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客
蕉下客

对49年以后中国历史感兴趣,鉴于中文互联网有关的记忆和记载正在被大规模地有计划地移除,本博主要用作收集网络“垃圾”,“拯救”网络记忆和记载,可能偶尔会有点原创,稍微会转一点资料性强创见多的不被主流刊载的学术性文章。另外,凡华夏文摘刊登过的文章一般不cross post,当然也会有例外,视情况而定。

邱汉斌:缩影 ,一个“红小兵”的人生回忆录(一)

转贴者曰:只有第一部分与本博客主旨相关,故而转载。


作者:邱杉


序 言

人们生长在不同的时代,都要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的缩影。我出生在国民党末期,长在红旗下,我们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给后代留下什么?留点技术、奋斗精神。我一直在思考着,记下时代的缩影,留下我们这一代人所走过的脚印,让社会评价我们这一代,让后人吸取我们的经验教训,便是我捉笔的始终。加上校友和社会朋友们的归劝,这才坚持命笔见世了。


既然是一代人的缩影,文体则是自传式的小说,其真实性和戏剧性都有时代的烙印,我寄希望后来者,愿他们超越我们这一代,跟随时代的脚印,奋勇向前!


第一章 小学时期

第一节 大邱家湾

湖北省黄冈县七里冲八里畈,是大别山麓的一个小山冲,有一个30多户人家的村落,名叫大邱家湾,全湾都是姓“邱”,没有一家杂姓。根据族谱记载:……忠、孝、云、秉、坤,我是秉字辈,可见邱家湾的历史,至少相传了十一代。


大邱家湾门前有一口水塘,名叫“门儿塘”,除了洗衣洗菜外,还能养肥鱼。春天放苗,年终即得3-4斤重,可做过年鱼。“门儿塘”下面就是“七里冲”,所谓“冲”,就是“梯田”。有七里路长的梯田,梯田的最高处,有一口更大的水塘,叫“草塘”,草塘好养大草鱼。其水源是收集“静平山”两坡水系,“草塘”水满,可自流灌溉整个七里冲,还可给“榨屋塘”和“瓷古塘”补水。可以说,邱家湾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


第二节 家庭成员

我的曾祖父有十几个子女,除了自种几百亩农田外,还开了一座榨房,为周围十几里村民榨油,做木梓油生意。我的祖父排行老三,他分得1.5亩水田,自已开垦了荒地2亩,还是农村“裁缝”兼“风水先生”。农村手艺人是年终收帐,年头做工记帐。看风水一般不要钱,看得好风水,选得一个“黄道吉日”,高兴了送块肉就行了。

祖母邱万氏,没有自己的名字,童养媳出身,她是纺线织布能手,有时用手织粗布,换点盐吃。


父亲邱思明,读了几年私熟,认字写信还可以。大概有一个初小水平。由于他是独生子,祖父母把他宠坏了,脾气特别暴躁,大丈夫主义特浓,我和母亲挨他的打骂,是家常便饭。


母亲燕胜男,燕家小姐,初小文化水平,曾教过私熟,嫁到邱家之后,在丈夫的鞭棍下,苦度终身。


民国29年(1940年)9月29日子时,我握紧小拳头,来到邱家闯世界,立志要给邱家争来面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我外婆经常灌输的古训之一。我出生10个月就满地跑了,3岁就能识字1500多,还背诵古诗几十首,深得祖父母的宠爱。由于我母亲没有奶水,我只能吃藕粉、米粉,乞讨奶吃。农村人很善良,怜吝心特好,先后有3个奶妈给我补奶吃,这就是我身体高大的原因之一吧!


祖父给我取名为“汉斌”,是汉族,文武双全的栋梁,又因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我出生时辰缺木,后将文武的“斌”改为“彬”,寓意彬彬有礼。我是邱家的长孙,又是男孩,祖父母特别宠爱,湾里的长辈都喜欢我的小聪明和调皮有趣的话语动作,经常逗我玩。


第三节 上私熟学堂

我大概在3岁多一点,就读私熟学堂,启蒙老师是陈朝科老师,黄冈师范毕业生,他有点民国人的思想,提倡学白话文、文言文、古语诗词也教一些,他还开设了体育课,教我们爬山竞赛。


外号“皮匠”老师,完全是古董文言文派,要我们背“三字经”和“四书”,我可以将“三字经”倒背如流。那时的学生只识字,不搞作文、算术之类。


邱大勇老师,是细邱家湾人氏,也是黄冈师范生,其夫人很漂亮,教我们音乐美术,他们老要我出公差,比如抬水,搬脚盆、马桶等。有一次,我抬水尿在水桶里,被另一人告发,老师罚我头顶着墨砚池站2小时。头不能动或者偏移,否则砚池掉下来砸了自己的脚不说,还会给脖子灌一身墨水。他进而告发我父亲,罚跪用扁担打。扁担打断了,我报服他的办法,是把脚盆、木桶之类,从山顶上往山下滚,把木桶和脚盆全滚散了架,要重新修理打箍才能用。


罗坤老师,溢流河公立小学校长兼四年级班主任,完全是按民国政府小学课本白话文上课,还有算术、珠算、美术、体育之类,罗校长教学有方,学生均敬而畏之。他后来晋升到上巴河小学当校长,我转学东北鞍山实验小学的公函,还是他签发的,我很感激他。


私塾的学费,大概是每年每个学生送交6斗至一担谷,平时还要轮流送“夜茶”,所谓“夜茶”就是要送鸡蛋,油面条或一小块猪肉,当时的农村,能收到十几个学生读书,当老师的,就是一个中等富裕阶层。


黄冈地区,自古出人才,就是因为普遍重视教育,家庭、家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能读书成气候的学生,家族有“公田”或“祠堂基金”资助,而各家各户,不论穷富,都要对读书学子的家庭或个人“表示一下”,哪怕送一碗鸡汤,也是一个庆贺与鼓励。


我是在公立溢流河小学读完四年级,成绩优秀是自然的事,哪时课本浅显,语文的第一课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要求能默写就行了。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第四节 失学五年

溢流河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时,因学生太少,五年级停办,我只能跳级读六年级,六年级上学期读完,我因家庭困难,祖父去世了,被迫失学,帮父亲种田,这一失学就是五个年头。这五年我从十多岁的孩子,磨炼成一个农民小老头,犁田打耙、插秧割稻、进山砍柴,一切农事活路都压在幼小的肩上,皮肤黑了,背也驼了,头脑也痴呆了。母亲常为我失学哀叹,几次写信给我二舅,要他帮助我复学读书。二舅也寄了点钱和纸、笔、墨、砚,无奈家境太穷,寄来的钱都用买口粮度饥荒了。没有办法,外婆和父母商量,只有外婆再次要求外出,到二舅家居住,顺便把我带到二舅家读书。


