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米高學區塊鏈 #020 - 看高總的《我領到十萬多鎂空投後學懂的十件事》回看自己有沒有錯過甚麼?

(長文)

我有一本小冊子,兩年前開始寫,那年是進入IT行業第25年。我寫這一本小冊子的原因,就是想記錄自己這25年裡,有甚麼項目錯過了,與及有甚麼項目沒有HODL到最後。

當然,我也做過一些好項目,只是覺得「錯過了」必然有原因,可能是自己懶惰,又或者是眼光狹窄,再者是能力不足。


這一本小冊,一直放在辦公案頭,當覺得自己落後了,就立即寫下一些項目落後的原因,慢慢地,這兩年再寫,已由原本的十多項錯過的事情,增加至三十項。

回看二十多年的IT行業工作時間,我有很多項目是早期接觸者,唯獨沒有持之以恆,碰一會就轉至另一個場景。不過,看似項目很多,其實全都是我的工作領域,範圍都是「數碼娛樂」。

有了這一本小冊後,我發覺「錯過了」的情況有很大的改善,而改善的回報,特別是在區塊鏈領域上,可以完全反映在手持的貨幣數量裡。區塊鏈項目,有人以沉醉在炒幣炒底之中,我絕少炒幣,甚至乎可以算是不炒幣。很多時候,每天從不同項目所產出的貨幣 (Steem, Hive, Wax...) 我都是不理幣價高低,直接從市價賣出至 ETH。


我將這樣的處理方式,歸類為「平均成本法」,每天也將從各種區塊鏈項目所得的Token兌為ETH,作為儲蓄。而看著自己的ETH增多,狀況尤如經驗值提升。


今天收到一封來自高總的電郵,內裡的主題是《我領到十萬多鎂空投後學懂的十件事》,我收到後一共看了兩篇,剛才到餐廳午飯時又再看多一篇。

傳送門: https://ckxpress.com/10-things-i-learn-from-airdrop/

當中他提到「十件事」,我一邊看一邊想,他的歸納,我有沒有「活用得到」? 狀況尤如我的「小冊」,反思反省有沒有「做對或做錯」?

已在幣圈一些時間,手上的Token其實已不少,基本上,從上年開始,從區塊鏈所得的Token已足夠應付每天的起居生活。我又不是很追求物質及金錢,故此,我衡量過仍在區塊鏈學習,最主要原因是「不想落後於人」。

我算是香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IT人,到了接近50歲的年紀,一是成為老油條,另一就是被急速的IT領域而淘汰。兩樣我也不想做,我在想,若果手上的Token已足夠生活,那麼,我就想好好學習區塊鏈,並且運用來作一些我們夫婦也想做的事情。

一、先不要問社群可為你做甚麼,而問你可以為社群做甚麼
二、OG 的得著,是後來者的百倍甚至萬倍
三、人搖福薄,HODL
四、貢獻不一定寫程式,投資不一定要用錢
五、這不是天道酬勤,卻也並非不勞而獲
六、你不是精算師,不必凡事計算 CP 值
七、擁抱創新,支持變革
八、可以無視但不要看扁,可以懷疑但不要否定
九、要守株待兔,不要刻舟求劍
十、Pay it forward

在高總 @高重建 的十條分享中,我今早一直比較「自己有沒有做到?」

一、先不要問社群可為你做甚麼,而問你可以為社群做甚麼

  • 我建立了一些區塊鏈內容平台的社區,今天與朋友傾談,原來已差不多四年了,回看這三年多時間裡,應該沒有一天休息,甚至接近每天超過12小時待在社區中。
  • 當中有沒有獲得社群的回報呢? 真的不知道。但是卻是很樂意去貢獻這些社群,幫助大家去認識一些區塊鏈內容平台。

二、OG 的得著,是後來者的百倍甚至萬倍

  • 這一部份我很同意,特別是我喜歡專注於區塊鏈內容平台,從Steem至LikeCoin 再到 Torum。基本都是在最原初階段參與,手上原本的幣,到現時真的不止百倍。

三、人搖福薄,HODL

我其實也試過看到甚麼項目好,就去參與那些項目,資金調來調去,最後發覺「一場空」。反而最原初 HODL (HOLD著) 的項目,卻是十倍以上的價值。至始之後,我都是長期持有一些看好的項目,現時不經不覺已持有20個項目,有一些是公鏈幣,有一些是區塊鏈內容平台,有一些是比較突出的DEFI項目,全都相當穩定地增長。

