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最近擼幣心態在改變 - 像看著紅簿仔發光一樣

這個月有一事想了很久:「到底手上有一些餘錢,會不會用來買入Hive 或 Steem 或 LikeCoin?」

內心是想買入,因為覺得「想投資增值」。但是,當自己想到「其實我是可以透過發帖慢慢累積而獲得這些貨幣。」之後,便打消了用現金買入虛擬貨幣的念頭。因為,好像用現金買入虛擬貨幣會有一點不捨得。我不知道這是甚麼經濟學法則或心理效應,但覺得這是其中一項的經濟效益。

當可以接近「不勞而穫」時,便會想用這一種「不勞而穫」的最高成效方法。所以,自己便慢慢養成了每天發帖習慣,因為若有一天沒發帖,便會浪費了一天「應有的保底收入」。這是只需「時間成本」,或接近「零成本」的方法。


舉另一個例子:
當我想到「若果是用手上的「儲蓄」來買入虛擬貨幣而感到浪費。」那麼,若果一些「省下來」的錢,再用這些「省下來的錢」來買虛擬貨幣又是否可行呢?

突然,內裡便沒有「經濟效益」的爭扎了!!!因為省下來,其實更加不勞而穫。因為省錢是完全 0成本。

我曾經試過這樣的想法及做法,我經常去很多地方,由A點至B點,大約是2公里,一般最方便是坐的士 或 等巴士,但經常要等三、五、甚至十分鐘時間。每每在等車時,心裡便會冒起一個想法「直接行路過去吧!」2公里左右的路程,其實大約是20-30分鐘時間。當等車也用了一些時間,倒不如直接行路過去。

將省下來的錢,若能轉為「虛擬貨幣」,那多麼好呢?


舉第三個例子,在香港生活,一定要帶現金,經過大約一個月左右時間後,手上便會有一大堆的「散銀」(零錢)。散銀是「易請難送」,我經常帶這些「散銀」出街使用,不知為何反而會換回更多的「散銀」。

我腦海裡經常會想「若果有一部機器,可以將我手上的散銀,轉為比特幣,那多好呢?!」


我自己心裡是「很相信」虛礙貨幣的存在價值(當然不是所有虛礙貨幣都有價值)我的內心經常都想「儲多一點虛礙貨幣」。在我心目中,虛擬貨幣的價值比法定貨幣更加高。法定貨幣是用來解決「現時的日常生活的問題」,但虛礙貨幣卻是「創造未來的新生活」,有一個遠景或者「是夢」。

最近,想到一個簡簡單單的解決方法,並且在實行中:

1. 我存了一筆USDT (美元穩定幣)在火幣 (1000 USDT) 及 BitAsset (50 USDT) 裡,兩邊都有一些USDT;

2. 當我省了一些錢時,便從這兩個戶口的USDT裡轉一些至 Hive / Steem 或 LikeCoin;


這一個方法,我嘗試實行了十天,竟然令我在日常生活裡「不斷有一個意識去省錢。」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不單令我有著省錢的意識,更令我獲得與發帖收入一樣的滿足感。 哈~~

其實每天發帖,很多博主的帖子都是在1-3美元左右,要再提高又不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要省1-3美元卻很容易。

例如: 我公司與家的距離只有5公里的路程,我一般都是坐的士上下班,因為快捷。但是,若我將坐的士改為巴士。並且,立即有十多廿個Hive / Steem 或 1000 LikeCoin以上。

這是可能原本毫不起眼的「零錢價值」,透過上面的小方式,突然慢慢浮現「價值」出來。早兩天網購買生活用品,原本用了一千二百多元,因為花了時間左拼又拼,又再一些優惠券,因而省了七十多元。事後當然是將這金額撥至虛礙貨幣中。

以往完全沒有這樣的心態,很多時候是因著「方便」而用多了一些金錢。這一個月,用了這一種方式,看著虛礙貨烠戶口內的金額增加速度比之前快 (其實只是每天增多100元左右)。但是心情上,便好像以前一個匯豐銀行廣告一樣,看著紅簿仔(儲蓄戶口儲握) 發光的畫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