第五节 去东北鞍山

1954年4月,外婆获准去东北鞍山市二舅家常居,到底带大舅抱养的孙子燕鹤鸣,还是带外甥邱汉斌,看法不一。名正言顺地常规道理,带侄儿燕鹤鸣是正理,外甥外生,毕竟隔了一层次,但燕鹤鸣不爱读书,成绩也差一些,大舅妈又舍不得抱养的独儿子,她决定只许婆婆去东北,“外人”不能去。


大舅妈是燕家当家的权威,她说不能带“外人”去,大舅也不敢吭声,我父母也不敢开口说情,只好商量一个计策,避开大舅妈的虎威,偷偷地跟随着去。估计大舅怕老婆不好交待,就嘱咐两名挑夫帮忙。如果大舅生气,不送“外婆”继续往武汉方向走,要挑夫将滑杆往回抬的话,他们就不抬,大舅挑着行李,不可能往回背外婆回马家大湾。


外婆离开马家大湾的那天早晨,我和父亲佯装着送行,母亲在邱家大湾给我准备好行装待外婆上路后,我飞快地跑回邱家大湾取行李,只要我保持一段可视距离,尾随其后,大舅挑着行李,不会向后看,很难发现我的。


记得我从家里取得行包,向“神树”脚大路出发时,祖母追赶到“岩屋岗”上,抱着我大声痛苦道:“汉斌!你不要走,你走了,我怎么活呀!我怎么过日子呀!”“我要读书,读完书后,大学毕业,我回来接您!”我也哭诉着说道。


母亲生我无奶水,也不会哄带孩子,祖母给我喂藕粉、米糕、米汤水,带我睡觉。父亲罚跪打我时,祖母扒在我身上,护着我,不让父亲打我。祖母把我抱在怀里,含着口里,怕化了,不让我受一点风寒。我对祖母的感情是无法形容,此次离别故乡,到东北求学,天各一方,我也问心难忍,但想到复学读书的机会难得,狠心推开祖母,满眼泪水,头也不回地向“神树”大道冲去。


当我站在“立子湾”小山顶上,看到神树大道上,一个滑杆和大舅四人赶路时,心潮澎湃,这一回真的要跳出牢笼,追逐大学之梦了。


大舅他们在前,我保持距离尾随在后,行程十五里左右,到达了总路咀小镇,在拐弯处,滑杆停下来休息,喝点水,我这才跟上去与外婆见面,大舅惊奇地说道:“你怎么来了?”“我要跟去读书。”大舅说:“好糊涂,二舅没寄路费来,你怎么去?”他又埋怨我外婆:“婆婆和妹妹背着我设局骗我,把我当苕盘,不走了,往回抬罢!”两个抬滑杆的挑夫劝解道:“大哥不要生气,外甥不是外人,他要读书是好事,他读书成功了,还不是你的功劳,他会报答你的。”“不行,往回抬,不去了。”大舅还是生气地下命令,此时外婆也哭诉道:“我还不是为了汉斌读书,没法子呀!”


围观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复员转业军人,少了一只腿,他拄着拐杖说:“大哥!婆婆为外甥出远门在情理之中,外甥也是孙子,满足老人的心愿,是最大最好的孝顺。老二接婆婆和外甥去,又不花你的钱,帮助妹妹和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何乐而不为呢?你不是在汉口还有亲戚吗?先到汉口再商量,万一不行,你把外甥放在亲戚家,先把婆婆送到鞍山,回转身来,再把外甥带回老家。这样不就是进亦可,退亦可吗!”转业军人这一席话,说得大舅哑口无言,众人也齐身哄道:“要得!要得!”要相信命运的话,这位复员军人就是救命菩萨,否则僵持在总路咀小镇上,其后果很难预测。这以后,我几次路过总路咀,寻找一只腿的复员军人,都没有结果,我只能默默地祝福感谢他:“好人一生平安!”


如是乎,我们一行五人继续赶路,向长江边上的“团凤镇”进发,我替大舅挑着行李,大舅轮换着给两个挑夫抬滑杆,一口气赶到团凤镇,住上了旅店,准备第二天乘小火轮到汉口,两个挑夫也高兴地拿着脚力钱,回马家大湾报信去了。


浩瀚的长江,波浪滔天,千帆竟发,百舸争流,好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色,我呆在封闭的小山村13年,哪知天外还有天,感叹世界之大与精彩,我有机会认识闯荡大千世界,是祖坟葬得好,菩萨保佑了。

“团风”是黄冈县第一小镇,商埠集散地,商业繁华,无车无电灯,但有马灯,汽灯,住旅店是包伙食的,旅店女老板很热情,饭菜也做得好,我们饱食一顿美餐后,很快进入梦乡了,真是睡梦笑醒了,我非常庆幸,跳出了“农村”,重新回到课堂,琅琅读书声,探索华丽精彩的世界。


第二天上半响(那时没有钟表报时),小火轮从黄州县城开来,停靠在团凤码头。卸下来不少旅客和货物,我们才挤上了船,小火轮冒着黑烟,吃力地逆水而上,中间还停靠了几个小码头,傍晚才到了汉口码头。

汉口码头的繁华,更加使我惊奇,我第一次见到电灯,第一次淹没在人海中寻路。我挑着行李,手牵着大舅的衣角,紧跟其后,害怕走丢失了。


从码头起坡,换一个码头乘轮渡过江到武昌,从司门口走到“何家龙”堂外婆家,已是半夜时分了,因外婆是裹了足的小脚老太太,走不动,大舅又舍不得花钱,坐“洋轮车。”堂外婆高兴极了,夸我有志气,跑出来读书,好!


