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小編
魔鬼小編

Freelance reader。 已搬家到個人網站:https://www.editordevil.com/

讀書人要去看一下的圖書館

曾經有遊客以為這座矗立在第五大道42街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是梅西百貨。這也難怪的,外型實在有點宏偉,我就奇怪怎麼沒有人以為是博物館呢。

要看一個地方有沒有文化,第一看它的圖書館,第二看書店,第三看在公共交通上大家在看什麼書(不是低頭玩手機)。

紐約公共圖書館有一個很雅致的中文名字:蘇世民大樓(Stephen A. Schwarzman Building),又稱為紐約市公共圖書館總部,書是不外借的,只能在三樓的閱覽室看。二樓是報刊部,東方語言部也在二樓。填張紙條給職員,然後坐下來等,他們一會就會把書捧出來給你。以前還可以免費複印,現在可以用手機拍下來。

剛來此地時,我就常坐在閱覽室做研究看資料,有一次把他們複印機的紙全用光了,也有幸進入遊人止步的藏書庫看書。

汪曾祺在《翠湖心影》寫抗戰時在昆明讀大學,翠湖圖書館的藏書室也在樓上,借書人開好借書單,管理員看一看,就放在木盤中,一拽旁邊的鈴鐺,木盤就吊了上去,等一會就會有人把木盤繫了下來,書就在裡面。

這種古老而有趣的借書手續,紐約公共圖書館仍在沿用。在閱覽室的櫃台遞上索書的字條,圖書館員就會將字條塞進一條管子裡, 像戲法一樣,字條在管子裡吸走,等一會,書就會從另一處送上來。紐約市有一家商店也用這種傳紙條的古老方法,就是哈西德(Hasidic)猶太教人開在第九大道34街的大型影音店B&H

紐約公共圖書館是一座參考書圖書館,真正可以外借書的曼哈頓公共圖書館就在斜對面,夾在商業大樓之間,自然比不上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氣派了。

現在這座圖書館不單吸引讀書人來朝聖,每天還有大量遊客湧入拍照,也是好事來的,證明本市也有點文化氣息。

圖書館二樓的走廊展覽很多作家的真蹟,可惜我一個也不認識。荷里活電影《After Tomorrow》,眾演員在圖書館躲避風雪的圖書館就是這裡。就算你不喜歡閱讀,處身其中,你都會燃起一份衝動,想找一本書來看。

踏入圖書館,地下一層是偌大的大堂,許多遊客就止於那裡拍照。反而甚少會跑上最高一層三樓的閱覽室。設計師當年構思大膽,將閱讀室設在三樓,很多人曾大表反對,認為按照傳統,應該設在最方便的地方,即地下一樓。

不過,當年的市長卻接受這大膽的提議,並同意設計師的意見:閱覽室的環境應該以寧靜為重要考慮,有心閱讀的人不怕多走兩層樓梯。

現在看來,他是對的。

( 原文寫於2017年10月11日,2007年3月22日,修訂於2020年6月18日)

圖書館地下大堂
一門之隔,外面繁囂的第五大道
閱覽室
閱覽室
圖書館大門的門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