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您喜歡 Write to Earn 嗎? 4月7日晚,一起來交流

(编辑过)

我的口才極差,不太喜歡與「人」於現實世界交流。文字傾談還可以,面對面的話,總是在一場聚會的死角人物。不是因為怕說話尷尬,而是對談的時候反應很慢,往往要想一些時間才「對得上咀」,即是不能流暢地與人對談。

若傾談內容在熟悉的範圍還比較好,但在不熟悉的領域,來來去去只懂說那幾組字:「很搞笑、好得意、嘻嘻嘻......」

我的文筆也不好,但是我卻喜歡活在文字交流的世界。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可以整句話「完整輸入,才Enter送出」。我回想過,導致自己有這樣的原因,應該是「很怕自己說錯話」,又或者「詞不達意」,更怕「別人感到煩厭」,故此,慢慢地就不想與人交流。

從中學開始,我就喜歡活在數碼世界,我的手代表了我的口;我的眼也代表了我的耳。這境況,不知不覺已三十多年。文字的表達及交流令我有一份安全及舒適感,我十多年前開始建個人Blog,其後也設立了facebook粉絲專頁,我很響往每時每刻都有網友互動的通知聲音。

2015年,香港在佔中運動後,社交媒體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人與人之間不再信任,人人也成了「鍵盤戰士」,留言間都是憎恨及對罵。

那時,我們夫婦覺得「不如離開社交媒體」,最終在2017年時,便開始減少更新;到2018-19年,更接近沒有更新。45萬的fb粉絲專頁,尤得她放涼。

習慣了用「文字說話」,突然「無話可說」,內心總會空虛。當時看到一位喜歡的作家 @施典志 於 Medium 寫文章,故此,我也好奇一試。或許, fb 粉絲專頁其實是情緒表達,而 Medium 卻是內容為王,總是覺得格格不入

有一天看到一位 Medium 博主分享 「Steemit 區塊鏈內容平台」,而剛好我們打算買入一些比特幣,因此,就被吸引進去。不經不覺中,在踏進幣圈四年多時間,接觸了十多二十個區塊鏈內容平台,每一個都是本著 Write to Earn 的旗號,透過Token獎勵「創作人」。但是,仍留下來的平台卻不多。

若以金錢計算,我所獲的 Token 實在不少,Write to Earn 是真的存在,不過,卻未必如大家所願「靠寫作為生」模式。此時此刻我應該算是過著「靠寫作為生」的生活,只不過,不是靠著以每天寫作獲Token模式,而是靠著運用過往於寫作累積的Token,使到現時我可以「靠於區塊鏈內容平台碎碎念為樂」。

有一天與 @花椰菜 Denken 傾談關於 Web 3 的不同可能性,特別在 Social Fi 及 內容平台上。我相信, Social Fi 不只是「寫文、點贊、收Token」這麼簡單。試一試用 AMA 形式一起思考 及 投放期望,甚至慢慢聯合 Matters 用戶也一起來發夢。

上週,突然收到 Matters 同事多比的聯絡,原來這一個 AMA 已經成事,第一場甚至也邀請了筆大 @閱讀筆耕 一起來發夢。 能與兩位一起去「尋夢」,實在相當榮幸興奮。

我知道 Web 3 很虛蕪,更知道現有的 Social Fi 或內容平台有不同的缺點,比較各平台也是無謂。但是,我們可以在 Killer 項目出現之前,嘗試「預備自己成為 Web 3 網民」,而不是「帶著 Web 1 或 Web 2 包袱進入 Web 3 世界的人」。

今個星期四晚 (4月7日) 晚上 9時,榮幸與 @花椰菜 Denken 及 @閱讀筆耕 一起在 Matters 的 Discord 頻道,邀請朋友們也一起交流暢談。

Matters 的 Discord: AMA:Web3 實驗者系列 1:我在區塊鏈內容平台的創造力

(我已有兩年沒說華語,現要於AMA前練一練,最少華語聽力上要好一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