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Hugo
雨果.Hugo

現役職業軍人,為臺灣國防的財務健康進行診斷與把關。【公益讀書會】創辦人,致力於分享閱讀的好。這裡有我的「閱讀筆記及社會觀察」。

雨果.聊書|《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编辑过)
老實說,我們在職場被需要的程度或許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高,只不過有時候,上班比待在家裡有趣、也刺激多了,而且我們自認也表現得比較好。

如果可以選擇留下些什麼給你的子孫,你會選擇留下什麼呢?多數人第一直覺想到的,可能是一棟房子、一塊土地,又或者是相當具有紀念價值的一張老照片。

而英國知名的管理大師韓第,選擇在八十多歲高齡,回首一生,並以家書形式記錄下21件他衷心期盼子孫年輕就知道的事

不知道韓第的孫子,在看到這些書信時內心是怎麼想的?我認為這相當不容易。想想看,爺爺跟孫子年齡差距少說也有四十年,要聊天話題還要慎選,甚至以自己過來人經驗想要告誡些什麼,可能還會被嫌囉唆。

再者,韓第是世界級的大人物,在業界、學術圈經歷豐富、名聲也相當響亮。如果我爺爺是這樣的大人物,寫信給我,我可能會跪著讀完(認真),甚至內心會產生一種「如果人生沒有經營得如此成功,根本白活一生」的感受。

幸好,翻閱的時候完全沒有這種壓力。

韓第的文字平實、同時蘊涵深厚的人生智慧。書中,他並沒有教導如何追求成功、亮麗的人生,更多時候,他是在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以及從中獲得的反思。只要是人,犯錯在所難免,但他選擇在書中紀錄這些經歷跟教訓,光是這樣坦然自若面對的心態,就已經是很棒的一堂人生教育課。


這本書在聊些什麼?

書中的每封信涉及層面涵蓋廣泛,關於人生、領導統御、信仰、婚姻等議題都有具生命力的分享,雖然每封信都彌足珍貴,但礙於篇幅無法逐一分享,以下雨果將挑其中四封來分享。

世界會改變

首先,在第一封信「世界會改變」中,韓第娓娓道來他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以及歷經科技帶來的巨變後,心境所產生的變化:

還記得有一天電工跑來我們家,在院子裡的大樹上裝了一具簡陋的風力發電機,為整排巨大電池充電,讓我們可以在黑暗中看見周遭,但還無法靠微弱的燈光閱讀,只是在我們的黑暗世界略施些微魔法。五年後,我們連接上電網,一切都改變了。

我學到的是,我們終將處之泰然。今天看起來很炫的技術,終有一天會變得平凡無奇。你們會跟所有人一樣,甚至和我祖父時代的燈塔員一樣,成功應付過來。

我認為第一封信對於熱愛追逐新事物的年輕人來說,肯定是一記當頭棒喝。當新的科技不斷更迭,許多機會也隨之出現,有人深怕錯失良機,好像一旦跟上了,就獲得了一道護身符,其他事情都不用再擔心似的。

然而,韓第提到:「如果要在人生中找到意義,首先必須保持不變的是工作,而且是支薪的工作。」

在你有生之年,當許多單調沉悶的苦差事都由自動化機器代勞,無疑工作方式會出現更大幅的改變。但我堅信人類想有所貢獻的需求仍會持續存在.工作仍將是所有人生活的核心。

當世界不停在變動,他鼓勵大家更要靜下心來,去思考要保持「不變」的是什麼,然後把重心擺在上面。這與《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提倡的「逆向思考」(總是反過來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可避免的是,工作的本質雖然不變,卻因為科技進展導致很多工作被機器電腦取代,許多人因此面臨中年轉職危機。因此,他特別提倡「組合式生活」,透過集結許多不同的小型工作,強化個人職涯的「反脆弱性」

我猜你是不是也聯想到《斜槓青年》的概念?其實很類似,斜槓強調從興趣入手並將之強化成可以掙錢的專業,而組合式工作則更像是為了降低財務風險而做的一種選擇

找到你的「黃金種子」

接續,在第三封信「人生大哉問」中,韓第思索「人生為何而來?」。或許正由於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讓他從小就有更多機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黃金種子」的理論。

