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為錢而來,為情而留」分享待在區塊鏈平台的心態

「為錢而來,為情而留」這一句話是黃鳥兄 @yellowbird 先在 Steem 上寫出來,慢慢變成 Steem 華人社區的金句。 Steem內不同的小社區,各自的內部關係都算不錯,而保持這個關係,竟然是現實社會不太想並排的「金錢與感情」。(香港俗語說 - 「講錢傷感情」)

(註 : Steem是另一個區塊鏈項目,以區塊鏈媒體+社交平台為主打方向)

當我們待在Steem 一段時間後,必定會有每日的基本收入,我大約一天有60 Steem 左右,狀況好的時候會有200 Steem 一天左右。

Steem 的基制有兩點與 Like Coin觀念不一樣:

第一點:
「點讚」所點出的同樣是「獎金池」裡的加密貨幣。「賞」方面,卻沒有 Like Coin 的讚賞公民這麼方面。 不過,卻是使用權重方式,即是手上鎖倉越多 Steem 的人 (Steem Power),可以點出的價值便越高,或透過活動獎勵獎賞。
第二點:
所有博主都可以點贊別人,更可以點贊自己。所以,各人所獲得的點贊收入,理論上,點贊您的人可以全給自己而不給別人。在這裡結合第一點的觀念,若鎖倉越多 Steem 的人,在利益當前下,點贊自己的收入會更高,為甚麼會主動去支持別人呢?

從上面這兩點,Steem可以算是一種社區實驗。Like Coin 的讚賞公民也過了一千人,讚賞公民也算是社區實驗。我每天也收到讚賞公民的點贊,而我當我收到點贊時,讓我也更樂意去點贊他人。

很多時候,很多人擔心套上「金錢之後」,創作項目便會變質或者用香港的字眼「銅臭」或「發臭」。不過,在區塊鏈社區竟然很不一樣,從Steem起至其他的區塊鏈內容平台,很奇特地,大部份都同樣有一樣的「互相支持」內部生態。這是與 Youtuber 或 Facebook IG的版主有很大的分別,不是一種「自己顧自己」的媒體社區。

當待在區塊鏈內容平台越久,慢慢大家會發現,自己的收入,其實真的來自社區內的「無私支持者」。

當我收到第一份 Like Coin 報告時,我是嚇了一跳的,因為我只是碎碎念,怎會有人付費看碎碎念? 當時是收到1.6美元的 Like Coin,那天我立即登記成為「讚賞公民」,希望回報點贊給我的人。

當第一次收到 10美元一天的 Like Coin時,當刻去了問 Like Coin團隊,可不可以有VIP 的讚賞公民,因為想支持大家更多。但原來團隊有另一個理念,故此沒有這個 VIP 讚賞公民。(有點失望...)

但是差不多同樣時間,當 @fide 想舉辦 「走過2019」活動時,我立即留言給他,同樣出10000 Like Coin 加碼獎金。藉此回報社區。


我在 Steem 的經歷經驗之下,一般向社區投放越多,其實回報會更大,原因是「整個大餅同時會更健康更美好」。在 Steem 的經驗下,有一些人有過一百萬以上的 Steem,有的有數百萬,算是社區裡的富豪。現時 Steem 幣價疲弱,一百萬 Steem 只值 一百萬港元,但當在他們區塊鏈熊市前,這個數值的Steem 價值在五千萬港元至一億左右。

這些社區首富,在換轉在日常社會中,他們是遙不可及與謝絕探訪,但是,這些社區富豪卻不斷舉辦社區內的活動,甚至更主動去聯繫不同的交易所申請 Steem 上架,拉動整個社區參與不同的事件。

原因同樣是「投入更多,製造更大的餅」,社區好,大家好,自己的錢包自然會好。

我自己也用回 Steem 心態來參與 Matters x Like Coin的合作。我想「賺更多的Like Coin」,為了「投入更多 Like Coin至社區」。

今天看到一位剛加入 Matters 的新朋友 @輝廷曼 ,他寫了一段話「大概因為我的小說非主流,很小眾,所以我已習慣看的人不多,錢也就從不是我的目的。開始在Matters上寫東西是因為在medium寫的中文始終不太流行。」

在內容平台的人,普遍都不是作者/記者/編輯/文宣專業,或許好像我一樣,只是寫寫碎碎念,寫寫心情記。其實這樣更加適合在區塊鏈內容平台發揮發展 或 起步。

對啊,區塊鏈內容平台的人數很少,縱使是 Steem 營運了三年半,還未到二百萬帳號,活躍人數每天只有二萬帳號左右,華人群體更只有一百左右。雖然人少,並不代表價值低。

創作是需要培養,更加需要鼓勵、讚賞及支持。多人瀏覽,一炮而紅,當然令人喜悅,但是,大家身邊有多少人有過一炮而紅的經歷? 或許要有超級的天時、地利及人和,再加上幸運及努力,才能做得到。 不過,這個世界有一個故事「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是跟全世界的人說,在天賦之外,還有「專注、目標、用對方法 及 持之以恆」。牛一樣勤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持之以恆去做一件「對的事情」,卻是會成功的。

Matters 剛剛完了「走過 2019」的活動,參加人數是 120人。我看著大家的留言,滿滿的喜悅,因為得著「鼓勵」。這次的活動籌委不想用優秀選的方向,而是用「感動」的方向。因為,創作,不一定是用來滿足別人;創作,可以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容。每一篇文章,都有著創作者的心血及價值。所以,人人也有獎^_^ 。若果,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人以「讚」及「賞」作支持,那就更加 Amazing了。 我喜歡 Like Coin 的讚賞 Button 只有「拍手」,與Medium相同,沒有為每篇文章套上「金錢」的價格觀念,而是用「拍手」代表了價值。

「金錢與感情」會變成銅臭的原因,在於感情是副產品;為了金錢,也會失去義。使用 Like Coin 及 Matters平台30-40天的時間,參與過活動,提倡過新人打卡,邀請過不少 Steem 朋友加入 Matters 及 成為讚賞公民,整個過程的感受相當好。(因此,也叫了太太 @ITC9 來做實驗。她說,未來一年不會賣出Like Coin,想看看一年後到底會發生甚麼事情。)

「為錢而來,為情而留」能成立的原因,或者我們以前在 Steem 華人社區能建立的基礎,主要先將「關係及感情」放在首位,「金錢」成了副產品。所以,我們相信,縱使有一天 Steem 最後歸零,這一伙人,只會去了第二個平台繼續擼幣 (哈哈),但是,關係仍在。

@輝廷曼 不用怕自己的小眾創作是否為人接受,這裡不止是支持作品,我自己觀察,Matters這裡更支持創作者本人。若選擇了走「認為是小眾」的路線,更不用擔心為了滿足別人及滿足社區喜好而創作,儘管嘗試,放膽去寫。

*在這裡關連一篇文章,這是太太昨天收到兩筆的Like Coin,實在意想不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