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米高學區塊鏈 #079 - 在 Web 3 世代,流量再不是王道;讀者手持多少Token才是重點

(编辑过)

(這一篇的內容有點亂,因為全是一些思路,故此我想透過寫這篇文章來幫助整理)

在區塊鏈內容平台上,自2016年開始,至今推出的項目應該超過一百個。最終能留下來,與及仍在向前發展的項目,確實已不多。我們有幸仍在使用一些「仍在發展」的項目,實在是需要感恩。

在區塊鏈項目裡,價值建基在「社群信仰」,而這區塊鏈內容平台更為重要。社群力量可以推高不同的Meme Coin,也可以令GameFi貨幣一天升數十倍。但是,與此同時當「社群離棄」,項目就會歸零。

「社群離棄」不一定是不再參與項目,現時仍有不少平台也在運作,只是內裡的創作者已成了「機械人程式」,每天也在自動搬磚發帖,自動點贊,自動提幣,自動賣出。

始終,在區塊鏈項目會有大量「科學家編程人員」,他們會運用程式獲取最大的回報,默默耕耘的創作人很難生存。

那麼,LikeCoin 或 Matters 又能否獨善其身呢?

我估計,大家有時看 @catding 的 Matters日報 及 @Erica 的 貓特務報報 也會看到他們的排名榜中,內裡有不同帳號的在「自動拍手」及「自動收藏」,當然也會有「自動發文」, 而留言人數是「零」

過去,我也看到平台上,不斷有人離開,並且最後的一篇文章中描述「內容質素不管好,平台就會死亡,好自為之」的恨鐵不成鋼

在我剛剛收到一則留言通知,內裡是 @雨蒼 關於一段「內容農場」的留言。

現在已經有Write2Earn了,就是內容農場。但是內容農場為了迎合流量要求,寫出很多有問題的內容,甚至是傷身的假健康資訊。

該如何避免成為內容農場,應該是個很重要的議題,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想一想,讓好的內容可以真的被鼓勵。

我常常在想,區塊鏈內容平台怎樣才不死? Web 3怎樣才不會成為內容農場的賺幣天堂?

我這樣想的原因,不是為了向「項目方指指點點」,而是我知道,只是一個「區塊鏈內容平台」能持久運作,我就可以持續在內賺幣。 (哈~~ 相當自私)

這幾年,我最常被社區的新人問一個問題:「在xx平台發文,有多少收入?」

一般,我都會回覆「發文章是沒有收入,收入主要是來自平台上的社交關係」在 Web 3 世代,流量再不是王道;讀者手持多少Token才是重點。內容農場的回報效益於Web3裡是幾近絕跡,這可以從區塊鏈平台的老大哥 Steem 及 Hive 可見一二,內裡的內容農場文,根本收入低到接近零。

過去在不同的平台,項目方也會刻意招募不同的「大V 大茄」加入平台,希望為此而吸引人流。在 Matters 也不例外,當中也有不少的「大V」入場,可是,這一些「大V」往往只是「拋下文章」之後就離開。「大V入場」是一個短期強心針,但是長久健康不能依靠強心針,而是培育用戶,固本培元。

Matters 及 LikeCoin 有沒有去培育用戶呢?

我的觀察及體會,其實相當多,並且,我很欣賞一班默默付出的驗證人,相當主動在 Discord 及 文章留言區回覆大家的查詢。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大家也不知道他們是驗證人,並且他們也不是因為「拉票」而去主動回覆、留言及討論。

最起碼....... 我也沒有向大家拉「驗證人票及委託」,甚至 99%的人也不知我的LikeCoin驗證人戶口是那一個。

一個區塊鏈平台能否長久,實在要看有多少「主動及無私的社區建設者」。始終,每一個區塊鏈平台會不期然,越來越去中心化,慢慢越來越多的功能是由社區開發,而不是創始團隊開發。

昨晚是LikeCoin 每月一次的社群會議,我在下午四時多於辦公室梳化休息,本想打算小休一會,之後再精精神神參加社群會議。怎知,一睡,竟然睡至晚上七時半。

錯過了社群會議,又或者大家手上的 LikeCoin 越來越多,除了發文章外也想知道 LikeCoin 前景,其實是可以到 LikeCoin 的 Youtube 平台重看會議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c/LikeCoin/videos

每一個月的社群會議,參與的人其實不多,大約三數十人左右。我從2020年開始參加至今,我常常在不同平台中,看到很多朋友或博主批評 LikeCoin 生態,但是這一班人我卻絕少絕少看到這一班人參與會議,在 Discord 中更少。到底這些批評是憑感覺? 還是有沒有去了解?

