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o
Liko

无知的个人,迫切的摄取。思绪的丰富,文字的匮乏。

《被讨厌的勇气》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决定论和目的论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这是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 这几天在看韩国《少年法庭》,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或许通过阿德力心理学的方法可以积极的去面对,但是当遭遇了如同至亲被残忍杀害的事情,我也很难去想象那是多大的痛苦,我也没有勇气去面对这种事情,我只能赋予它痛苦的记忆。
  • 关于童年的遭遇

哲人:假如某个人的过去曾遇到过父母离婚的变故,这就如同18度的井水,是一种客观的事情吧?另一方面,对这件事情的冷暖感知是“现在”的主观感觉。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

青年:您是说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

哲人:正是如此。我们不可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可能让时针倒转。如果你成了原因论的信徒,那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青年:就是啊!正因为过去无法改变,生命才如此痛苦啊!

哲人:还不仅仅是痛苦。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结果会如何呢?那就可能会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你认同这种价值观吗?

  • 关于愤怒

哲人: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既可以在接电话的瞬间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出来。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的选择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 在生活中,我们为一些事情找的「借口」,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善」,本质上是因为我们缺少改变的勇气。面对失败,一些人总能找到方法和自己自洽,这种自洽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善」。「要是我会 A,我就能做到 B,因为没有 A,所以我做不到 B」,这么想想好像也能一些人就说服自己,另外一些人让自己产生自卑情结,总是羡慕别人各种 A。

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