆的期待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没想到是卡隆对自己的故乡、童年的一部小品散文,时代背景真的就只是背景,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庭、他的回忆。

翻了下豆瓣的短评,蜉蝣:“抱着15米巨浪的期待,看到的是2米高的波澜。”很精辟,我觉得还不错的原因大概是我没什么期待,几乎不了解剧情。

摄影、场面调度、音效堪称完美,但还是太单薄了,即使是作为主角的Cleo也是失语的,我很难过,我不知道她的想法,除了海滩边的那句“我也不想要他的”。Netflix就是有资本让一个大导演用如此高的成本来打造一个私人回忆的墨西哥,我不知道是浪费奢侈还是在当下这个超级英雄横行的珍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