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在博洛尼亚 (上)

(编辑过)
旅行 意大利北部 最古老大学

农历春节,正好有机会去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避开过于清冷的北欧。虽然纬度相差11度,但两地的气温却差别不大,这个地处意大利北部内陆平原的城市,冬天又冷又湿。早起时分的大雾让人恍惚间像是回到了江南,只是雾气氤氲中不是粉墙黛瓦,而是红黄棕三色层层落落的塔与楼。

晨雾中的博洛尼亚

意大利有很多世界名城,罗马、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是意大利艺术、历史和文学的代表,而那不勒斯可能是整个意大利最具民俗风情和体验独特城市。意大利人说:“只要你看到了那不勒斯,那便死而无憾。”与那不勒斯正相反,米兰却以其冷峻优雅著称,是商业和时尚的中心, 是"公共交通总是准时"的地方,这与通常人们印象中的意大利风格截然不同(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确实要抛开刻板印象,比如德国的火车就非常不准时,这与大多数人认为的德国严谨也恰恰相反)。

说回博洛尼亚,尽管意大利的不少城市都值得一游,但这个排不上最知名的城市却照样会让人动心。对于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便是这里让人有种曾经到过的感觉。无法解释博洛尼亚如何让人有这种自然而来的亲切感,只是在五颜六色、小巷交错的路上闲逛一番,就会很快融入其中,像是觉得自己走进一个古老的大房子里,有好多历史、艺术和美食等你去发现。

公元2世纪时罗马人修建的博洛尼亚古城遗迹(位于市立图书馆地下)

博洛尼亚历史非常久远,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有人类在此定居,后来伊特鲁里亚人(意大利一个消失的族群)将其建立为城市的模样。公元前196年,罗马人来此殖民,并给此地取名Bononia。这座城市的辉煌期是在中世纪,当时它成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后来它却没有特别出彩过,直到进入20世纪,博洛尼亚成为意大利战后时代的一面镜子,改变和矛盾兼而有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城市几乎被大规模的空袭摧毁,后来成为意大利反对法西斯政权抵抗运动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在意大利共和国早期,也是意大利共产党的根据地。在2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博洛尼亚经历了一个动荡期,当地议会外的左翼团体发动了一场名为“77运动”的政治风暴,与警察激烈对抗了很长时间。80年代初博洛尼亚中央车站发生了一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8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审判,这次袭击被认定为新法西斯恐怖组织NAR的三名成员所为。但后来又被它被证明与共济会、极右翼协会P2的负责人以及意大利军事情报和安全局有关。

陶里亚蒂(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的葬礼,由同为共产党员的意大利画家Renato Guttuso创作

在共产主义思潮式微的今天,为争取自己利益进行冲突、抗议、自由表达和政治活动仍然存在,成为博洛尼亚的重要特点之一。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结果 ,而要归功于这里那座充满活力著名学府——博洛尼亚大学,它成立于1088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从建校早期开始就一直吸引着整个意大利和欧洲的学者,但丁、彼特拉克、托马斯·贝克特、伊拉斯谟、哥白尼以及无线电发明人古列尔莫·马可尼都是该校的校友。博洛尼亚大学每年有超过80,000名在册学生,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公立大学之一。而正是因为有如此数量庞大的青年学生,博洛尼亚生气勃勃且书卷气十足。在博洛尼亚的这个周末,就遇到一场声援伊朗女性解放的活动。

有人用三个意大利词汇来总结博洛尼亚:La Dotta(学)、La Grassa(胖)、La Rossa(红),它们正好代表了大学、美食和建筑,接下来我会去细细探访一番,看它与来时的初体验是否一致。


访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的主校区就在市中心,这所大学于1088年由一个有组织的学生公会(之后称studiorum)建立,是世界上最古老并持续开办到今天的大学,也是第一所有高等教育和学位授予机制意义上的大学,universitas这个词用于教育学术机构正是从博洛尼亚大学开始的,它是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的简写形式,其全部含义是“大师和学者社团”。在此之间,universitas/ universitatem指的是整体、集合等,后引申为大社会、大社团,现在在欧洲各语言里,大学都是同一个词,只是拼写略有不同。

求 Università di Bologna

这个学校的logo上所印的便是座右铭Alma mater studiorum("滋养学术之母")和成立年份公元1088年(中国的北宋年间)。这所大学在意大利分校众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还设有海外分校。

博洛尼亚大学还是第一个接受女学生的大学,第一位获得大学学位并在大学任教的女性贝蒂西亚·戈扎迪尼,以及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大学教授的受薪职位的女性劳拉·巴斯都出自这所大学。

该大学于1158年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意为红胡子)授予特许状(Authentica habita),不过博洛尼亚发展成为大学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在1150年代之前,不可能存在足够的教学和组织来和今天我们想象的大学相提并论。

博洛尼亚大学旧址之一

这所大学的前身是博洛尼亚以外的学生成立的互助会(universitates scholarium),以保护他们可以自由学习而不受城市律法的管辖,因为当时的本地律法会对外来人的罪行和债务进行集体惩罚。这些学生在互助会的保护下,从教会学校中聘请学者为他们传授人文学科、神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决定组成一个更大的协会,即Studium,他们通过外来学生获得相当大的收入,与城市管理者的谈判筹码非常大。

同时大学教授的聘用和解雇,以及他们的工资都由学生选出的选举委员会决定,该委员会负责管理大学,最重要的决定需要所有学生的多数票来批准,学生有权解聘他们认为不合格的教授,而教授们自己也并非无能为力,他们在每个院系都成立了教授委员会(collegia doctorum),并获得了决定考试费用和学位要求的权利。

现在欧美大学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多少能看到博洛尼亚大学的这种传统,私立大学自不必说,公立大学也有极大的自主性。尽管多年来公立大学与政府间的管理权重一直因为时势在变化,但整体来看,大学在策略上与政府合作,但在事务管理,尤其是学术方面是完全独立的,这也是各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大学图书馆

博洛尼亚大学在历史上以教授教会法和民法而闻名,它在建立之初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研究罗马法学著作汇编《学说汇纂》,对这部罗马法学核心文本研究一直到现在,该大学也是唯一授予罗马法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1477年,当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发布教皇诏书,授权在瑞典建立乌普萨拉大学,该诏书明确规定,新大学将拥有与博洛尼亚大学相同的自由和特权,即这包括乌普萨拉大学有权设立神学、法学(教会法和罗马法)、医学和哲学这四个传统院系,并授予学士、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的欧洲也不多见。

以前从该大学毕业的学生的姓名都被画或刻在穹顶、墙壁上,并配以徽章

欧洲大学多没有围墙,所以很容易形成大学城,学校与城市融为一体,在街道里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自己在某系(学院)的门外,博洛尼亚也是如此。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学子,总有种想加入他们的冲动。而如果真有时光机能穿梭回去,那我想在同一地点回得更远古一些,这样便可以和但丁同校了,会不会让我对《神曲》有更不一样的理解就不得而知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