如今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某種特殊才華、能力或天賦,我稱之為「黃金種子」。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黃金種子是什麼,或親近的人能看出你的特殊才能,並施肥灌溉,讓你的黃金種子有成長的空間,你終將在擅長的領域成為頂尖高手。
如果在此同時,你還是個善良誠實的好人,那麼你將擁有充滿意義的充實人生。

我十足認同「黃金種子」理論的概念: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更多的父母具備這樣的認知,應該就不會再逼迫孩子要朝什麼路去走,也不會無端將自己未竟的期盼加諸於孩子,更多生命將因此從鬱悶的人生中被拯救出來。

想想看,過去的我們在傳統教育體制下,只被教導要盡到學生的本分:唸書。關於其他與升學無關的特質,不會有人特別重視(甚至是你自己)。

然而, 神在創造每一個生命時,是如此費盡心思、細膩地雕琢,如同一名絕妙的頂尖設計師,為每個生命都賦予獨一無二的特質。當然,後續在開發、造就特質的部分,只要是合宜的, 神都會應允,但我們自己也要付出代價來學習、行動,水準才會不斷提升。

人生的六個僕人

第七封信「你有多聰明」中,韓第提到教育有一個弔詭之處:重要的人生課題無法透過課堂上的知識學會。

無論你的聰明才智表現在哪方面,你仍需應付人生碰到的實際問題。

教育的一大弔詭是,關於人生,所有真正重要、必須學會的事情都無法透過教導習得,我們只能在不斷探索中學習。

你要怎麼學會如何和陌生人相處?怎麼知道什麼人值得信任?又從何得知該如何規劃人生?諸如此類非常實際的問題,沒有任何老師有辦法把你教會。

那麼,韓第建議透過什麼方式解決呢?有的,奉吉卜林為導師(他是誰?)。

當我走出教室,在現實世界中碰到各種棘手的人生難題時,我發現吉卜林對我幫助很大。

創作出《原來如此故事集》(Just So Stories)和偉大詩作〈如果〉(If—)的吉卜林,曾為相識的年輕女孩寫過一首小詩:我有六個忠實的僕人,(我懂得的一切,都是他們教的);名字分別為「什麼」和「為什麼」和「在何時」和「怎麼做」和「在哪裡」和「是什麼人」。

「什麼」和「為什麼」和「在何時」和「怎麼做」和「在哪裡」和「是什麼人」,根本就是過去我們在學英文學到的5w1h(what、why、when、where、who、how),我料想不到棄之如敝屣的5w1h,竟是韓地大師眼中的珍寶(趕快擦一擦撿起來繼續用)。

為什麼必須請出這六位僕人為你效勞呢?其實也不一定要,只是依賴直覺所思考的面向往往不夠完整。讓這六位僕人為你效勞,提供你一套專屬的問題檢核清單,在檢視後先不急著下決定,沈澱一天之後再做抉擇,風險自然會降到最低。

書中舉要不要買房當作例子,如果是單憑一股衝動思考,很容易陷入死胡同中(大家都買房了我應該也來買一下、買房就是投資穩賺不賠、現在不買以後更貴)你看,上面的考量其實都不完整,甚至很主觀,只是在按照自己想買房的期待提出的理由。

也許你先該停下來想一下,為何是買房,而不是租房?現在是買房子的好時機嗎?你正在享受人生,真要為了存錢買房子而削減支出嗎?房子要買在哪裡?如何負擔房貸?需要誰的幫助,是房地產仲介、建築師、會計師、房貸經紀人、房地產鑑定員?應該如何挑選適當的房子?你需要吉卜林提議的所有幫手,至少他為這些問題提供很有用的檢核清單。

(沒想到這些僕人都帶著好大支的滅火器啊)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在第九封信「你有多聰明」中,韓第分享一個有點尷尬的小故事。

最近朋友問我有沒有見過剛搬到村子裡的某個人,我也從中學到一課。

他說:「你會喜歡他。他剛退休,正在尋找新嗜好和交新朋友。」我問:「他以前是做什麼的?」朋友困惑的看著我說:「我不曉得,這有什麼重要嗎?」「不重要,當然不重要。」我回答,有點不好意思,我正在做我過去指責別人的事情,用別人現在或過去的工作來定義他們,卻被逮個正著。

一個倡導不要用現在或過去工作來定義一個人的管理大師,也在這個節骨眼跌了個跤。不過,這確實是人類的通病,知道某個人是什麼職位,就會對他產生相對應的期待或聯想,甚至更嚴重點,你幻想的元宇宙已經掩蓋這個人特質的光采。(例如:你是軍人嗎?一定很有紀律喔?一定很愛運動吧?家裏棉被摺得像豆腐乾?)