就算熊市來到,若這些項目能跨過下一個熊市 (一定是項目方去跨過,我自己無能力去幫項目方),只會令我持有更多的項目貨幣,兩三年後的價格應該不會太差。

四、貢獻不一定寫程式,投資不一定要用錢

  • 這一點我相當同意,最少我不是程式人員,我的 $GTC 空投,也是因為捐獻而獲得,其他的控投也是「參與及使用」,當中完全與編程沒有甚麼關係。

五、這不是天道酬勤,卻也並非不勞而獲

  • 我發覺,手上很多Token的原因,主要是「持之以恆」與及「學海無涯」的關係,我很專注在自己想知道的「區塊鏈內容平台 或 社交網絡」,故此就獲得一批Token。當中,我沒有覺得「不勞而獲」,而反會覺得「要用功,才能獲得回報」。而我是用每天晚上或清晨的時段,用來學習一些應用或知識。 (好像今早學習使用 Crypto.com 的 Cronos 網絡)

六、你不是精算師,不必凡事計算 CP 值

  • 老實說,很多項目的初期CP值都極低,我就以馬來西亞的 Torum 為例,我是最初期的使用者,當中我也叫了很多人加入,可是,很快大家就覺得「CP值」不高,97%的人都離開了,只餘下少於3%的人留下。
  • 這一個Torum項目,今天上 Kucoin交易所,幣值上升了20倍,相信之後仍繼續上升。
  • 在最初最初階段時,CP值是最差最差,而到最後是否仍在參與? 還要看自己的興趣了。 因為,很多項目不一定有好結果,而可以不了弓之。


七、擁抱創新,支持變革

  • 我自己喜歡「區塊鏈內容平台」或「區塊鏈社交平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經歷了幾代的IT世界,從網頁 Cybercity 至 網絡遊戲社群,再從 Blogger 至 Facebook / IG 社交媒體,又從 Whatsapp / Line / 微信至抖音再到 Clubhouse。每一個年代都離不開「社群」,故此,我是斷定區塊鏈領域,最後也是由「社群」去帶動。
  • 而我相信不一定是 3D 虛擬世界 (即是大家不斷在談的元宇宙空間),反而是由「內容平台」去帶動「社群」。
  • 幾乎所有的區塊鏈內容平台,我也會去參加玩一玩。我已發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貼近普及化的階段。當中的黑馬,我相信是 Torum,而另一頭將會跑出的項目,我期望是 Matters。不過,個人最期待的區塊鏈社交網絡生態,在這一刻,我很想參與 DESMOS。

八、可以無視但不要看扁,可以懷疑但不要否定

  • 這幾年在幣圈,最常看到是「不在幣圈的行家」判斷「幣圈的項目是怎樣怎樣怎樣」,特別是最近「NFT」及「元宇宙」,在行家中有太多的「定案」。每次看到都很想用杜汶澤的那句話「佢真係唔識架喎?!」
  • 其實在幣圈內,大家都是一邊試一邊改善,好項目都是在默默耕耘,為甚麼要這麼早下「定論」及「判斷」,而最有趣的地方,寫這些內容的人,看得出是未使用這區塊鏈項目。為何限制了「可能性」呢?
  • 過早判斷或下結論,又不會代表自己比別人更有「先見之明」。

九、要守株待兔,不要刻舟求劍

  • 這一句話,我覺得高總已寫得很良善,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在投入一個區塊鏈項目時,他們是以「破斧沉舟」與及「輸光歸零」的態度去參與項目。
  • 昨天,我有一個手持的項目暴升,群內的朋友說著恭賀的話,而我第一句回應是「我已守了一年了」。
  • 有時,不知會否有結果,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覺及判斷。

十、Pay it forward

  • 高總的文章中以賺得到,就要回饋社區,讓項目可以持續長存。這一點,我在「Likecoin 讚賞公民」與及「NFT市場」感受很深。特別是讚賞公民。
  • 只要人人多走一步,整個項目就會如軍隊一樣,越來越成熟,變成雄獅。

高總這一篇文章很值得看,除了看他拿了十多萬美元的空投外,更重要是當中他總結的心態。必定會為您的未來,獲得多於十多萬美元的空投。

再傳送門:

https://ckxpress.com/10-things-i-learn-from-airdrop/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