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虱
叫虱

无方向写作者,于细微处捕捉时代精神症候

你比星巴克咖啡里的蟑螂更让我恶心

去年6月底,早就已经移民美国的丹哥,回国探望在上海的父母,同时顺便打理一下自己在中国的投资。

作为我的忠实读者,他说,难得回国一趟,希望此行能见到我。

8月底,在他即将回美国的前几天,我飞到了上海,和他见了面,一起吃了饭。

晚上,我回到了位于苏州河畔的酒店,打开丹哥送给我的一袋子葡萄,准备开吃。

突然,两粒葡萄从袋子滑落,滚入了床底下。

我赶忙跪下,猫着腰,把脑袋贴到地面,试图通过床底那窄窄的缝隙,伸手把它们捡回来。

我不是吝啬小气到舍不得那两粒葡萄。实话告诉大家,去上海之前,丹哥给我发了微信红包,要帮我支付往返机票。我坚决拒收。

我说,我一旦愿意到上海去和他见面,那一定是我自己掏钱。到了上海,他请我吃顿饭就行了。

我急着从床底捡回那两粒葡萄,是因为不希望自己第二天退房,一走了之,却给酒店的保洁员增加原本不必要的工作量。人家一个早上要打扫上百间客房。

尊重体力劳动者,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在各行各业都能得到平等对待的社会,大家才可以大胆追随本心,不至于活得太累。哪怕你有博士学位,教书教累了,随时可以自己开一家小菜馆,专卖自己的拿手菜,或者当起外卖骑手,因为没有人会看不起你,你根本不用舍不得事业编制。

我还相信,中国迈向现代文明的关键一步是唤醒个体的道德责任。不要总是说“环境就是如此,我能怎么办?”,每个人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出于这种“执念”,我坚决要把那两粒葡萄捡回来。

然而,当我的视线扫到床底的时候,我惊呆了。床底早就散落一地垃圾。有吃过的糖纸,有用过的纸巾......

天哪!这可是一个晚上350元的星级酒店啊,而且还是在中国最开放、最文明的大都市上海。于是,喜欢发散性思维的我,又开始小题大做,胡思乱想了。

我认定,床底垃圾是中国人严重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之一。凡事只求面子好看,不在意外人看不见的里子。

所谓的“职业精神”,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发自内心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不是单纯为了领一份工资或赚取名和利。

我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日本之行。

走进日本城乡街边的随便一家餐馆,看到那些不知道擦洗了多少遍、让人找不到一丝污垢的茶杯、盘子和餐桌,随便走进一间公厕,看到不带任何污渍的便池,我总是忍不住惊叹,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就是对“职业精神”最好的诠释。

有职业精神的人,成就感来自内在的自我评价。人是无法欺骗自己的,一旦成就感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人就不大可能用偷奸耍滑的方式来对待本职工作,用掺杂使假的方式从事商业活动。唯有诚实守信地把本职工作做好,把事业做大,才能给自己的内心一个满意的交代。

中国人的成就感更多基于来自他人的外在评价。评价尺度无非是名和利。谈平等谈得最多的中国人,骨子里的等级观念其实是最严重的。唯有感觉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了,他们才会呼吁平等。一旦自己有机会脚踩别人,他们比谁都得意。

因此,中国人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想方设法地使劲把周围的人给比下去。因为太在乎名和利,职场上才充斥着勾心斗角,商场上才充满了尔虞我诈。一旦在竞争中“胜利”,人们便急不可耐地到处向别人炫耀,因为他们的成就感不是基于内心的自足。

丹哥在美国的生意做得非常成功,人却十分低调。

他说,我如果有机会到美国旅行,他一定会在自己位于华盛顿郊区的家里接待我。他家门前就是一片美丽的湖。

我说,怎么从未见他发过朋友圈?

他轻描淡写地说,那是他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让别人看到呢?

以名和利为尺度的成就感是基于别人的评价,这导致大多数中国人都活得非常累。由于别人是可以欺骗的,所以,为了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多人不惜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达到“成功”的目的。

于是,做学术炮制假论文,开餐馆用地沟油,卖东西短斤少两......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缺乏那种发自内心想把本职工作做好的职业精神。

当然,必须承认,职业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发达的经济及其所支撑的平等的社会福利。日本是全球基尼系数最低、财富分配最平均的国家,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名校毕业生从事超市收银员或餐厅服务员等等基础服务业的工作。

当所有人都能免于对匮乏和贫穷的恐惧的时候,当各行各业的福利待遇都差不多、没有谁比谁的职业更加让人看得起的时候,日常工作和商业活动才能超越追逐名和利这个层次,转而寻求自我内在的精神满足。

一个国家真正的发达,不仅仅在于经济。它更多体现在国民精神和道德上的富足,人不会为了名和利本身,而违背职业伦理。

有一点,大家应该都感同身受。一到高铁站或机场,国内餐饮店的价格便立刻比市区价格翻好几翻,唯有肯德基、麦当劳和星巴克等等,拒绝这种“趁火打劫”式的经营模式。只要是在同一个城市,价格都保持一致。

哪怕你不消费,只是路过,他们的卫生间,也愿意免费开放让你使用。

因为赚钱本身不是它们的经营目的,它们只是希望通过无法欺骗自己内心的商业成功,获取精神上的荣耀和自足。

因此,欧美人士普遍非常热衷于把自己认为多余的钱财捐出去做慈善事业,留给子女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你说,我怎能不信任这些历经市场考验的国际知名大品牌呢?

3月10日,一名微博用户在微博平台发布一条动态图片,爆料自己在星巴克喝出活蟑螂。在图片中,可以清晰看到一只活蟑螂漂浮在咖啡表面,触须在动。

截至3月12日下午,该条微博累计获得了1万多次的转发,评论高达8000余条,点赞数接近8万。

在该条动态的评论中,博主自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言下之意是,她已经在星巴克的咖啡里喝到过几次活蟑螂。去年大约也是这个时候,她已经发过一次微博,揭发星巴克咖啡里的活蟑螂,但是,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无力调查取证。但是,我的经验和直觉告诉我,星巴克是无辜的。如果星巴克是一个会屡次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企业,它不可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并得到全世界广泛的认可。

作为忠实顾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旅行,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去星巴克坐一坐。

不管在世界什么角落,星巴克的门店环境,甚至连卫生间,总是从无二致地整洁干净。我从未在咖啡里喝到过任何杂质。这位博主一个人竟然能在咖啡里喝到两次活蟑螂?

前不久,因为担心影响自己的生意,提醒几位在门店用餐的重庆警员离开,星巴克饱受批评,门店被愤怒的群众献花圈,并且还上了热搜。

我觉得,很难排除一种可能性:这位自媒体博主想趁着星巴克倒霉的时候跳出来,利用民族情绪落井下石,给自己蹭热度。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要说:“你比那只‘蟑螂’更加让我恶心!”(请注意,我只是猜测)

请善待国际品牌。它们的入驻能够极大提升一座城市开放文明的形象。崇尚国际视野,讲究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才会愿意在这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因为能真正找到文化上的归属感。唯有这些中产阶级的存在,才能赋予一个城市内在的灵魂。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zPjEoaN5wo1YJrdlWTua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