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加密貨幣」能吃飯嗎?

我跟太太 @ITC9 有一個心態,便是能否透過教導弱勢社群善用資訊科技,並且改變他們的未來,最簡單,便是不用「捱肚餓」。過往,參與Steemit 及 同類的內容平台,便是看看能否透過一個簡單方式,讓弱勢社群最少能賺到當日的「一餐飯」。

看到Matters 與 Like Coin的合作嘗試,與及Matters將會推出話題功能。不知會否向著商戶 / 商號 / 餐廳的方向想一想呢?

若果,有一位食客,在餐廳用善後 或 向一個商店,又或者網店,消費之後,並寫一個Matters評價,也tag回店家。店家便用他的「贊賞公民」身份來支持這評價,甚至其他讀者 / 尋找餐廳 / 購買物品的人,也可為評價打讚拍手。

不知能否收回一餐飯的價錢,但是,最少也透過Like Coin省了一些錢。

當然要推動社會接受「加密貨幣」付款還有長路,但是透過另一方式收回付出的費用卻不困難。從我親身體會,現時市場上最快及效益最好是 Matters x Like Coin的模式。

我們經常與弱勢群體一起吃飯,有時在街邊小店,有時在特殊飯堂,有時在一些慈善機構或社企。一餐飯的價錢最便宜是2美金,最貴是社企餐廳的10美金。以香港的勞動市場,大約是一個小時的工作時薪,但透過資訊科技是否也能實現呢?

我也有Youtube頻道,以現時運作計算,要透過Youtube廣告賺取1美元收入,一段華人為主的影片大約要1500-2000 Views (以歐美或高收入人士對象的影片成效會好很多)。要能每一段片都有1500-2000 Views,訂閱者都要10000左右最為安全。

若要做到上面所說吃一頓飯,便要3000+ Views – 15000+ Views才能有機會。以現時的Youtube生態,作為新人是接近不可能的任務,需要現有的Youtuber幫助才行。

若果,透過 Matters持續上升的人流,與及Like Coin的打賞便利性。這個想法便有機會實現。

雖然,我們仍在觀察及了解 Matters 生態中,個人期待「話題」版面推出後,會令內容更多元化。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Matters在一年前推出的動畫影片:

我自己覺得 Matters尤如一本數碼雜誌或者網絡新聞站,內裡有公共議題,但也有不同的專欄及消息題材。可以關心時事,又可以人物訪談,又可以看運動消息 (在Matters很少人談體育運動),又可以看影片娛樂八卦,又可以談健康。

我如上面影片所述,不知道Matters會走多遠,又或者不知道Matters是否最好的平台去實現我們想做的事:「弱勢社群不用為一頓飯而擔憂」

很多人會談論Steem,又或者現時在試行的 Commun,又或者讓Steemian (Steem的用戶) 有期望的 Voice 及 SMT。在相對比較之下,現階段,Matters確實對新人的起步較容易,效益最好的地方。並且,只要願意交流,便一定有人回應,不會像對空氣說話一樣。

很多人希望在加密貨幣上,尋找法幣的價值,又或者尋找將法幣買入該種加密貨幣的理由。我自己覺得不是不可能,但是或許未到時間,又或許還未有太多人有加密貨幣的錢包。

若果,在已有「法幣交易價值」後,再透過Matters x Like Coin 產生附加價值 – 即是餐廳/商品評價、活動回應或售後服務意見。這樣會否更容易達到? 這樣也變相讓消費者「省了錢」。

幻想中,若只有一家餐廳鼓勵食客來到該店後,於Matters發食評,並且是寫入區塊鏈的食評。食客不單能得到店家的「贊賞公民」點贊,Matters更可能被這家餐廳的食評「洗板」。

我現時每天的Steem收入相當穩定,雖然收入不多,但足夠用來吃飯。一般我們會在週未或者一些節日時取出來,訂一個酒店自助餐。這個情況,每月會有一次至兩次,當中,我們是吃得舒服又開心,因為每次往酒店吃自助餐的餐費,都是Steem而來。

昨天我也剛剛訂了「新年的自助餐」,今次與以往不同,今次的自助餐費用是從Matters x Like Coin而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