不過,這一班批評的人的角度,應該會認為「項目方沒有跟他說清楚」,使用者不清不楚絕對是項目方的責任,而不是「自己主動去了解及參與」,總之「責任一定不在我方」。

再者,又看看 Matters 的社群,當我知道Matters會將公司內部的學習課公開後,每一個週五早上11時,我就會準時出席參與,這幾週都從不缺席。每一場的聚會大約40-70人左右,與 LikeCoin 情況一樣,每一次的共學課 或者 AMA, Matters 也都有錄影,並且也放在 Youtube 頻道裡。

https://www.youtube.com/c/Matterslab/videos


完完全全是一個寶藏,可惜,又有多少人會主動瀏覽?

Web 1.0 是單向發佈;Web 2.0 是互動交流,用戶製造內容;那麼到 Web 3.0 用戶擁有內容的世代,其實,真的不能再依靠項目方的「餵食」。

在Web 3.0 項目發展下去,各人自己創作,在發帖的一刻就是擁有者。自己能在區塊鏈世界走多遠,全看自己想不想學,想不想突破自己。很多人以為「技術人員」才能在區塊鏈項目上發展得好,我絕對不是技術人員,故我用自身的體會,可以分享絕對不是這樣。

我親身感受,在區塊鏈內容平台或者 Social Fi 做得最好的一個群體,將會是一班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創作者。她們懂得內容創作、善於班財、樂於社交及社群建立。若果,再主動去了解區塊鏈原理,那就真的是無敵了。

最後,我雖然是從 Steem 平台而來,在Steem的文章收入上是LikeCoin的倍數。但是,我是越來越傾向於 LikeCoin 及 Matters。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DAO。

我覺得一個區塊鏈項目能否持續,除了看項目開發及培育內,更重要是「議案」。試想想,區塊鏈項目絕少好像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但是我們卻在擁有他們的股票 / Token。若果一家公司,不開會,不提議案,不做議決,那一家公司就即是成了「一言堂」,不再是去中心化的項目。

這是 Steem 的議案區:

https://steemitwallet.com/proposals


現時 Steem 已經兩年沒有人提議案,沒有人去思考項目方向,只有系統維護,甚至已沒有再提出撥款做不同的社區事情。

若您想知自己在使用的區塊鏈項目會否長久發展,不用摸索太多或四處找新聞消息,直接去看看項目的議案,您就會知道項目方及一班驗證人,他們有沒有心去發展。


後記:

為了準備與 @花椰菜 Denken 及 筆大 @閱讀筆耕 於週四的Matters AMA 活動,我刻意去思考一些「自身在 Web 3 的定位」。我相信未來會有一些超強勁的區塊鏈內容平台出現。我知道,若果我想在這些平台出現時,我仍可以在該處遇到大家,我必須要先將自己「置身在 Web 3 的世界」,而不是去思考 Web 3 應該怎樣怎樣.......。

從現時的各個 Web 3 Social Fi 平台所見,將不是好像以往的刷流量 又或者 粉絲經濟,而是要主動去建立 Web 3 的社群,即是與一班踏進區塊鏈的人,建立永恆的「對等關係」

另一方面,在 Web 3 的世界也不會只有內容,我相信會重視是「讀者手上的 Token」。

故此,我在LikeCoin 於2月21日改變讚賞公民的加入模式後,我決定將每天收到的 LikeCoin 大部份撥入 Civil Liker 驗證人號,少部份用來打賞創作者。

不知不覺間,連同早前的 LikeCoin 空投金額,現時已從 5000 至 15804 LikeCoin。其實,我不知LikeCoin於未來會否有用,但是我覺得,LikeCoin 及 Matters 已跨過最難走的一段路,未來應該會比其他平台走得更平坦,並且更容易長遠發展。


最後賣一賣廣告:

本週四的 AMA,在昨天看到 @Matty 的海報,內裡使用了我們三人的 Traveloggers 頭象,那一刻,我感到「我不再是我」,而是一位「數位身份」的人物。


老實說,我自己越來越期待。

當日的Discord 活動連結:

https://discord.com/invite/vn6fUqSN?event=960370269963292703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