鞍山二舅把外婆和大舅俩人的路费寄到三外公手里,预防大舅把路费预花了,怕钱不够。没有我的路费,自然要把我留在武汉,他从鞍山返回来,再带我回乡,这样,他可以在大舅妈和我母亲面前,有一个两不“怪罪”的交代。这样,我去鞍山的美梦就落空了,“麻雀掉到粗糠里,空喜一场。”外婆和我都哭诉着向堂外婆求援。


堂外婆很慷慨大气地说:“我有钱,不要紧,路费不够从我这里拿。四舅出差在鞍山,能还就还,还不了,就算我送的路费。”


路费解决了,大舅还是不愿意带我去鞍山。他害怕大舅妈训斥骂他,故在武昌犹豫了一个礼拜,还没有买票出发。堂外婆看到这样的情形,又发话了。“楚才大舅不乐意带汉斌送婆婆去鞍山,也可以,我女婿赵明在这里闲住,他没有事,要他送去好了!”事情就这么凑巧,上帝有眼,机会总是成全了敢于奋斗的人们。我大舅这才买了三张去鞍山的火车座票,离汉北上。


第六节 到达鞍山

1954年的京汉京沈铁路,是每小站都要停站的,大站还要换车,我们换了三次车,走了三天两夜才到鞍山,二舅见了很高兴,二舅妈也没有见外,说道:“汉斌来了就来了,要不失学在家也不是个事,先去做套衣服,农村衣服不穿了,到街上显得土气,小孩欺负他。”


住下来后,就开始自学东北话,复习功课,准备应考上学。二舅要小姨(二舅妈的妹妹)辅导我复习功课,她发现我的算术水平只有四年级的档次,二舅要我备考六年级的课程,我用四个月的时间突击赶上来了。


九月份开学前两天,二舅陪同我到鞍山市实验小学应试,面试考官是六年级的班主任罗芳老师,他还没有开口,我就用黄冈土话作自我介绍,大意是说我有四封介绍信,乡公所、二舅单位、舅妈单位、上巴河小学转学证明。我是四年级跳级到六年级,六年级只读了半年,就失学了五年,现申请插班六年级。我语音快还果断,表情沉着有底气,只见我小嘴巴叽哩呱啦说过不住嘴。罗老师是一个老处女,地道东北人,她一句话也没听懂,一头雾水,便立即刹住我的话头说:“好吧!你录取了!”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连蹦带跳地出了考场,二舅迎上前来问:“怎么样?”“录取了,上六年级!”二舅这才嘘了一口气。


在这之前,我们在家里彩排了一遍,老师问,我该怎么答,一定要咬定转学上六年级,谁知道,老师看了四封介绍信,还没问,就敲定了,这又是一次戏剧性的巧合,黄冈土话把罗老师制服了。


第七节 小学六年级

九月一日正式开学,二舅妈给我缝上了一个新书包,穿上一套新中山服,解放鞋,精神极了,开学典礼,洋鼓洋号,红领巾飘飘,国旗猎猎,奏国歌。校长讲话,列队进教室,这一切,是多么喜庆庄严,条件这么好。我如饥似渴地泡入知识的海洋。


鞍山市实验小学,是鞍山市第一重点好学校,她位于青年街市中心,紧邻鞍山市图书馆,我请小姨帮忙搞到一个借书证,除了课堂课程外,我还借了不少课外读物,书读得很杂,几乎是每周读完一本课外书。有一次,我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西厢记》,被二舅抓到了,他大发脾气,要送我回黄冈,还是舅妈说情,这才了事。


实验小学的课外活动很多,有很多课外兴趣小组,我参加了小足球队,常与兄弟小学打比赛,春天远足到“千山”风景区,冬天搞滑冰比赛。


我在故乡听大人讲故事,说东北天寒地冻很利害,男人在外面上厕所小便,要准备一个小棍,尿完了就用棍子敲断冰柱。如果不戴皮帽子,一摸耳朵,耳朵就冻掉下来了。所以,我特别观察街上行人,没有一个人掉耳朵的。


第二章 初中时期

第一节 中考

小学升初中的大考,在市一中举行,二舅妈鼓励我好好答题,不要慌,会做的题目先做,较难的题目想好再做。她的金壳小表给我戴着,好掌握时间。如此信任支持鼓励我考好,我兴奋极了。考试时沉着冷静,提前10分钟就答题完毕,再检查验算之后,铃响才交卷,发榜被录取鞍山九中。


第二节 鞍山九中

鞍山九中是新组建学校,分初中部、高中部,教室、宿舍、实验室都是新配备成套的。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全面提升上来了,担任班生活委员,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参加的课余小组是“生物小组”,除了在校“植物园”实习操作外,养了十几只实验兔子,还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暖房,冬天也能种植农作物。殷熙党、刘汉弼、尹真善等同学都是班上学习好的前几名,也是“生物小组”铁杆粉丝,我们从“米丘林学说”了解了“生物的条件反射”和“基因遗传”,作了不少实验,获得了学校的嘉奖。


与此同时,我在家里后院开避了一块荒地,每年种润豆、缸豆和大白菜,用来自制泡菜、酸菜,九口之家每年吃不完,外婆很高兴,夸我“勤快,有出息。”


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都有一个大台阶的提升,学习目的明确,坚定不移地考上大学,以至留学国外,对各科学习都要有浓厚的兴趣,不能有偏颇厌倦。上课一定要注意聚精会神听讲,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是苦口婆心,从正、反、背后的不同角度讲透了,上下连贯,举一反三,拼命向学生灌输。学生要渴求接受、听懂、想透、记牢。所谓“当堂消化”,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课后稍加复习,整理好自己的笔记、心得体会,再开始做作业,因为“作业”内容都是当天讲授的,所以,做起来很容易、很快。所要强调一点的是个人的课堂笔记和课后的整理笔记,都是自己的语言笔录,不是照抄老师或课本的原录,要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脑筋做的笔记,才有价值,也能“记得牢”了。


其次,文科的某些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强迫自己反复背记,例如:古诗、外语、元素表等这方面,我有天赋,政治、语文方面的文章,我不能“一目十行”,但我看过一遍,就可以直述大意,用自己的话语复讲一遍。

初三毕业时,我因家庭出身好,身体好,学习好,被鞍山九中选送推荐保送到“沈阳航空技术学校”。鞍山市共选送8名,最后批准2名。在初中升高中的复习期间,我没有参加复习,安排在办公室做杂务。保送未被录取的消息,是在初中升高中统考的前一天通知我,说是不用参加升学统考,保送录取高中。我很生气,也很自负,我说:“高中不用保送了,我凭自己本事,参加考试好了。”就这样,开夜车复习,气哄哄地参加了升学统考,发榜时,居前十名录取鞍山九中高中部。


我拿着鞍山九中高中部录取通知书回家时,二舅很不高兴,说我不听话,也不与家里商量一下。认为我是长子,黄冈老家张着嘴等着我早点工作赚钱接济,养家糊口。为什么一定要上高中?鞍山钢铁技术学校、鞍山卫生学校、鞍山师范,都是不要学费,包吃包住,还可早点毕业赚钱的好职业学校,都不报告,偏偏自作主张考高中。高中是大学的预科,读大学还有五年的时光,要交学费不说,共计八年时光,黄冈老家熬不起,说不上要饿死个把人。此时黄冈老家已是七口人,鞍山二舅家也是九口人,可见经济压力之大。


