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y
ForMay

为了May

语言是离不开土壤的橘子

作者 ForMay


一种语言是你的母语还是后天习得的,到底最重要的差别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前几天热议的“外地人在沪停留需要登记”这个政策,规定写了一大堆,收获评论众多,有抱怨的有嘲讽的,还有人说“每一个字都认识,怎么连在一起就看不懂呢”。


母语的力量就是让你最大化的可以看懂‘不带情绪化’的文字背后的情绪,当看到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规定、政策、法条的时候,你能读得懂它到底在支持哪一种人,维护谁的权益,语言背后的逻辑站在哪一区域的立场。(如果是母语却看不懂,这和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有关。)

想检查自己一门语言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先看看自己能做到多委婉动听不带脏字的骂人。


掌握语言能力只是最基础甚至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能毫不费力的通过语言看懂它背后的逻辑和目的,这就是母语的力量。当然,语言学习能力强的人很多也都非常懂得外语背后的逻辑,可以用包装的好像没有感情的语句表达自己的倾向,也可以从没有感情的字母背后读到它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只不过是一个更艰难的过程远不如掌握母语那样自然。


语言不止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背负的文化和地理,语言是个文科生,学的都是政史地。“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语言是离不开孕育它土壤的橘子。不认识这里的土壤则不会真正认识这颗橘子。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大部分人从小学开始学习英文,到了大学仍然说不出一句英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