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历史与文艺的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 Boho 哈布斯堡王朝 吉普赛人 Bohemian Rhapsody

提到波西米亚,第一个进入脑海的印象或想象会是什么,粗犷洒脱?放浪不羁?自由洒脱?或许还有其他,但可能大多是这种框架内,那么有时翻到历史书时,却会发现,那个曾经被叫做波西米亚的王国不仅没有以上特征,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波西米亚。其实两种形象的波西米亚都是真实的,但它们的定义却并不相同,一个是历史的,一个却是文艺的。

历史的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捷克语为Čechy,德语为Böhmen,历史上一个地处欧洲中部的国家,曾是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一个王国,后来又成为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奥地利帝国的一个行省。从地理上看,波希米亚王国/行省南与奥地利接壤,西与巴伐利亚相连,北与萨克森和卢萨提亚王国为邻,东北面是西里西亚,东面为摩拉维亚。波西米亚王国消失后,这一区域在1918年到1939年,以及1945年到1992年间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从1993年起,它成了现在捷克共和国的大部分。

波西米亚的名字来自于一群被称为波伊人的凯尔特族分支,当时这一区域早已居住着属于斯拉夫人的捷克人,他们在5、6世纪时就已经在这一地区扎根。波西米亚地区在9世纪末曾短暂地从属于大摩拉维亚。圣人西里尔和美多迪于9世纪将基督教从摩拉维亚引入波希米亚,到了10世纪,波希米亚已完全基督教化,并由普热米斯利德王朝的统治者管辖。虽然他们不得不依赖神圣罗马帝国,但普热米斯利德的统治者还是想方设法将波希米亚形成某种有独立权的王国形式。普热米斯利德王朝的王子弗拉蒂斯拉夫二世(1061-92年在位)第一个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获得了波希米亚国王(非世袭)的称号。1198年,普热米斯利德王朝最伟大的奥塔卡一世被任命为波希米亚的世袭国王,波希米亚真正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王国。

深绿色部分为波西米亚


波希米亚在奥塔卡二世在位时期达到了政治权力和经济繁荣的新高峰,这位国王巩固了对奥地利部分地区的控制,并与匈牙利展开了领土争夺战,将波希米亚的领土扩展到亚得里亚海。然而,1278年,奥塔卡在对奥地利的入侵中被杀,波希米亚的规模和影响力很快再次缩小,普热米斯利德王朝本身也于1306年结束。波西米亚进入卢森堡王朝统治时期。

到了15世纪初,波西米亚成为罗马天主教徒和波西米亚宗教改革者扬·胡斯(Jan Hus)的追随者之间相互争夺的对象。扬·胡斯在1415年被作为异教徒烧死,双方的争斗不断在波西米亚上演,直到1436年通过谈判才达成相互,给予比较温和的胡斯派教徒(Utraquists)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而卢森堡王朝也于第二年,即1437年结束。

随后在对波西米亚的继承权争夺中,贵族们不仅牺牲了波西米亚君主制,同时也剥夺了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大部分权力和自由。哈布斯堡王朝在1437-1457年间统治了波西米亚20年。1471年至1526年,雅盖隆王朝开始对波希米亚进行统治,但相当不力。1527年,哈布斯堡的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一世登上了王位,从而确立了哈布斯堡对波希米亚的统治。

雅盖隆王朝控制的地区

波西米亚长期存在的新教徒和罗马天主教徒之间的冲突在1618年达到高潮,新教徒起义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罗马天主教军队在白山战役(1620年11月8日)中击败了波西米亚新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得以重新确立哈布斯堡在波西米亚的权威。波西米亚从此失去了王国的地位,而受制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绝对统治。新教受到压制,大部分人口逐渐改信罗马天主教,所辖区域也开始减少。到了18世纪中期时已被彻底纳入奥地利帝国,并持续到20世纪初。

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波西米亚地区的捷克人受到各种压制,德语被确立为文法学校和大学的教学语言。不过捷克人还是进行了各种起义和反抗,希望推翻哈布斯堡王朝,并实现自治。与捷克人关系密切的斯洛伐克人与他们并肩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两个民族联合起来,于1918年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波希米亚区域成为该国最西边的一个省份和工业中心区。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于1993年和平分离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传统的波西米亚地区被划入捷克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人人都熟悉的布拉格是波西米亚的中心城市

波西米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融合了古典与优雅,其中心城市便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它也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一度还成为仅次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的欧洲第三大城市。

看着这些雍容大气的古城、教堂、桥梁、石板路,怎么都联想不到粗犷洒脱、放浪不羁的波西米亚风。而且哈布斯堡治下的波西米亚也非常传统保守、循规蹈矩,与现在文艺作品里的非主流、反叛的波西米亚精神实在关联不到一起。为什么二者的反差如此之大呢?原来文艺界的波西米亚另有来源。


文艺界的波西米亚

Bohème / Bohemianism


大约从距今八百年前开始,欧洲中南部出现了一群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人。这些人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收入靠打散工,闲下来便唱唱跳跳,跟这一地区安土重迁的传统欧洲人形成了强烈反差。

这群人是哪儿来的?没有人清楚。法国人问他们从何处来时,这些飘游四方的人说他们以前住的地方叫波西米亚。于是法语里就把他们叫做 bohème 波西米亚人。然而,他们极有可能是来自今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地区的罗姆人。由于当时的法国人觉得他们与自己的文化差异极大,便有人说这些人是从遥远的埃及来,并将希腊语中的埃及人 aigýptios简化成gypsy (吉普赛人)。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里的女主角 Esmeralda 就是一位住在巴黎的波西米亚/吉普赛姑娘(从某种角度来说。

后来的前卫艺术家们觉得这种非主流、放浪不羁的生活方式与某种自己想追求的方式很契合,便开始定义了一种“波西米亚主义”Bohemianism,并将其构建成一种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艺术流派。这种风潮从上世纪末一直影响到现的,无论是三毛、齐豫,还是皇后乐队的那支名曲Bohemian Rhapsody都成为一种脱离世俗、与众不同的形象或艺术表达。但如果把这些和历史中的波西米亚混合在一起那就大错特错了。

皇后乐队演出现场

最后,随便说说这位龅牙叔 Freddie Mercury, 他的经历其实多少和吉普赛有点像,他的祖上是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帕西人(Parsis ),这些原来居住在波斯的人在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流向印度次大陆,再后来又成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少数族群。而Freddie出生在东非的桑给巴尔(Zanzibar,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bdulrazak Gurnah也出生于此),后来又在印度居住一段时间,再随父母迁居英国。或许这种飘流让他在精神上认同了波西米亚主义?无论如何,这首Bohemian Rhapsody在任何时候听来都让人有种百转千回的激动与感动。而我最喜欢是Live Aid的这一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