二舅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做我的工作,举了不少例子说服我,没上大学出名人的例子太多,齐白石是木匠,李先念也是木匠手艺人,朱元璋是个放牛娃……总之,“与其读高中,不如招工当学徒,鞍钢包建武钢,细舅正在鞍山招收工人,你去报名参加招工好了。要读书,报名读夜大好了,我就是鞍钢夜大教授”。


命运逼迫我用了一个缓兵之计,我请求鞍山九中赵克齐校长(二舅同盟会会员 )开了一个高中转学证明,转学到湖北武汉上高中,到湖北可享受双甲等助学金,这就解决了高中学费和吃住问题。如果武汉市中专招生还来得及,就在武汉报考中专,万一不行,到武钢参加招工当工人,细舅是武钢人事处长,他原本就是负责招工工作,况且1958年,是大跃进发展年,到处都有招工指标。二舅同意我打道回湖北武汉市,发路费40元,这一下可说是我彻底“自由”了,黄冈父母管不了我,鞍山二舅也管不了我,上高中、考中专、招工当工人,三条路都由我自己决定。


第三节 离开鞍山

30多元的火车慢票,我摇晃了一个星期才到达武汉,因为每个大站我都要换车玩半天,看完各大站的风景特色,吃尽了小吃,这才乘下一趟火车前行,17岁的我,独自一人从东北回游到武汉,也是难得的趣事。

我到达武昌细舅家,已是1958年8月中旬,武汉中专招生已结束,武钢招工工作已近尾声,细舅问我到底是上高中,还是招工当工人?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转学上高中,考大学,转学武汉实验高中!”细舅妈在武昌区教育局工作,她查问了一下武汉实验高中,该校招生名额已满,建议我转学华中师大一附中,该校还有招生名额。华师一附中的前身是“中南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才开始在全省招收普通高中生,同时招有工农兵学员,老师是六省二市抽调集中的优秀老师,物理、化学实验室设备较好,全住宿,我欣然同意。


第四节 转学华中师大一附中

我拿着转学证明提前半个月到华师一附中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接待我是工会主席,高一3班班主任黄老师,他耐心地听了我的遭遇与倾诉,很受感动。他说:“你有志向上高中,考大学是好事,学校认定你享受双甲等助学金,免学费,免伙食住宿外,每月发1.5元买牙膏洗漱用,你就是高一(3)班的团支书兼班长,可以提前一星期来报到。”这回是“麻雀掉到米缸里,喜出望外”,时机给了我上大学预科了。


第三章 高中时期

第一节 团支书兼班长工作

华师一附中老师讲课,很少看讲义,从开始上课到下课,逻辑性很强,娓娓道来,使你入神入境,听得津津有味。我总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故而学起来很轻松,成绩总在班上前三名之内。


高一年级我是班上团支书兼班长,高二、高三是全校学生会主席兼班上团支部书记,前后发展了8名共青团员(主持了班上《青春》园地,黑板报,每周更新),尽管开展并参与的社会工作很多,但没有影响我的学习成绩,因为我合理支配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复习做作业的效率,大部分社会工作拆分给班上同学去做,群众关系和组织能力较好。


第二节 勤工俭学

高一年级我组织全班同学到司门口码头,搬运起货,从船上卸运稻谷,用板车起坡过街,运送到米厂仓库,一天下来,赚来了百多元脚力钱,给班上买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余下的钱作为班费用了三年没花完。


每年寒暑假,我还通过同学家长的关系,搞“勤工俭学”赚来的劳务费,能给自己增添一套衣服和生活用品。最大的一次勤工俭学活动,是给“武汉勘测设计院”当小工,兵分两路,一路到咸宁“陆水河”,搞地质勘探,抬绞车,搞物探,建水库,另一路是搞“汉丹铁路线”测绘,用经伟仪跑标杆。勘测院一次性雇用几十名小工,用高中生比用当地农民方便些,高中生听话,有文化,有组织,有纪律,一指点就会,干起来顺手默契。我们则好奇,乐于看农村风景,体会野外工作者的情操,学得不少勘测知识,每天还有1.40元辛苦费。一个暑假下来,每个人荷包里鼓鼓地装满了七十多元钱。三年困难时期的穷学生,自力更生赚到了一笔可观数目的钱,真是睡着笑醒了!


华师一附中的特点,是让学生干部管理学生,放手让学生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力和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我在寒假参加了市摩托车俱乐部。我们班成立了舢板队,经常到“湖北航海俱乐部”东湖训练基地划舢板,既锻炼了体魄,吃苦耐劳,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其它如射击队,野外侦察追逐比赛,足球队,篮球队,我都热心组织同学们参加。

大办钢铁时,我们到梅家山拉焦碳、红砖。困难时期,我们到蔡店务农,拉萝卜回学校。在学校实习工厂里学“锻造”、“车工”、“钳工”……这一切我都要组织发动同学学好、干好。我的群众关系特好,同学送我的绰号是“丘八老爷”。这因为我办事讲话,大都是命令式的,军人作风,服从命令听指挥,雷厉风行把事干完干好。比如大扫除,上街义务宣传等。


我的组织能力在华师一训练到极至,高一是团支书兼班长,高二、高三是全校三千多人的学生会主席。又因为高考复习期班主任黄笃明老师回湖南处理丧事一个月,所以全班的毕业鉴定和志愿书都是我写好填报的。我给班上50多名同学的评语,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公正、公平,摆脱了黄老师左倾的压力,体现了我为人正直,政治上的成熟,至今我还在老同学面前津津乐道,以此为荣。


我的高考志愿,全是无线电专业,这因为1958年苏联发射卫星,食堂打牙祭也称作“放卫星”。我要廖传铎、涂道伟同我一起搞中国的卫星,他俩的学习成绩是班上前两名,他俩因家庭出身不好,没有听我的,我也没有勉强他们。那个年代,报考志愿是班主任说了算,我们班主任不在,完全是自已说了算,我保证了全班同学绝对的自由。


