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瑜九清
策瑜九清

坐标加拿大, 80后末尾, 自由主义, 宅

你爲什麽不道歉

儅我們需要為冒犯或委屈他人而承擔責任時, 我們應當道歉, 以直接, 明確和人性化的方式表達悔意, 同時做出彌補, 並保證以後絕不再犯.

這幾天在讀美國心理學家Harriet Lerner的書<你爲什麽不道歉?> (Why Won't You Apologize?) 我們都認可道歉能夠有效的治愈和修復人際關係, 不止能夠平息受傷害方的憤怒, 當歉意被接受時對犯錯一方也會感到内心的解脫. 但是,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道歉, 如果不能真誠有效地表達道歉, 非但無法得到受害方的原諒和寬恕, 反而可能會加劇關係的緊張. 道歉就像跳雙人舞一樣, 單靠一方是無法完成舞步的.

作者列舉了一些常見的錯誤的, 無效的道歉方式, 包括"但是..."型道歉 (但是之後的内容往往是為自己找藉口, 使道歉聼起來變得虛僞); 令人困惑的道歉 (沒有明確説明需要道歉的行爲和應該承擔的責任); "討價還價"式道歉 (在道歉時表明對方必須寬恕和原諒自己, 把道歉變爲了人際關係中討價還價的籌碼), 等等. 此外, 作者特別指出, 過度道歉也是應該避免的. 生活中有一些人, 習慣在毫無意義的小事上反復道歉, 無論是因爲自卑感, 想要下意識避免可能的批評, 縂想討好取悅與他人, 或是對自身高級禮儀的炫耀, 這種過度道歉只會顯得不誠懇甚至令人厭煩, 從而完全失去了道歉應有的意義.

什麽是正確有效的道歉呢? 作者引用了John Kador<有效道歉>中的觀點: "儅我們需要為冒犯或委屈他人而承擔責任時, 我們應當道歉, 以直接, 明確和人性化的方式表達悔意, 同時做出彌補, 並保證以後絕不再犯." 當然, 關於道歉並沒有統一的準則, 正確的道歉方式取決於接受道歉的一方, 每個人對於道歉表達的接受程度也各有不同. 有時, 我們必須要先學會聆聽, 通過打開心扉和提出問題, 真正了解對方的觀點, 並且懂得抑制聽到批評時自我防禦的心理, 才能真正向對方作出誠懇有效的道歉. 同時, 作者也指出, 表達真誠的道歉並不等于我們必須被動接受任何錯誤或不公正的批評, 更不等于我們面對粗魯無禮的言行也要無動於衷. 相反, 爲了取得原諒而毫無原則地縱容對方不但會傷害我們自己的利益, 也會削弱對方控制個人行爲的能力, 這對於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無幫助.

作爲受害方或是道歉的接受方, 作者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如果我們希望對方真正意識到自己造成的傷害並做出道歉, 就不要採用咄咄逼人的溝通方式, 令對方感覺受到指責或威脅, 因爲他們很容易因爲產生強烈的自我防禦心而拒絕承擔責任. 作爲受害一方可能會在爭執時過分誇大事實和對方應負的責任, 甚至展開長篇大論的説教, 這在夫妻或是父母子女之間爭吵時常常發生, 而這樣的後果往往就是雙方開始就細枝末節的問題較真, 道歉和關係修復就成了遙不可及的目標. 作者指出, 不要命令對方道歉, 被人命令該如何思考或行動時, 我們很難做出積極響應, 被命令道歉也是如此, 這樣子得來的道歉肯定不是真心實意的.

有一些道歉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可能因爲道歉者沒有真正聆聽我們的感受和觀點, 可能是道歉聼起來毫不真誠或在推卸責任, 也可能是一些過錯本身就是很難被原諒的. 這時候, 我們也需要有勇氣說出"我不接受你的道歉". 追求大度和内心平靜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接受所有道歉, 更不應該由其他人來告訴我們應不應該原諒犯錯者. 最重要的是, 在受到傷害后, 我們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 慢慢驅散内心的負面情緒. 現實就是有些犯錯者就是不思悔改和永不認錯的, 既然不能改變對方, 那麽, 我們至少要選擇放過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