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我不相信懷才不遇

剛剛完了LikeCoin的每月月會,在會後的討論時,我突然衝口而出了一句話「我不相信懷才不遇」。這一句話其實是一直「我自己跟自己講的說話」,並不是對別人的評價。因為怕突然衝口而出的一句話,而令到大家有所誤會,所以想立即寫這篇分享。

我常Matters上看到有這類的抱怨,為何有濃濃的懷才不遇感覺:

  • 我寫的內容太小眾,不會有太多人喜歡;
  • 我不懂或很少交際,寫得比我差的內容反而獲得更多拍手,很看不過眼;
  • 好內容不及好社交,好創作很難被人發掘。

始終一個人的能力很有限,不是每人都是通才。有人比較外向,有人比較內向。但外向或內向,其實是無損自己的能力。「創作人」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我以前看過一個「伯樂 與 千里馬」《戰國策.楚策四》的故事,從網上找到一段白話文。

伯樂走近鹽車,那馬見了伯樂,高聲嘶叫起來。伯樂一眼看出這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

伯樂看到這樣一匹寶馬良駒,精疲力盡地拉著鹽車,而不能在戰場上馳騁,十分心痛。他愛護地摸著這匹千里馬,眼淚止不住地流出來。他趕忙脫下自己的衣服,披在馬身上。

這匹馬好像懂得伯樂對牠的愛護,感激地用鼻孔朝地面噴了幾下,然後,昂起頭顱長嘯起來。那聲音,就好像金鐘石磬一樣,洪亮動聽,直上雲天。

我最初聽這一個故事的時候,只當一個寓言故事來看。但有一次看一本關於「營銷」的書,內裡描述了一個簡單易明的「解說」。書中問題「若果您是千里馬,應該要做甚麼事呢?」我一邊看解說、一邊想、一邊看寓意故事也不知道要做甚麼,再接著看解說文章時,文章簡單一句「若您是千里馬,便要懂得叫出聲」!!

哈~~~ 有如 「無聊 IQ題」的答案,實質卻是很正確。

常聽人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主要是因為伯樂是一個懂得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事上」的人,世界上願意「知人善任」的人,太少了。尋找廉價勞工的老闆,卻大有人在。

我是深信人人都是有才華,人人都是獨特。要不然,我們也不會去辦弱勢社群的社企,而只會將弱勢社群視為受助者的NGO。人與動物不同,便是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若真的有才華有能力,一定要懂得主動為自己找到「對的方向及位置」。

我回想過往的工作情況,我當知道一個崗位不對,腦海裡會想方法離開或調職。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甚麼,但是我不知道在甚麼環境會發揮得最好,而我實在不想「浪費時間」。所以,過往我在工作時間以外,我很努力去尋找,在晚間試不同的工作。並且,若覺得尋找不了,便會試試自己去開拓,去創業。當然,當中經常遇到困難及碰釘,但是,我的習慣上令我會主動找人「教我」。

即是:

  •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
  • 我會主動尋找或創造適合發揮我的能力的平台;
  • 我會主動尋找伯樂

作為伯樂,目光必定時常準備發掘千里馬;但是作為千里馬,是否也時常做好準備尋找伯樂呢?

在我自己的經歷上,我自知自己並不是「伯樂」的材料,但是我相信我是「千里馬」。而我更相信,若要我在茫茫人海中,在極多勁人叻人的世界裡被發現或脫穎而出。絕對絕對不能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期望有人「碰巧」看到我的作品或「遇到我」,這一個或然率實在太少。

一直以來,我是會主動去尋找伯樂,甚至主動去尋找被人嘗識的方法及機會。

我自己一直不相信「懷才不遇」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常常會覺得「我的失敗」,是自己不夠用心,不夠勤力,不夠聰明。若相信自己有能力,便要更加聰明,更加用心。在年過四十歲後,我自己知道「我的遊戲創作能力」已比新一代的年青人低,我自知只有勤力,再配上個人能力及經驗,才不會被人淘汰。能力不足,只有勤力才能補夠。