第三节 当兵去

1961年7月,国家首次在城市征兵,初、高中学生年满18岁均可应征入伍,首先是身体普检,凡是体验合格的,都要求报名入伍。高三年级因高考与体检时间冲突,改在高考后补充检查,学校派我带队到昙华林体检站检查身体,我闲等无事,无意识地花了二十多分钟,将体检视力表背下来了,自填表检查,视力1.5,因为我初中就戴近视眼镜,估计视力难过关,想玩玩,试试灵机应变的记忆力,因为视力表的E字横竖好分,至于开口是上、下或者左、右,要看护士的犹豫程度,中途背记的速度,跟不上护士点击的速度,靠猜,猜对了,她马上换下一项,猜错了,护士的木棒就犹豫,重复再问我一遍,我立即向反方向纠正,猜对了。视力这一关过了,其它各项便很顺利通过了。故在学校第二天的征兵合格榜上有邱汉斌的大名。学生会主席体检合格了,势必要带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了。


华师一附中61届毕业生,是在“五•一”节停课,开始总考总复习,7月1日高考,7月3日高考结束,7月20日,征兵入伍者,集中大成路小学换装,下午在武昌站座闷罐车出发。这期间我没有集中时间和精力搞好高考备战,一是花了两个礼拜时间把我外婆从鞍山市接送回黄冈农村,二是我将华师一附中的一套高考复习资料寄给黄冈团凤中学马少元学友了,我自己借用本班同学的复习资料。我的自信是高考不可怕,别人能考取,我也能考取,万一不行,还可以保送华中师范学院,因为前有先例,华师一学生会主席,保送“华师”是内部惯例。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学五年的费用难筹,黄冈老家缺劳力,张着口等邱老大救济,祖母在荒年饿死了,如果参军,家里就是“军属”,农村有政策为“军属”家庭“代耕”。但农村又有一落后说法,“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此时正是蒋委员长反攻大陆的嚣尘直上,当兵打死了怎么办,故参军这件事还要瞒着黄冈老家的人不提。


复杂矛盾的另一心情,上大学是我吃苦拼命的追求,眼看两个月后,就要踏入大学的圣堂,却去广西海岛站岗放哨,寂寞难允的倜伥,能挺得住吗?不行,我得把数理化的书籍带着,服役期满,再考一次大学。


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爹娘妻儿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我们新兵离开武昌站的时候,一片哭声,就是如此场景,说是“参军光荣”。离别的时候,却是泪眼成河,送我告别的是涂道伟同学,我的一个皮箱寄存在他家。服役期满,我一定再考大学回来,我们后会有期,没有必要“儿女情长”掉眼泪。


闷罐军车,大都是晚上行车,中途在湖南某个小兵站,吃了一顿饱饭,第二天进入广西境内,刘三姐的故乡,喀拉斯地貌,像一根根春笋插在大地上,确实很美!


第四节 新兵训练

我们的终点站,是广西贵县,这是一个小县城,离县城八里路左右,是广西部队新兵训练营,这个营地是苏联援建的,从飞机上看不到营房,都在树林和甘蔗地掩盖之中,我们在这里集中训练两个月,再分配在广西海边的小岛上驻防,此时蒋介石经常派小股部队,骚扰海防,战争的气氛确实很浓,县城内外都有戴袖章的纠察队,专门巡查军人军风军纪,军人不能在街面上吃东西,星期日只有30%的军人进城休假。


我们是学生连,3个排,45人,我任一排排长,“华师一”入伍的同学有两个排,初高中混杂在两个排中。训练的内容除了少量的军人军纪以及台海形势教育外,大量地、反复训练的是“列队训练”,晚点名,夜拉练,实弹射击,都是陆军兵种的常规训练。


学生连的队列训练学生很熟悉,只要认真注意一下,队列就整齐,有节奏,教官很满意,问题是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犯小错的事例太多了。星期日倒换出营证,超员逛街,不穿军衣,在街上吃东西等等。

我在营房宽大的外墙上办了一期墙板报,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教官们从未见过,招来整个训练营前来看板报,连长口头表扬了学生排,说是知识份子有才,这样的兵,好带。


第五节 回汉上大学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确实是军营生活的写照,正当我们适应了军人生活,接受“列兵”军衔受勋的时候,武汉方面传来消息,华师一附中入伍的同学中,邱汉斌、胡长青、丁益海、郭都安、罗传才、甘开平六人分别录取了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北京工学院、武汉桥梁学院,希望部队同意回汉上大学,部队根据国务院与国防部、教育部共同行文的意见,“可根据本人自愿原则,先保证高考计划返回地方上大学,也可以留部队继续服役。”我们六人又喜又忧,喜的是考上了重点大学,可以圆大学梦,忧的是部队要求有书面证明,我们的录取通知书在华师一附中,部队新兵马上要分配到广西各守岛连队,时间来不及办证明,我们长途电话,电报告知华师一附中团委书记袁希节老师,要他协助快办。


焦虑中度过了五天,部队派一个指导员和一名排长,护送我们返汉到武汉武装部,办理退役手续,我们五人各自到录取的大学报到,各学校已上课一个月了。华中工学院新生进行一个月在苗甫劳动,绿化种树,我正好赶上开课的时间,功课一点没有耽误。问题是我们从部队回来,入伍不足三个月,不能带回衣被,我借的一套衣服,脱掉军装,到学校报到的是细舅给我一件白色西服,乱凑和穿上。那个年代穿西服的人很少,当年级例会上,党总支书记介绍说:“我们年级学生会主席邱汉斌同学从部队回来了,下面请他讲几句。”我站起来说道:“我们是高考后入伍,根据国防部和高教部的文件精神,回地方上大学,先满足高考录取计划,现要我担当学生会工作,我一定努力做好,为同学们服务。”同学们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一是驼背白西服,有点怪怪的,二是讲话不客套,不罗索,三言两语就坐下了,组织工作能力怎么样?有点神奇。


第四章 大学时期

第一节 大一生活

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和造船系,是两个保密系,我所在的无线电系6121班,陈选荣同学是61年级团总支书记,我则是61级学生会主席。他在中学就是党员,黄陂老乡,他在我没有解决被褥盖的一年之中,俩人合盖一床被子,俩人都是1.73米的高大个子,可见他心底善良和困难时期的无奈!


