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red
littlered

狂想 擔憂 與 正向

武漢肺炎 & 新冠

鄉民 / 網友的疫情討論

在針對疫情的討論中,台灣媒體常用的“武漢肺炎”在大陸網友看來是很不友善的稱呼。對封城下恐懼彌散,資源匱乏的武漢人毫不同情,且暗指中國人是病毒傳播者,將威脅健康的病症傳播,其行徑和意圖可類比美國總統Trump “China Virus" 的歧視性言論,可見疫情中台灣人對大陸人的排擠與歧視。

但我瀏覽臉書上的評論和針對“武漢肺炎”鄉民的討論後,發現台灣鄉民對“武漢肺炎”的堅持,並不直接針對大陸的朋友或封城中的武漢人。鄉民其實在嘲諷什麼呢,這裡先賣個關子,在後面的敘述中慢慢揭曉。

台灣媒體開始追蹤疫情,並稱呼病症為武漢肺炎最早是12月底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開始。從去年十二月底到今年二月,病毒和病症的命名也是一番波折。2020/1/8中國健康衛生委員會將病症暫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2/11世界衛生組織(WHO) 將病毒命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將病毒引起的病症正式稱呼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2/12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則發表了導致武漢肺炎的病毒學名為「SARS-CoV-2」。

而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在2/12號發佈聲明,將“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所引起之肺炎正式稱呼為「COVID-19」,簡稱為「武漢肺炎」。”媒體的報導和鄉民關於病症與疫情的討論,則多數以“武漢肺炎”為名展開。


武漢肺炎

鄉民對外以病毒發源地+症狀解釋“武漢肺炎”的合理性。但是這樣既沒有回應到大陸網友對台灣命名暗含台灣歧視疫情下不論生病或健康的武漢人,視其為病毒,貶抑排擠他們。

大陸集體抗疫,多個省市家戶限制出行,工作停擺。人人都感受到疫情的緊張,對總體民生經濟的負面影響、個體自由受限、內心苦悶之餘還要擔心工作朝不保夕、被公司裁員的可能。所以大陸朋友在個人情感與生活狀態,和內心對武漢人的關心同情,集體抗疫環境中,都不能理解在黑暗時期中,外界暗含貶低和嘲諷的詞語。

而台灣鄉民的網路世界缺乏對中國大陸疫情資訊和抗疫辛苦的訊息。更多關心的是台灣人的生活因疫情需排長隊買口罩,消毒液酒精幾乎買斷貨,正常上班上學的擔憂等種種的不便和恐懼。沒錯,相較於中國大陸的情況是減輕很多,但台灣對於因交通人流,帶原者進入而擴大傳播的警惕和防備是合理的。這種對外的不信任,不僅針對中國大陸人,也針從各國回來台灣的留學生,是對外來防備的共同特徵。

深入探討台灣對“武漢肺炎”一詞的關於中國大陸的論述就可以發現,多數鄉民以“武漢肺炎”,“中共武漢肺炎”或“中國武漢肺炎”嗆聲表達不滿情緒。但不同於美國總統Trump 在貿易戰和中美關係惡化下對北京政府的挑釁。台灣網友更多是對中共控制疫情不利,體制執行的漏洞缺失導致疫情擴散,蔓延全國,進而影響台灣的不滿。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抗疫戰因為政府疏失導致人民受苦。在外交,政治的壓迫下,網路上嗆聲是台灣少數鄉民表達聲音的渠道,也是應對現實無力感的一種宣洩!而非直接針對中國人的歧視,相反,台灣人並不完全了解和理解中國大陸朋友面對外界對中國政府負面評價產生的強烈不滿,而稱其為“玻璃心”,常常以“玻璃心又碎了”調侃。