我個人很喜歡LikeCoin的營運模式,或者正式說不是喜歡LikeCoin,而是「我很喜歡讚嘗公民」的項目。因為,我覺得這一種模式,比其他社交平台「更容易讓千里馬遇上伯樂」,或者說,更容易讓一頭普通的馬,變成千里馬。

「讚賞公民」建立了一個有質量的讀者群及創作群,可能有人單純是讀者,加入讚賞公民來支持創作者。而我將自己定為「創作者 + 讀者」,甚至是以「扮演著讀者」來令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創作者」心態來參與這一個社區。

我的創作能力絕對比我的推廣能力低很多很多,我的創作能力是很弱,或許我只是面皮厚,多麼差的文章,或者畫歪了的圖畫,我也會一一放出來見人。故此,我未必很明白很多人,因為失望而放棄創作 / 待在平台的心情。但是,正如最前端所謂「絕少人是通才」,創作人便是創作人,不一定要為被人關注而刻意進行社交聯誼。若單純是創作者,而不愛社交,不肪試試在日常發帖之外,嘗試參與平台上的創作活動?

我是相信Matters這裡有願意支持優秀作品的讀者,我自己也是這樣被鼓勵,跟著一步一步進步。

我是相信Matters 並不是一個膚淺的平台,這裡一定有願意支持優秀作品的讀者,就是因為有這些「優秀的讀者」,才令我被鼓勵,而跟著一步一步進步。

從文字裡,大家未必看得到我的進步分別,但是從圖畫裡,我是連自己也驚嘆當中的進步。相信,您也一定看到分別。

五個月前,我第一次參加30天繪畫計劃,那天晝了枱面上的花生,我當時其實覺得「並不是太難看」,現在回看...... 實在很難看:

經過每一兩天繪畫一次,兩個月後,我畫了這一張「老人」,我現在回看,其實也不相信是自己繪畫的:

而在昨天我畫了這一張吸血鬼,這一張畫仍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我真的感受到自己又進步了。甚至是「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茫茫人海中,實在太難去發現好作品,現時平台人不多也很難發現好作品,若日後會員人數更加多,競爭將會更加大,機會便會更加少。要跳出「懷才不遇」的感覺,試一試主動被人「看得見」。

我自己一直也喜歡畫圖畫,青少年時代因為畫圖而拿過一些全港性的獎項。但是,過往的工作我沒有機會發揮,所以也沒有很用心去畫好一張畫,慢慢越畫越差。直至遇上「30天繪畫計劃」,我這一個隱藏的能力被看見。

當時的過程中,我寫一些區塊鏈或Steem的事情,收到的LikeCoin及拍手數量,比畫繪畫實在多很多。初初第一張的拍手真的很少,曾經也因為「畫圖」的拍手數量實在太少,故此也有動搖的心,因而試過幾天是同一天發一篇文章帖及一張圖畫帖,希望能吸引一些關注。不過實在太混亂,自己又會很分心,最後只專心畫好30天繪畫活動。慢慢參與慢慢畫,甚至更認識了一些平台上的畫家,一邊自己畫,一邊看他們的作品製作過程,而從中學習,互相交流。

當然有人的「社交能力」很強,可以在整個 Matters上滿場飛。但是,經過這十個月在Matters的時間,每天交流最多的朋友,其實都不是我從 Steem 那裡認識的人。大部份都是因為一些「共同創作話題」而認識的博主,當中有著一份「互相欣賞」的「惺惺相惜」感覺。

我可以硬推自己的「強社交」,不過說實在,這在 Matters並不知道會不會很持久。若果真的喜愛創作,真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相信這裡有優秀讀者。不如試試放下「社交不足」的疑慮,相信必定能找到「惺惺相惜」的伙伴,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若果不相信這裡有優秀讀者,相信創作人也不會在這裡起步創作。

一起成為千里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