大学生活,是高度的自觉,自理能力,我很快适应了并进入角色,早起洗漱,早锻炼,读外语,进餐后到阶梯教室抢前排位子,前面听课精神集中些,也弥补了近视看板书记笔记的方便。大学的教材,主要是老师的讲义和个人记笔记,我的速记能力较好,课后复习整理笔记,班上同学经常找我核对笔记。


学生会的工作,开始时是熟悉七个班的自然情况,搞助学金评定和冬装补助,而后是搞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方法交流,生活纪律整顿,积极筹备年级元旦晚会。


我们班的元旦晚会,最精彩的节目是刘江波同学编织讲述的“喻家山之梦。”作为一个国防专业的学生,对四十年后中国航天事业的神驰畅想,世纪之交的某发射场,中国“长城号”登月火箭,从发射到月球登陆,考查取样,做各种实验,历经艰难险阻,凯旋归来。


在这个故事里,他将班上几个具有典型性格和现任学生干部工作的同学,冠以角色头衔:“陈指挥长,匡院士,朱研究员,发令长”,如此等等。在那个尚没有人登上月球年代,他凭想象将故事从框架到细节描述得有声有色,逼真动人,不时引起爽郎的笑声和阵阵的掌声,在人生的岁月中,一直留存在同学们的心底。直到今天,班长匡院士的外号还在小班校友中流传。


第二节 政治运动

大学六年的政治运动,也是接踵而来,劳逸结合、红专教育,两不准(不准结婚,不准恋爱),毛著学习,文化大革命等。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把班上割裂成两大派,到毕业时,没有留下一张全班合影的照片。


我们班在大二的时候,贯彻“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下,把出身不好的同学和出身较好的同学分为两边,要大家选边站,我不赞成这种人为地分立两边,搞“阶级斗争”的做法,便遭到“左边人”的攻击。我和刘江波同学将此情况反映到原党总支,党总支潘书记亲临我班开班会,纠正了这种形而上学,生搬硬套的本本主义作法。但这种极左的阴影,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又死灰复原了。


第三节 “反革命”分子

“行动起来,彻底捣毁邱家店!”的横幅大标语专栏,贴满了宿舍二楼走廊,我的“罪行”归结起来是倡狂反对毛泽东思想,爱资产阶级小姐的一切。


我是一个热闹人,年级以至全院的各种朋友很多,华师一附中考入华工的校友,成群结队,高中班考上华工各系就有十几名,无线电系61级就有8名,他们把与我来往,找“丘八老爷”开心取乐的亲友,名曰“邱家店”的伙计成员,我则是“黑掌柜”。“黑掌柜”的罪证是我在模仿《东方红》史诗的形式,为我年级写了一个毕业晚会的脚本,其中有一句诗歌写道:“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是我们心中的彩霞。”他们在批判会上批判道:“彩霞华而不实,歪曲了毛泽东思想,彩霞是早霞、晚霞,晚霞没落短命,何其毒也!”“工农兵说毛泽东思想是红太阳,你却说是彩霞,用心何在?我解释说道:“彩霞是华丽美好的,又是诗歌的韵脚,与整体的歌词是押韵的,文艺的描写是多姿多彩的,况且这两句诗,是我抄用郭小川的《军垦战歌》中的两句,它在《电影文学》第八期93页上,请查证。它不是我的发明创新,我要检讨的是小资产思想浓厚,喜欢一些风花雪月,华而不实的东西。”会场上立即冷落下来。


“你在求爱信上写道‘我爱您的一切。’,一切是否包括资本家和地主。她是工商业兼地主出身,资本家和地主你也爱吗?立场何在?”真是一个贫农出身的“刘介梅”!我立即反驳道:“不是说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吗?很多共产党员爱出身不好的子女。按你们无限上网的逻辑推理,他们都是爱资本家,爱地主啰。你们如此公布我的隐私信件,是不道德的。”


过了三天,《人民日报》宣称诗人郭小川是“黑帮”,被打倒了。这一下子,我也彻底扒下“打倒了。”我作了最坏的打算,戴着反革命帽子回大邱家湾种田,他们不会把我当反革命看待。种田,我还是一个健壮的好劳力。于是呼,我每天照常作息睡大觉,我告诉日夜看守我的四个同学(他们两班倒)。“你们安心睡觉,我一不会自杀,二不会逃跑,逃跑了,不是连累你们没看好吗!我们要珍惜同窗六年的友谊啊!” 这些话,搞得他们哭笑不得。


第四节 自我解放

1966年 月 日,毛主席接见第一批红卫兵,开始了革命大串联,华工校内撤走了“工作组”,低年级抬着纸棺材“送瘟神”,把三字兵“入另册”。我也自我解放了,8月31日赶到北京,参加了毛主席第二次接见。我住在“北京钢院”初中同学尹善真同学处,他劝我早点回武汉,把革命火焰点燃起来。我浏览了一下北京各高校的大字报,深受鼓舞,第三天就返回武汉了,支持北京“南下大队”的革命行动,回到华工组建“捍卫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此时华工校内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东方红红卫兵”,他们对“捍卫毛泽东红卫兵”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这些成员都是各原班被工作组抓过反革命的,家庭出身不大好,校内游行,我们都是走在最后的。我们是在人们歧视、怀疑的眼光下,实现了“自己解放自己”,自我革命站起来的一支铁军。


我到北京取经,班上两个铁杆人物,赶到武昌火车站“劝导”我不要去。我写了一张大字报“黑掌柜强烈要求平反”。班上不敢抄写张贴,还是西边动力系低年级段正端班上抄成两份大字报,东西边各一份张贴的,他说:“这张大字有份量,你要出名的,你要小心的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罗! ”果然不假,自此我被推送到华工造反派的领头人物之一,想不干不行,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第五节 杀向红旗大楼

正当华工校内的文化大革命如火荼地开展之时,社会上却冷清难以推动,二司小将们在社会上搞了一些宣传活动,也无济于事。我对司令官聂连生讲:“要抓宣传与论,杀向社会,就应该进驻《湖北日报》,斩断省委的喉舌,封闭《湖北日报》。” 聂连生说:“你疯了,你凭什么封闭《湖北日报》,那是湖北省委的党报,封报要有充足的证据理由。”我说:“不着急,党报也会犯错误的,等着瞧!”封报这个点子,被北航南下大队徐鹏飞理解接受了。一个月后,果然机会来了。


当年,新华社发表的消息,林彪讲话“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推向高潮。”《长江日报》原文登出来了,而《湖北日报》则去掉了标题中“活学活用”四个字,改成“把学习毛泽东思想推向高潮。”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错误,去掉“活学活用”四个字的灵魂,是别有用心的。


