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planeta
Elplaneta

Architectural designer, New York

纽约疫情日记 - 3月19日,3月20日


3月19日

今天早上纽约破了四千个病例,下午再看总确诊人数5367个。今天一天内增加了2281个。远远赶超了其他州,位列第二的华盛顿是1187个。

州长在准备shelter in space政策,实行强制禁足。另外也落实了带薪病假,低收入者延期还贷款,重新开放医保登记等等。有1000个床位的医疗舰即将进港,虽然比起爆发高峰期的缺口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毕竟鼓舞士气。WholeFoods, Targets等超市开始专门为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留出购物时间,以免群众的恐慌性购物使得易感染群体难以生存。

如今我们渐渐习惯的日常,是一个月前武汉的日常,是三周前起意大利的日常,是几天前起法国的日常。环球同此凉热。曼哈顿居民楼合唱hey jude, 法国居民楼对唱马赛曲。会有很多人重读加缪的鼠疫,但很快他们会发现身边每天发生的故事比书中更惨烈。他们也批判政府和体制,思考这个国家民主的未来。国家之间互相论战,争执嘲讽抗疫的成败,然而任何国家的抗疫都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痛失所爱的泪水、无数无力回天的绝望组成的。在病毒面前,人类没有什么自豪和胜利可言。瘟疫过后,世界回不到从前了。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纽约homeless shelter出现了第一例确诊者。多么嘲讽,纽约58000名寄居在收容所和3588名睡在街头和地铁的homeless 中不知多少人已经感染而连检测的机会都没有。(市长说派了550个工作人员给街上的homelss传授coronavirus症状,他们已经面授给了700个homeless) 上周关闭公立学校的争议中,也有人提出纽约有750000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天只靠学校发的free lunch度日, 其中114000无家可归的学生只能依靠学校的生活和医疗设施过活。还有52000名被拘留的无证移民,他们连获取医疗救治的途径都没有。这场瘟疫,对我们来说只是在家办公上学、囤货、叫外卖,但对很多家庭来说却是灭顶之杂,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逼入绝境。“有人会告诉你们,共同的努力让社会团结一致,所有人都同舟共济。没错。这场经历会让你们彻底改变对个体的看法。但人们的阶级归属依旧有天壤之别。禁足于花园露台应有尽有的豪宅中,还是禁足于地处陋区人满为患的公房里,这绝不是一回事;在家办公与从此失业也无法同日而语。一起登上抗疫大船,对不同人而言,意味是不同的,因为相同性并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

晚上又有点低烧,早早睡下了,结果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读严歌苓那篇《借唐婉三个字:瞒,瞒,瞒》读到泪流满面。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人更懂得失忆与铭记的含义。眼下春暖花开,公众号里都是国内新增清零的好消息,卫星发现我国山河又绿江南岸,大家可以根据指示摘下口罩了,复工也指日可待。我们发誓不忘记李文亮医生,不忘记那些发哨子吹哨子的人,可是这场疫情最初的延误和隐瞒,让武汉错过了两周、将全国十几亿人口、全球七十亿人口席卷到如今这场灾难里来的教训,难道不也应该被追责、被记住吗?


3月20日

今日春分。这注定是一个要被辜负的春天。可是被辜负的,又何止是春天呢?

早上瞄了一眼确诊人数,七千多,晚上已经涨到了八千多,直逼上万去了。

有同在纽约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他认识的朋友昨天肺炎去世了。朋友说也很担心经济持续下滑后可能出现的暴乱,现在已经有多起入室抢劫犯罪案,当这种紧急状态持续延长而失业人口不断增长,很可能出现社会暴动,让我做好应对的准备。当时抱着满心好奇与期待来美求学的我们,谁也没想到竟在这里作了历史的见证者。

在封城谣言传播了几天后,今天州长终于公布纽约进入PAUSE状态 - 除了必要行业以外,所有企业100%员工离岗。陆军工程兵团将寻求闲置酒店改造成医院。超1000名退休医护人员和私立医院职员相应号召,加入纽约的9000名在册医护队伍,共抗疫情。

这几天加入了定海桥的Github海外抗疫日记平台,发现了一些记录全球疫情故事的网站(https://www.spreadstoriesnotthevirus.com),还加入了706的海外抗疫自组织调研小组,希望能为这个重要的节点留下一些此时此地的记录。群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负责搜集整理各个地方的抗疫民间团体,从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到阿拉伯语、日语,从搜集翻译到媒体外联,权责分明。突然之间从个体的焦虑里抽身,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且同行者众。计划着下周挑个清晨出门,拍一拍此刻的中央公园、东村、时代广场、地铁站。

在吃了两周白菜之后,我已经穷尽了可知的所有白菜做法,终于打算再线上买一次菜。各种中超外卖平台现在已经应接不暇,超市一直在关门配货。海底捞则想出了新的运营方式,开始在线卖蔬菜和火锅周边产品。在海底捞买了一些菜,随菜附赠了一幅口罩,还有一个小卡片,上面写着:“…而冬天终会过去,春天也即将到来,那些扎进心中的痛苦和焦灼不会随着时间而掩埋,它会慢慢再开出一树繁花。以后,希望每一个人,对动物,对自然,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心有阳光,一路芬芳。”

朋友发了三联周刊的截图给我,介绍有个叫ellen langer的心理学教授实践的可能性心理学,永远接纳不确定性,留意当下和新事物。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所以一切皆有可能。这期杂志主题即是「拥抱不确定性」。济慈写,塑造一个有成就之人的品质的,是一种消极的感受力,在不确定性、神秘、怀疑中生存的能力,而同时不会暴躁地试图去寻求事实和理性。

从大三以来,这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一直伴随着我。

我是个对连贯性有执念的人。决心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底,做方案一定要有一以贯之的逻辑,对自己也是,总是想从所有走过的路里提炼出一条线索,对于将来要走的路也总想要个明确具体的方向。比起审时度势顺应潮流,申扎大地延展根系更让我觉得安心。但与此矛盾的是,我的生活却一直像是在开阔的草原上无目的地游荡,很多浅尝辄止,偶然际遇,但是并没有哪一件让我决心停止游牧的生活,追逐那一件而去。我看着周围的羊群散去,各奔它们的故乡,而我始终在自己的不确定铺就的空茫草场上无限徘徊下去。也有人说,一直游荡下去未尝不是一种人生。我不反对一直尝试新事物、为体验而活的人生也可以很精彩,但我更希望这些体验是我自己有意识去创造的,而不是偶然碰见的。这个春天,借这段迟来的抗疫宅家时光为契机,我也想要开始记录和整理一些走过的路,缓慢地思考和沉淀,以及着手准备开始创造一些想要去追逐的体验。“不算,不数,如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去挤它的汁液,也不忧心是否会有夏天来到。” 夏天终究是会到来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