新冠

以中文場域多數使用者感受而言,“新冠”(新型冠狀病毒的簡稱)似乎是最正式且官方不帶情緒性的說法。但依照時間線就可以發現,中國健康衛生委員會於一月八日將病症暫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在先。世界衛生組織於二月十一日將病毒命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將病毒引起的病症正式稱呼為「COVID-19」在後。可見“新冠肺炎”稱呼並非世界衛生組織的命名,而是中國健康衛生委員會的暫時命名。而世界衛生組織正名之後,且官方簡稱為(novel Coronavirus) 後,病症的中文簡稱為何變為“新冠”而不是“新冠病毒”值得討論。

以名詞強調的重點判斷,“新冠”強調的是新,代表一種新的情況發生,社會應採取相對應措施,而“新冠病毒”強調的是一種病毒,其傳染性強,威脅健康, 人民、政府和衛生單位都要保持警惕,注意防範措施。"新冠”的簡稱,相當於把病症的病毒性和個人的警惕性降低,而以社會動員的姿態應對。每個人都是集體抗疫的一員,配合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施行自我管制,才能打好抗疫戰!但是該稱呼對於病毒的來源,管控和致病性等敏感和政府失誤的部分隻字不提。且略去個人面對病毒的狀態和生活,直接收編,成為抗疫大軍的一員。之後的討論也都圍繞在集體抗疫,聽從政策指揮和安排的前提下展開。從正常生活突然變化到被隔離、被管制的莫名,從武漢區域控制到全國管控的無措,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被動經歷了抗疫戰,體驗了種種不便而對武漢人從一開始對帶原者的恐懼或歧視,變為對預想中武漢人困難生活的同情和關懷,更加認識到疫情危急,而積極參與抗疫行動。


而台灣人的“武漢肺炎”對中國大陸語境下的人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對武漢的歧視,而是對延伸武漢體驗,共情於武漢人的中國人的歧視。集體抗疫中,武漢人的抗疫精神成為一種精神象徵和情感支撐,大部分中國人牽掛武漢,支持武漢,鼓勵朋友和強壯自己。每個人似乎都與武漢連結,情感或經驗與武漢共鳴,成為一定意義上的武漢人!因此,在大陸語境下“武漢人”的身份被延續,不僅僅是特指在武漢或戶籍武漢的人,而是指在困難中服從政府管制,努力抗疫,堅守希望的人們!全中國大陸的“武漢人”們,才會對“武漢肺炎”一詞如此憤怒!


中國政府,中共與中國人的認知模糊

本文不深究抗疫中病毒來源與管控,集體性抗疫辯證討論的部分,Matters 上有很棒的相關文章。本文想針對台灣人稱呼“中共武漢肺炎”,“中國武漢肺炎” 的歧視做深入討探。在此將"歧視”定義為對特定的人,僅因其國籍,宗教,種族等身份而行差別待遇。

台灣人使用“中共武漢肺炎”,“中國武漢肺炎”是不是一種歧視呢。台灣人是否因對方是中國大陸人,而暗暗貶抑其是像病毒一樣具有威脅性呢?以鄉民的討論判斷,大部分人是針對中國政府管控不利,“丟鍋”推卸責任的作法和對疫情擴散到台灣的狀況加以嘲諷和表達不滿。

但中共統治黨國不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第會議表決將“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中國人在法律上被要求認同中共一黨獨大的統治,社會價值宣傳黨,政府,國不分。

而台灣人面對這種模糊,也難以區分中國,中共,與中國政府。加上中國大陸網友在YouTube,臉書等平台的言論不乏愛黨愛國,使台灣人認知上中國大陸人都很支持中共產黨,且在中共在領導上等於中國政府。此外,中國在外交上頻頻打壓台灣,在台灣本土意識覺醒,對於被荷蘭、西班牙殖民和被清朝政府,日本、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中的數次被交易,被利用,被打壓的歷史感到深深的命運不自主與痛苦。因此台灣人不認同中國大陸大國式的論述,對歸於大國統治缺乏認同。