于是呼!由北航徐鹏飞在省委礼堂,召开动员大会,赶快封报,正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66年 月 日,武汉造反派联合进驻汉口红旗大楼《湖北日报》社,正式封闭《湖北日报》。武汉“三字兵”得知消息,也联合19女中等单位到红旗大楼支援救助,要把造反派赶出红旗大楼,我们已进大楼内,我们居楼梯之上,他们居楼梯之下,几次冲锋都被我们压下去了,“三字兵”无可奈何,只好退却解算了。自此汉口便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游行,热闹起来了。


封闭《湖北日报》指挥部成员是:“武汉机械学院二司红卫兵方保林任总指挥,华工邱汉斌为副总指挥负责内务,湖北大学黄运武负责宣传,华中农学院夏知天负责后勤。我们的任务是封旧报,创办新生《湖北日报》,旧报没有了,全省没有报纸看,人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封报了,为什么封报,因为他们反对“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党报被红卫兵随便封闭了,大家没有报纸看,这是一个政治事件,省委和广大群众都着急了,找我们谈判,谈判的结果,是以《湖北日报》内部造反派为主,小将红卫兵参加,成立新生《湖北日报》编辑部,恢复发行。我的历史任务完成了,便回华工搞校内大联合,成立“新华工”司令部,我是九人常委之一,负责中学部的工作,司令郭部保安说:“我的一半人马交给你了,要管好罗!”


中学生无政府主义思想特严重,“老子天下第一”,只有“我”最革命,加上感情用事,容易冲动,不讲策略,很不好管理,我接收前任刘师钊的工作后,做了三件事:一是整理内部,办学习班,加强组织纪律性,所有行动,要电话通知中学总部;二是率“新华工”全体中学生于7月16日横渡长江,三是引导了“川江航道开发队”。劝导他们从重庆撤回武汉,没有参加重庆的武斗,四是将挂靠“新华工”的中学单位,一律脱钩,回去按系统、按单位搞“大联合”,再不能打着“新华工”的牌子“闹革命”了。


第六节 第三方案

1967年 月,全国山河一片红,中央文革小组通知“新华工”正式成立革命委员会,在申报革委员成员上,校内产生了分歧,广大师生赞成郭保安为主任(一把手),而在整个文化大革命中一直冲在前的“激进派”,坚决推举聂年生为主任,如果不是聂司令当一把手,郭司令当一把手,他们则要冲向会场,要会议开不成。实质是“温和派”和“激进派”,互不谦让,在东三楼召开的争辩会,已是三天两夜了,中央文革小组申报电话在急,因为新华工是整个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革委会的单位。


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之中,我们五年级的几个头头,联合教师支队,提出了张立国当主任的第三方案,即中间方案。张立国是70级学生,最年青,有闯劲,他不怕死,在与保守派电车公司的游行遭遇战中,张立国掩护队伍撤退断后,而郭则带头逃跑。张不好大喜功,不爱出风头,在周总理接见武汉地区造反派合影时,他自觉站在最后一排,是总理点名拉着手,站在总理身边,他淡泊荣誉,比较谦虚。在校内各种大小会议上,往往是郭、聂两派相争不下的时候,他都能站出来综合两派意见,提出张氏方案,才把问题解决。当然,他既不是郭派,也不是聂派,较公正的,是校内能顾全大局的第三势力。方案一经提出,大家如释重负地鼓掌通过,我们拿着工资快一年了,着急安定下来搞毕业分配去上班了。


第七节 毕业分配

无线电系是国防工科专业,分配方案较好,我们年级自掌权按国家计划分配。大家争抢的最热门单位是部队和留武汉,武汉名额总数是十名,我用自己不去部队的条件,换来八名留汉名额,最艰苦的兰州和沈阳这两个名额也落在我班,事后,人们都称赞邱汉斌这个人没有私心,他办事公正,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第五章 走向社会

第一节 涉世之初

我是66届毕业生,文革来了,67年才进行毕业分配。和我同届分配到二机部、七机部的同学都被迫延迟了报到日期。1968年3月,我到七机部沈阳119厂报到,对于该厂干什么,有多大规模,是否与专业对口都不知,因为二机部、七机部是保密单位,没有任何可供了解的渠道。


我兴致勃勃赶赴119厂人事处,该处刘科长的第一句话是:“怎么这么早来报到?”那时,厂里还在“文攻武卫”,我忿忿道:“在此之前,我已经等候半年多了,学院催我们走,不走将不代发工资。” “三年不进大学生,我们厂照样生产”,刘科长不紧不慢的;“您这话什么意思,您签个字,我回去再分配好了!”我不由满腹怨气。当时,《湖北日报社》是点名让我去的。“再分配的字我不能签,这是国家的分配计划,我们必须接收”,刘科长又颇有些无可奈何。就这样,我被硬塞进119厂技术站。


所谓的“技术站”是负责全厂的仪器仪表和非标检测设备的维修校准工作,是“下脚料的辅助生产单位”。我,堂堂线路设计“高材生”,照理应该分到厂设计所工作,至少应到“总装车间”搞总调测试。当时大有屈才之感。


提着穷学生的行李到“技术站”宿舍时,未来的同事们正在“打扑克、钻桌子”。他们眼皮也不抬一下说:“要他到对门中专生的房间去住吧,我们这里没有空床!”技术站站长向他们求情:“中专生的房间不是技术站的,我们自己人挤一挤,腾个地方来,照顾照顾后来者。”“也罢,将来要共事,把东西放下,这个上铺给你将就吧!”冷冰冰的表情和话语,仿若利刃一般刺痛了我的心,社会原是这般无情!


18年寒窗苦读,当我满怀壮志激情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却遭如此冷遇。没奢望有鲜花掌声,却以为有起码礼仪,想到《湖北日报社》的领导,也许会用鲜花欢迎我返回江城故里,就不禁怆然。


然而,时代决定命运,那时毕业生必须服从分配,导弹卫星的军工事业,也不能轻言放弃,我迫不得已留下来了。


上班第一周,电工室主任要我修音频信号发生器。在校期间,我曾专修过音频放大器设计课程,于是欣然接受。经一星期日夜奋战,竟查不出故障原因,各级电压电流正常,却无信号输出。堂堂线路设计者,修不好极低级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真让人颜面尽失。


