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萬里
高原萬里

香港人,居英國,好遊牧。不想繼續因為生活而遠離文字,現在又努力重新執筆中。沒有了不能活下去的東西有:蝦子餅、咖啡、小說、旅行和麵包。

在疫情完結 (未有耐) 之前,總結一下自己看過什麼

《Sharp Objects》主要海報照,圖片來源:https://www.nme.com/

今天不談疫情,不講政治。

這篇文開始在開城之後,國安之前,考慮了一陣,決定繼續寫。事情發展到這地步,不是沒有感嘆,不過感嘆沒有用,既然我提不出什麼高見,我不想在這裡一哭二鬧三上吊。北京此舉,不少外媒都著重說這是中共對過去一年香港人的反抗感到煩厭,於是襯著全世界因為武肺而弄得人仰馬翻時出手。我覺得(個人愚見,不喜勿插),香港人的「不聽話」當然是原因,不過後武肺時代的政治考慮也是他們要急著出手的導火線吧,反正都已經跟全世界撕破了臉了,日後外國對北京有什麼手腳,香港不可以是他們乘虛而入的缺口。我也許天真,不過不想小看地緣政治,如果香港真的成為外交的逐鹿場,也許我們未死得晒,不過一定會重傷,問題是可不可以開出一條血路。

寫這篇文章之時,剛好約翰遜屈服於黨內的疑中派,宣布在 2023 年之前要將華為的5G市場佔有率減至零,也殺出一個 Project Defend,聲言在一些策略性及醫用必需品上要減底對中國的依賴,連左報衛報都少有地出社評說我們是不是要由得中國覺得自己可以任意踐踏國際條款,並無需負上任何責任?不是期待世界會為香港人做什麼,因為沒有免費的午餐,而是希望他們會對中國做些什麼。暴政不可能天長地久,Make China Weak Again,也許是香港以至全世界要好好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咦,說好的不談政治呢,OK,我收聲。

把劇名列出來之後,發覺連續兩三個月看的全是美劇(Netflix/HBO),我並不是一個特別迷美劇的人,不過近來一連看了幾套,質素都很高,忍不住要寫下來。

以下只推介,少評論,不劇透,大家可以放心看。

Unbelievable《不可置信

圖片來源:https://filmspell.com/

2019 年的 Netflix 新劇, 講的是真人真事。

2008 年,西雅圖一個名為 Marie (化名)的少女報案,稱半夜遭一名男子入屋強暴。可是 Marie 在落口供時,態度鎮定,而且供詞有不少前言不對後語的地方,負責案件的兩個中佬男警再看看 Marie 的出身,發覺她不是在正常家庭長大的小孩,自小在不同的寄養家庭之間流轉,而且根據收養她的其中一個母親的証言,這個女孩行為不是很檢點。中佬男警關上房門要 Marie 將案發的情況重複了一次又一次,每多說一次,Marie 的「故仔」就多一些支節,Marie 在威逼之下撒回控訴,這樣等如承認自己報假案,警方反過來告她 Gross Misdemeanour,Marie 不只被入罪,還被身邊的所有人唾棄。

真到兩年之後(2011年)在科羅拉多,有另一位受害人報案半夜有人入屋、用相似的手法對她施暴⋯⋯

《Unbelievable》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本劇對於性犯罪的受害人在警署及醫院內被檢查時的程序描寫得十分詳盡,而且冷靜到讓你心寒的地步,那一把把要將你下面撬開來然後再將裡面的東西刮出來的手術儀器在鏡頭下又冷又硬。性犯罪的報道通常都是充滿著異色的,因為這樣可以滿足到讀者,《Unbelievable》的鏡頭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理性到一個 clinical 的地步,那裡沒有「她/他其實很 enjoy 」的空間,你只是物證,強暴,會在那一條粗魯的陽具離開了之後一直繼續著。

另一個描寫得很好,而且是真實發生著的情況就是我們對聲稱被強暴的人的取態,例如我們常常會聽到對受害人這樣的指責——她在「作故仔」,她要引人注意,等等。

總結來說,《Unbelievable》雖然手法平實,幾乎每一幕都照著原本的案件的資料來拍攝,可是劇情編排得引人入勝,還對性犯罪受害人的處境做到了很傳神的表述。

Big Little Lies《美麗心計/小謊言

圖片來源:Guardian/HBO

《Big Little Lies》,HBO 劇,改篇自澳州作家 Liane Moriarty 2014 年的小說,第一季在 2017 年播出。其卡士陣容之大,可以說是電視劇中少見的了,有妮歌潔曼、Rees Witherspoon、Laura Dern、第二季還加了梅麗史翠普。背景落在北加洲一個海邊富人小鎮,其乎每一個家庭都住超級豪宅,有無敵海景做早餐,嫌臨場感不夠的話,還可以行出陽台,前面就是自己的私人海灘(?)。星光熠熠再加上彷彿從時尚家居設計雜誌中直接剪出來的生活、無垠的海岸線、一瀉而下的斷崖⋯⋯簡直是無限視覺享受,不自覺之間,觀眾可以跟著劇裡的人一起過一陣離地的生活來。

