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明
付家明

在这社会最忌走的太前

宏大叙事?关我乜事

说起一个城市的,你会想到什么东西?他的食物?他的特产?还是他的风土人情?我有个朋友(真的是我朋友),他从不看这些,他只在乎三个字:GDP。在他眼里,一个城市不是由他的人民去定义的,而是由他有没有“创造价值”来定义的。

A城市,不行,就算他风景再秀丽,历史再悠久,但他的GDP就是比B城市低,所以A城市就是不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没错,但是,他这样说就是会令人觉得很不舒服,这也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是什么组成了一个城市?

拿香港举例,他们常说:留岛不留人。那么问题来了,没有香港人的香港岛还是香港吗?假如所有港人都移民去了某一个地方,那个地方能被称之为新香港嘛?一个城市究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还是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整体,与个体无关。

而我的这个朋友的想法明显就属于后者,忽略个体,追求整体,而这种想法有个专门的名字:宏大叙事。

如果看到这您还不理解什么叫“宏大叙事”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不把人当人,把人当数据。在这个所谓的“宏大叙事”面前,一个城市再也没有人,没有烟火气,没有文化底蕴,有的只是一个个数字。

宏大叙事有什么不好的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他必须有这样的东西来书写历史,但问题就在于,现在的舆论导向好像变得要求每个人都要用这种”宏大叙事“来进行思考。

为了不给国家添乱,我决定不回家了。这是最近一个月来在官媒的评论区底下看到最多的评论,当然,这一年多来还有很多类似性质的评论:把你关家里怎么了,要为国家着想;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看电影,要为国家着想;你当隔离是来度假的,要求这要求那的,要为国家着想。

要为国家着想,似乎让一切都变的理所当然,但是,我们替国家着想,那谁为我们着想呢?为什么是人民服务国家而不是国家服务人民呢?

在各种为国家着想的评论者眼里,我们不再是一个个有灵魂的个体,我们只是一个个潜在新增数字,更别提那些真正的患者,他们就更加不被当成人看了。

还记得我们这一年来是怎么对这些新增患者的嘛?曝光行动轨迹,然后进行全民公审,搞得似乎是这些患者有意为之,故意带着病毒四围去一样。所有人站在一个非常高非常宏大的角度来谴责这些新增的“数字”。

这一年来,我们只知道每天新增多少例,而我们不知道的是,那些高风险地区封城的人一天天是怎么过来的,那些在外工作的游子怎么孤独的度过这个本应欢庆的节日,那些期盼了爸妈一年的留守儿童们要怎么过面对爸妈回不来的巨大失落...

宏大叙事,关我乜事。我们只想做回个人,而不是被当成一个个数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