一周后,室主任李师傅问修理情况。我振振有词摆出专家架式,从理论到实践,从故障现象到检查措施,足足絮叨了十几分钟,然后说明没修好。李师傅耐心的听着,他是成都电讯学院的调干生,我心里暗暗瞧他不起。“你看第二级栅漏电阻坏了没有? ”李师傅提示道。“量过了,电压正常,”我有些不耐烦,“将它剪断一下再量 ”,我依言而行,果然是电阻原因,更换同型号的电阻即可。我羞愧难当,低声问“你如何知道是电阻的故障?”,“不知是原设计的电阻功率不够,还是出厂这批产品的栅漏电阻有问题,大凡你所说的故障现象,十之八九是电阻坏了。”李师傅为人厚道,不保守,对下属关心爱护,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回到宿舍,我辗转难眠,为什么这样浅显的知识我不明白呢?并联两端电压相等,检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查不出电阻开路的,初中物理知识居然让我困惑了整个星期。李师傅宽以诲人,将总结的经验传授于我,这点足以让我感激一生。


第二天一早,我到办公室记下这件具有人生意义的工作日记。此后,我成了李师傅的“尾巴”、“跟屁虫”,他走到车间,我跟到车间,每修好一台仪器设备,我就追问到底,默默记下。八个月后,我几乎把119厂所有的电工仪器仪表和非标准设备的毛病都摸透了,像李师傅一样的“手到病除”。


68年冬,我调到天津军粮城农场接受“再教育”,历时一年半。70年回到119厂总装车间搞技术革新,当我回119厂技术站探望李师傅时,一个接替我工作的大学生正在满头大汗的修音频信号发生器,我像李师傅当年指教我一样,告诉她断开测量栅漏电阻,她发出与我当年同样的惊叹:“您是怎么知道是栅漏电阻断开了?”,“是从李师傅那里学来的,我有一本工作日记,记着师傅排除故障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并附有自己的经验总结。”于是,我将那本走上社会的第一本工作日记转赠给她,她如获珍宝,感激不已。


这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一课。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校友们眼高手低难成才,要成材,大事必做于细,难事必做于易。119厂技术站修理校准仪器的那段工作日记,是我打下技术基础的见证,终身受用。三十而立的校友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要像李师傅那样宽容,已知天命的校友们,把工作日记传给后来者,一代代地传下去。人类才会进步发展,祖国才会兴旺发达。


我在119厂干成了两件事,一是用8个月时间进入“角色” ,成了技术站的骨干大拿,二是在总装厂搞了点技术革新,搞了一个“无级调速测试仪”,送到北京展览,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节 接受“再教育”

1968年11月,七机部的新大学生被送到天津军粮城农场集中接受“再教育”,该农场是北京空军后勤农场,主要是种“小粘稻”,是专供中南海食用的稻谷,很有名望,也很好吃。冬天修渠道,平整农田,春夏种水滔,秋收入库送北京。每天学毛选,搞“清理阶级队伍”。人人过关,查清文化大革命的表现。学生连共50多人,大都是名牌大学造反派,我也是被重点清理对象之一,前后一年半时间,不准请假探亲。


1969年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刚结束,我收到堂外公的来信,说是二舅被迫害至死,他老人家思来想去,认为送二舅回黄冈安葬最好人选是我,亲外甥对黄冈风俗熟悉,感情深厚,身强力壮,可以经风雨拼搏。当我向连队申请探亲办此事时,连队不同意,还要我与反动权威划清界线。我一听就火了:“共产党是唯物主义者,我与二舅的血统关系,是历史事实,人被迫害死去了,有什么界线可划,今天假是请定了,除非你们用绳子捆绑起来,否则,我是走定了。”人横下一条心来,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此时全连队的大学生,对不准探亲的条文,憋了一肚子气,部队连排长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耽心这件事为导火线,若出事来,便开党支部会,准假探亲,我乐得北上南行,成为学生连探亲第一人。


部队是个大熔炉,我们这群“嗅老九”熔入到了土兵之中,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刻苦参加农事活动,真正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改造了世界观,熔炼了情操,锻炼了体魄,终身受用。这又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第三节 去大三线

1970年11月,“再教育”结束,我回到了119厂总装车间技术革新小组工作,时值“备战备荒为人民”,119厂负责包建鄂西大三线的“红峰机械厂”,我申请参加了“干部、技术员、工人”三结合的包建大军,奔赴湖北远安县搞大三线建设。开始的工作是驻汉“大使”,负责在武汉中转报到人员,采购基建物资,后来回到工地抓“北、决、杨”,清查5.16份子。我们从“三通”(电通、水通、路通)干起,烧砖、取沙石、搞“石打垒。”一直到厂房建成,产品试制,打靶成功,前后共23年,我由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副所长,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毛主席说:“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定要把线建设好”、“没有路,骑毛驴去”、“三线没建好,我睡不好觉”……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当时的形势与战略要求提出来的,要求我们抢建大三线,让毛主席放心,睡好觉。


第四节 军民品生产

红峰厂的任务,是搞海防型号战术导弹驾驶仪,是搞1000公里至1200公里封锁台湾海峡的地对舰、舰对舰导弹,是中程导弹的自动驾驶仪,要求填补国内导弹型号的空白。我的任务是搞信号放大器,将三个方向(航向、俯仰、轴向)的绕性跎螺敏感信号,不失真地及时传给舵翼打舵,保证击中目标。我们发扬了红峰人的红峰精神,“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敢于与条件好的一线驾驶仪厂竞争,争来国家计划经费,创新试制,把三线落后的某些条件,转化为专心攻关的有利条件,一举成功,三发三中,这是靶试罕见的成功。


在军转民的产品研制,我们选择了平板式“智能绘图仪”。我们将军品“鹰击一号”三个方向的自动控制,融会贯通,吃透了原理及技术措施、移植到平板智能绘图仪三要素中,即座标值、方向、抬落笔,很快就完成了绘图仪定型小批量生产,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奖,湖北省“黄鹤楼奖”。所谓“时势造英雄,时代给人们留下烙印,在大三线23年的实践中,我深有感受。没有’鹰击一号’的实践,就没有自动控制的‘高工’,没有‘智能绘图仪’的批量生产,就没有全新的‘微机’知识,也没有今天的‘市级自控专家’的头衔。”正是“时势造英雄”,实践出人才。


第五节 调回武汉

1993年3月15日,我申请调离红峰厂,到武汉顺天泰集团工作,任总工程师,所办的第一件事,是用多媒体技术搞了全自动的“房地产交易系统”,办了一个《江城房地产》杂志,第二件事是搞了一个全自动水厂设计,第三件事是搞了“汽车自动补气装置”,第四件事起草了一个“智能小区标准”,第五件事完成了某小区的智能系统设计。使得顺天泰集团成了“高新”单位,注册东湖高新区,享受高新单位优惠政策。三年实现“两免一减”,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邱汉斌 编著

2018年6月


作者:邱杉的博客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cb4cd3e7356

来源:简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