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明
付家明

在这社会最忌走的太前

我和我的家乡,你和你的意识形态

可能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买得太好,所以出了个续集,但你要问我推不推荐去看,讲道理,如果你很有时间又恰好有免费电影票的话可以去(例如公司组织去看),但如果是自费的话,干点啥不好。

首先,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纯粹的电影来讲是可以给很高分的,而且它的确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即使是我这种对意识形态宣传片抱有最大恶意的人都看的几度眼湿湿。那为什么我还不推荐你们来看呢?

离地与刻意,这俩词可以概括这部电影的所有故事。先说说哪里刻意:欲扬先抑,这是创作中常见的手段,于是乎你就可以发现,这部理应通篇歌颂的片子里出现,医保只保城市人不保农村人,山区普通农村为了搞特色旅游而不择手段,以及做扶贫干部等于毁了人的前程之类的论述,这些都是星斗市民心里想但不敢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你号没了的话,居然都出现在了这部电影里,这不是反了吗?

确实是反了,但不是造反的反,而是网友最喜欢的反转的反。感觉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大型的辟谣现场,你们不是老觉着我们怎样怎样,那干脆就把这些怎样怎样给拍出来,一来显得自己大气,身正不怕影子斜,二来可以破除你们的刻板印象,但是,这部电影达到这效果了吗?

并没有。就拿开心麻花负责的《神笔马亮》这一部分来说,最开始的立意是表现去扶贫就等于自毁前程,而这部剧最后的价值观是,扶贫干部是真幸苦,甚至还要倒贴钱,但为了心中的理念,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崇高的理念,再苦再累也值得。所以是先抛出一个问题,到最后都只是在解释题干,而并没有给出答案。

而且欲扬先抑这种连小学生都会用的创作手法,用得少还好,但这电影里几乎每一部短片都用了这,就看得人很疲惫。

再来讲讲什么叫离地。这也是《我和我的家乡》与《我和我的祖国》最不一样的地方。《祖国》一片里每个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可以算作个纪实类电影,但《家乡》里每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而且这还是部喜剧电影,所以整个电影的基调是完全不一样的。

喜剧嘛,怎么夸张怎么来,但是它想要表达的却是一些很实在的东西,什么农村支教,什么建设家乡,什么扶贫干部。用一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讲一些个需要脚踏实地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拍的好?

于是乎每个故事似乎是离我们很近,但却又像空中楼阁一样,离我们很远。似乎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一看故事主角的背景,要么是网红是有钱人,要么是去瑞士教书的教授,要么是全东北唯一一个考上俄罗斯列宾美院的人(葛优的那个角色除外)都是些牛逼的不能再牛逼的人设。

抛开这些个条条框框,就单论一部电影来讲,它是成功的,该笑的地方就笑,该哭的地方就哭,节奏把握的很好,而且这部电影里面藏了大量的致敬和彩蛋,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但作为一部意识形态的宣传片来说呢,无疑是失败的,因为看完了除了说句牛逼以外,什么都记不住(当然,如果它真的只是想说明自己牛逼的话,我无话可说)。

至于我为什么不推荐你们花钱去看呢?因为我觉着这和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是一个道理,你想给我灌输你的价值观,但还要我自己花钱接受你的「洗脑」,想什么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