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區塊鏈社區討論。前言]Steem到底是否內容幣及區塊鏈內容社區?

可能最近向一班Steem的朋友推廣 Matters後,或許來了一班明顯是Steem的人。故此突然看到社區裡一些 Matters 與 Steemit的比較討論。在Steem而來的人普遍欣賞Matters的互動氣氛;而在Matters的朋友卻很想藉著了解Steem運作,來思考Matters的發展。

@鳩骨 @plato

本文不是想推廣Steem,若有新朋友想加入區塊鏈內容社區,我也會先推介Matters。我只是想試試在這裡寫幾篇關於Steem的小分享。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思考,減少在Steem上碰過的釘,重覆於Matters再發生。

最近加入這一群Steemian聲望值是在65-77的高聲望群體,大家在Steem已有一年至三年,有人更是在Steemit推出幾天後便加入至今。但是來到Matters後,大部份都留下來,並且欣賞這裡的交流氣氛(當然亦欣賞Like Coin幣價堅挺),但我們並不是移民過來,其實大家仍在Steem上很繼續擼幣。或者這樣說,Steem的人都很習慣一腳踏幾船,同時在不同平台做不同的事。

「Matters及Steemit,甚至其他區塊鏈社區如幣乎,我會選那一個?」在現時最近代的答案應該是「小孩才需要選擇,我?全部都要!」

其實,一班在Steem上待久了的人,大家都感受到 Steem其實慢慢已成為不同區塊鏈項目的「公關推廣平台」,過去的兩年我參與了不同的投票、試了很多新的Dapp、玩了不同的遊戲,也透過Steem參與了很多空投及兌換了不同的加密貨幣。

或許一年半前,我也同意Steem是一個內容平台或者內容幣。但現時的Steem,經過了 HF 20/21/22的硬分叉,不過不是因為硬分叉的發展原因,而是社區不滿意這三個硬分叉的新規則及 Steemit Inc.團隊對SMT (Steem的另一個層次的通證項目)的開發進度。因而社區裡自發了很多基於Steem的項目及組織,甚至有兩個團隊在Steem為基礎上建了「兌外與兌內」(Steem-Engine 及 Leo)的交易所;數百個Dapp;當然,少不了賭場及區塊鏈遊戲。

現時的Steem其實也跨過了區塊鏈的Dapp的時代。Steem在2018年第二季-2019年第一季是Dapp的百花齊放時代;在2019年第二季至第三季是「創建區塊鏈內容平台」的時代,很多團隊也在Steem基礎上嘗試建起 Steem新模式,點贊窗口、點贊比例及點贊金額回報,甚至平台內容主題,全都可給平台上的人自定,並且可以發幣,稱為 SCOT平台年代。(我們華人區也發了兩個Steem 貨幣)。

現時進入第四季至2020年 SMT推出前,是一個黑暗時期,社區內沒有太多新消息(Tron 想收購 Steemit Inc. 不算消息,因為Steemit Inc. 對社區的影響力很少,這消息可能對幣價有利,但社區影響極可能很輕微)。剛好這一段時間,Steem華人社區遇上 Matters X Liker Coin的合作,因而一班在Steem 華人社區比較積極的一群,大家都加入了嘗試,雖然不是全部,但大約1/4比較高等級的一班華人Steemian 都來了試Matters。

雖然華人社區在Steem上是小眾,不過卻是一個相當團結的社區。在Steem上作過全社群的投票,華人社區 Team-cn 是前三名的群體。亦與幾個不同的社區進行合作及交流,特別是與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的亞洲社區交流最多。

想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主要是想回應兩位 Matters 朋友撰寫了關於內容平台的題問及比較。

故此若要討論 Matters 與 Steemit比較時,又或甚至透過這些比較來看Matters 發展。因為想在回應前,讓大家了解 Steem已不只是內容平台及內容幣。

現時幾位寫過Steem的Steemian,在分享Steem社區時,第一大重點便是要讀者將 Steem 與 Steemit 分開,並且要分得很開,甚至Steemit Inc. 這公司,BM及 Ned 也要分開來看。與及 Steemit Inc. 並不能代表Steem,BM 及 Ned 對Steem社區的影響或存在與否其實也不重要。甚至,我們普遍認為 Steemit 是 Steem 各Dapp中最差的產品之一,普遍華人Steemian,每日都不是使用 Steemit,而是其他Dapp。

宏觀來說,可以直接將Steem當作一個小社會,並且這小社會在自然發展中。社區內,其實已嘗試了不同的政治體制 及 經濟體制,並且不斷在社區內自發演變中,曾經見證人的影響力很大,現時已慢慢減弱,甚至可由社區自發議案。而最令大家不滿的大鯨文化,亦慢慢被圍爐取暖的社區群體抗衡著。

其實,本身來Matters時,我不太想寫太多關於Steem營運的事,始終是在 Matters社區,應該是另一種的文化氣氛,不應因為比較優劣後,而希望Matters Steem化。但是看了幾篇 Matters人寫Steem文章及留言比較後,其實、或者、應該誤會了'Steem只是發文章所致。忍不住想寫一寫。


若要與幾位朋友討論Steem之先,我會先將Steem從內容平台或社交網絡抽出來,而是先討論一下Steemian在區塊鏈社區上的過去行為演變及趨勢。

另外,有一些討論是內容主題、氣氛及質量,這一部份其實與區塊鏈的關係不太,反而是產品方向。故此,便不討論了,免得影響或批判了原本社區的方向,與及Matters本身的藍圖。

最後,我關聯了幾篇Steem的文章,由Steem的77級前輩所撰寫,想從技術及底層方向了解Steem的人,可從這裡入手。

下篇文章才正式回應@鳩骨 的題問,若有其他人有問題,也可以在留言區查詢。


一段關於自己於Steem的個人介紹:
大家可叫我米高,我在上年三月加入Steem現時在Steem是70級聲望(但聲望用處一般,只是給人看到待了一段時間),在一年多前與 @ericet 及 @softmetal 在 Steem上成立了 Team-CN 新手村計劃,協助新加入Steem的華人適應平台 及 幫助大家獲得較穩定的Steem收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