我承認這的確讓我想到星座也是這麼回事(你是雙魚座:一定很天真爛漫吧?是不是常常多愁善感?很愛哭吧?)

那麼,工作真的這麼重要嗎?來看看韓第那充滿智慧的太太的驚人研究(沒有要騙點閱的意思):

內人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攝影研究,她要求攝影對象用五件物品和一朵花構成的圖像,描繪他們的人生。這個練習非常發人深省,你也應該試試看。

大多數人都用選擇的物品來象徵所愛,例如人生伴侶或家人。也有人選擇能喚起童年記憶或雙親或嗜好的東西,例如音樂或閱讀或帆船。她有時發現,沒有人挑選物品來象徵自己從事的工作。

我們藉以謀生的方式無法代表我們這個人。

我們的工作從來不應該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也不能掩蓋真實的自我,沒有人想別人記得你是名片上的一個冷冰冰職稱。我也是一個有溫度、有血肉、有故事的人。

別忘了休息

最後,說到這邊,不能不提休息的重要。人工作一忙,很容易忘記要停下來休息。有休息才意味著有反省的時間,這也是人很重要的一種進步、往前的推力。

如果你體力真的很好,可以像7-11全年無休一直工作,而你也樂在其中,這也不錯。但有時候,也試著在極度繁忙、緊湊的生活步調中,暫時抽離出來,甚至不用是完整的一天,即便只有一個小時,就專注地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反思。

如果說工作是為別人而活,那這雖短卻完整的靜心反思時刻,就是為未來的自己而活。雖然工作真的很忙錄,好像一部煞車失靈的火車完全無法慢下來,但下定決心試著挑戰,每天留下一段不去想工作而是跟自己對話的時間,生命也會慢慢起化學變化的。


後記:擺脫外人的眼光,為自己扎實地活一次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生活越過越焦慮的感受。

大約十年前,我還只是個大學生,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以使用,只有一支功能陽春的諾基亞手機用來撥打電話。那段時間,我沒有頻繁地使用社交媒體,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閱讀、人際相處中,我的內心感到相當充實且滿足。

過了幾年後,我開始工作,我替自己買了人生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在隨時隨地可以連上網路的狀況下,我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什麼事情好像在這一個小巧的神奇裝置中就可以完成。

從此,我常在不知不覺間,就讓手機偷走我的時間。更可怕的是,我會在起床時、吃飯時、等車時等任何零碎的時間,頻繁地在臉書刷動態,看到大家呈現自己生活中最棒、最美好的一面,讓我覺得我的生活好像很糟,這簡直讓人焦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手機不只是小偷,根本就是強盜,奪走了我原本那顆平靜、有自信的內心。

為了抑制不停冒出的焦慮,我該怎麼做呢?不然,我也把自己的生活營造得這麼有目標、這麼美好,就可以了吧?我想想,考取多益金色證書、通過國家級考試、精準投資獲利賺第一桶金,這些成就好像都可以放到臉書上幫自己加點曝光分數。

然而,就算達成了,也把一篇篇貼文如同新家一般用心地佈置,換來的也只是相當虛空的讚美,畢竟誰知道他們讚美是客套的,還是真心的呢?

我突然警覺:我不是為自己而活,我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這根本就本末倒置了!

雖然別人的眼光某些時候也有一定程度的重要(如果他是你的面試官)但是,從來不應該是那唯一的重要。

為自己活一次吧!生命當中最重要的部分究竟是什麼、會在哪裡出現呢?別再尋找了,因為這些東西其實我們大部分都已經擁有,只是沒有用心去對待。

自己、親情、友誼、婚姻、還有與 神之間的關係性,試著計算看看,在工作除外的時間,究竟又投資了多少時間、精力在上面呢?

所謂的「為自己而活」,並不是說要像頭不受控的野牛、毫無目標地在原野中橫衝直撞,而是像隻老鷹在高空精準辨識出獵物後,俯衝而下。雖然捕獵從來沒有每發必中的,甚至還有可能被弄個半殘,但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韓第,謝謝你。這21封家書使我明白,在前方驅動著我前進的,不是金錢、名譽、或無謂的人際關係,而是那個閃爍著特質的光彩,來自未來的更棒、更成熟的我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