可是像 Pleasantville 般的生活底下是充滿謊言的暗礁,電視劇一開始,我們就知道有人在小鎮的籌款晚會被殺了,可是被殺的是誰?為什麼一眾成功人士與無範家庭聚集的高級小鎮會發生這種血腥事件?然後故事回溯到主角之一的瑪德琳(Rees Witherspoon)跟新來的年輕單親媽媽珍(Shailene Woodley)交好那一刻。故事的節奏掌握得很好,在現實、回想和妄想之間的剪接更是天衣無縫,情節在夫妻、母女、閨密、死敵的周旋之間不斷推進,抽絲剝繭地暴露出美麗的表像下的歧視、嫉妒、謊言和暴力,不斷升級,每一集都較前一集緊張,確是很好看。

2019 年有第二季,不過我覺得不看也罷,因為在第一季中,可以收尾的已經完全收尾了,之後再說什麼都是多餘,結果有如所料,所以還是不看好,讓第一季的魔法可以繼續下去。

Sharp Objects《利器

圖片來源:SKY/Express.co.uk

在三套劇中,最黑暗、也最入肉的要算是《Sharp Objects》。

同様是 HBO 出品,《Sharp Objects》改篇自 Gillian Flynn(Gone Girl 作者)的同名小說,在 2018 年 7 月首播。剛剛看完《Big Little Lies》就轉到這裡,由加洲的富人區一跳就跳到美國中西部密蘇里州一個虛擬的鄉下小鎮 Wind Gap:女主角開著的車子又破又舊、沿途的景色荒蕪落泊、房子日久失修、沒有工作做的人坐在屋外望天打掛⋯⋯一開始就是沒有希望的景色。差落這麼大,但明明就是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國家,我想起一個美國朋友在她位於波特蘭的四千呎大宅中對我說:不是所有美國人都可以這樣生活的,現實應該是,大部分的美國人都不是這樣生活的。

密蘇里州位於美國的聖經帶(Bible Belt),在南北戰爭之前以務農為主(棉花、火麻、煙草、蓄牧等),也是蓄奴州(Slave State)。叫得做聖經帶,就知道那裡的人保守而且偏向於宗教狂熱,8 成以上人口是白人,有色人種受到極不平等的對待(例如交通警)。而在《Sharp Objects》中,這種傳統莊園文化被當作是優良傳統被好好地紀念著。

女主角 Camille Preaker 本身來自 Wind Gap,因為成長時期的創傷逃到大城市 St Louis 來,當上了記者。適逢故鄉發生少女被殺害/綁架的案件,老闆命令她一定要回鄉親身調查,她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那個富裕卻一點都不愛自己的家,在調查的同時,她被逼著跟自己的過去、妹妹離奇的死亡、充滿言語暴力的母親、小鎮裡的是是非非面對面。炎炎夏人之下,Wind Gap 精力太過旺盛的年青人終日無所事事,男人都往酒吧裡跑,女人都聚在一起說三道四,這是一個如果你有樣有身材就可以得到不少,不過如果你有腦的話就一定會離開的沒有出口的小鎮。

《Sharp Objects》的鏡頭裡有很多鬼魂,不過這不是鬼片,所以鏡後的白衣少女,或樓梯的轉角裡明明已經死了好多年的人都是現在的人心裡的幻影,甚至是自己揮不走的過去,鏡頭把虛和實、現在和過去放在一起,所以要用的對白不多,卻說了很多,而且格外的耐人尋味。

少女謀殺和失踪案當然是主線,另一方面,人的精神創傷也得到了極之到肉的描寫,當你被破壞到一個地步,你不能不用傷害自己的方法以求得到心裡的平衡時,那是多麼的痛不欲生,《Sharp Objects》比起很多嘗試接觸這一類題目的作品都要成功得多,因為作為觀眾你會無可藥救地跟劇裡的人一起痛。故事名為什麼叫《利器》?你太概可以想像得到,我只可以說,一路看,那鋒利感就一路爬在我身上,真的是入心入肺。

《Sharp Objects》的配樂也很絕,每一集都找來不同時代的流行曲,不但切題(留意歌詞!),音樂還會隨著每一集的結尾把你更拉入了戲劇裡的意境。你也可以用心留意在故事的背景中不斷出現的「文字」:Bad、Belittle、Catfight、Cherry、Dirt、Faith、Falling、Girl、Petticoat、Proper、Punish、Southern、Spiteful、Wrong、You are unworthy⋯⋯這些忽隱忽現的字是期望、是標籤、是評論、是指責、是身分認同、是自我厭惡,活不出小鎮對好女人、母親對乖女孩的要求,並不斷被否定的人,她可以用什麼多法來保持理智?

《Sharp Objects》超級沉重,可是絕對是極品,看到最後一集謎底揭䁱之後不要就這樣轉台,等片尾曲唱完之後才是劇集的精華。

本來還想多談一套的,一樣是 HBO 劇,2014 年的《Olive Kitteridge》,可是我的文章又變得超長了,唯有下次有機會再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