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瑜九清
策瑜九清

坐标加拿大, 80后末尾, 自由主义, 宅

無依之地: I'm houseless, not homeless

當心靈無比強大而不再依賴或寄托于一個傳統價值體系框架内的生活模式時, 所獲得的是真正靈魂上的自由, 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遊牧族.

之前就打算這個周末來看<無依之地>, 雖然昨天發生了點事情搞到自己心情很down, 還是決定按照原計劃看完這部並不治愈的片子. 故事的背景是經濟大蕭條之下一些美國人放棄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開著車到不同地方打零工謀生, 同時以房車為家從而將居住成本降至最低. 然而影片並沒有那種批判現實和資本的説教意味, 也不似一些人想的那樣壓抑沉悶, 在我看來無依之地更多的只是向大家展示有那麽一群人, 他們以這樣一種不同于主流社會的姿態生活著, 這是他們的選擇, 這樣的生活方式也許談不上enjoy, 但仍然充滿希望. 這樣看來, 也許Nomadland的另一個譯名<遊牧人生>更爲貼切.

影片幾乎沒有一條清晰而完整的故事綫, 女主Fern更像一個一路走一路紀錄見聞和感受的敍事和觀察者, 她在旅程中遇到不同的遊牧族, 與他們進行或長或短的交流, 帶出這些人的故事, 然後與他們告別, 繼續上路. 每次看到Fern一個人沿著空曠的公路一路前行或是面對著廣闊而荒涼的自然景觀時, 我就想起在Alberta自駕游和一個人在歐洲乘火車旅行的經歷. 大自然不止會令人覺得渺小, 也有神奇的治愈力量. 而那種一直在路上的狀態, 會讓你不再關注諸如"今天要搭配什麽衣服鞋子"或是"與xx的爭吵讓我很不爽"之類的事情, 而是全心投注于當下的見聞和感受, 你會放下戒備與偶遇的各式各樣的陌生人交談, 也可能在某個時刻突然就對人生和未來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和領悟. Nomadland裏出現的遊牧者, 或多或少都帶有身體和精神上的傷痛, 他們選擇這種遊牧的生活方式, 也是通過on the way的過程, 令自己得到治愈和救贖.

影片中女主角Fern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 她說"I'm houseless, not homeless". 中途有幾次機會, Fern都可以選擇停留下來, 和親人或是愛她的人生活在一起並就此定居下來, 可是她都拒絕了, 也許是習慣了on the way反而會害怕自己安定下來不再上路. 想起兩句話, "此心安處是吾鄉", 另一句則是"A house is not a home". 一所舒適寬敞的房屋, 一份固定而體面的工作, 一些奢侈的物質享受, 來自社會主流的認可, 一些穩定的社會關係, 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説都很重要. 然而也有一些人, 他們生活的意義以及追求, 他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並不建立在這些東西之上. 當心靈無比強大而不再依賴或寄托于一個傳統價值體系框架内的生活模式時, 所獲得的是真正靈魂上的自由, 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遊牧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