而台灣對中國的大國式管理的不認同甚至憤怒,加上對中共極權式罔顧人權的政體不欣賞,加上中國的黨國不分,使得台灣人和中國大陸人在交流上產生困難。即台灣人本意並不對中國大陸身份的人做出特定的差別待遇。但是台灣人不喜歡中共的體制,同時對中國的外交宣傳和對台態度感到不安與憤懣。在中國社會和對外宣傳中,中國大陸人傾向認同中國式宣傳和中共領導,且年輕人有身份認同上更加“小粉紅”的趨勢。台灣人對黨與國家宣傳的不認同與中國大陸人的認同,加上黨國體制下政府,國家與國民的模糊處理。在兩岸關係緊張的時期,使鄉民與網友隔著一道海峽的交流困難。台灣人將中國大陸人簡略成中共代理人,且對台灣充滿威脅。而大陸人將台灣人簡略成台獨分子,或西方式自由民主威脅者。

因此,在黨國體制身份模糊之下,台灣人對大陸人的認知也變得模糊。而“大陸人”變成“中共代理人”時,自然伴隨歧視與針對。


政治語境陷阱與溝通

雙方語境下用詞的不同,媒體報導的內容不同已經增大交流的難度。“武漢肺炎”強調外在威脅與防疫,而“新冠”強調集體抗疫與應對。且雙方不明確對方的討論重點,甚至不知有差異存在。“武漢肺炎”和“新冠”不僅是Coronavirus 的台灣簡稱與大陸簡稱的差別,而是在疫情下體驗與感受的差別。在雙方不了解對方語境時,同樣是討論Coronavirus,“新冠”與“武漢肺炎”兩個詞一出,就算尚未發表言論,政治敏感的都可想像雙方暗自摩拳擦掌的火藥味。

雙方討論在“中共代理人”與“台獨分子”兩個刻板而對帶有威脅性的印象,半嗆聲半溝通的展開。在不坦承又強勢的溝通中,又預設了想讓對方承認的觀點或感受,最終往往誰也說服不了誰,反而傷害雙方感受,又證實原本的假設,更加陷入負面循環。如果非常粗略的視一個中國人是台灣威脅身份的化身,一個台灣人是分裂國土的叛亂分子,對大陸充滿西方自由民主式的傲慢,我們是不是反而被政治話語套住而陷入被動,只能互相謾罵洩憤。那台灣人與大陸人有更好溝通的可能性嗎?

個人覺得是有的,即把對方當成是人,而不是意識型態或立場的縮影。以人的角度共情與對方。網路時代使得鄉民/網友個人的身份變少,你看不到對方的臉,表情,生活環境與狀態,只剩一個虛擬,有政治含義的頭像。但若一個鄉民/網友其人的身份更重要,當面對參雜在所有民生問題中的政治話語時,我們能不能想像手機或電腦螢幕後的是邊吃午餐邊滑手機偷閒的人,悶在家裡煮泡麵的人,親戚朋友躺在病床上焦急的人呢!如武漢疫情爆發時,鄉民能與在封城下物資短缺的人們共情嗎,去感受他們的孤單無助嗎?個人覺得是可以的,雖然對方陌生又隨機,像在茫茫人海中的一個人,模糊了臉龐。但我們可以把對人的耐心分出來,像平常一樣聊天討論,聽他們的聲音與感受。

當鄉民與網友相遇碰撞時,“武漢肺炎”與“新冠”乍看之下是矛盾與口水戰的激發點。但溝通不是各說各話保持立場的自我陳述,也不是互相對抗,期待證明自己或扳倒對方的戰場。我們應該嘗試突破政治語言的捆綁,放下意識型態的防備警戒,了解傾聽對方的聲音。我們通過網路隱藏個人真實身份而發言,表達,嗆聲!但請保持溫暖有彈性的皮膚,拋棄鋒利的鑄劍,在做預判之前,記著對方和我們一樣是活生生的人,請先像初次見面一般,聽聽對方的故事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