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列韵
凌列韵

一点分析哲学,一点价值理论,一点机制设计,偶尔会有键盘政治

羡慕嫉妒恨

上本科经济学科的学生们应该有可能会听到老师这么说:“我们经济学关心的是效率,而并不怎么思考公平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 这么说当然没有大错,因为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的确是效率,然而,经济学里也有自己的公平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无嫉妒” envy-free)

Envy-free 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地来说,对于两个A和B,如果我们交换他们的所有消费束,两个人都没有比之前境况更好,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当下的场景已经达成envy-free。如果社会上随意两个人之间都达成了envy-free,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公平的。或者说,说的更直白点,你去过一个路人甲的生活,路人甲来过你的生活,是不是两个人都没有变得更好?如果没有,那么这个社会已经够公平了。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当然有无外部性,完全信息等等前置条件)给定任何的社会财富的初始分配,在经过市场交易后,都能达成帕累托最优。而每一个市场交易的最终均衡点都对应一个财富的初始分配点。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办法,来规定财富的初始分配,使得最终市场上交易的结果是envy-free呢?

答案当然是有的,如果将社会财富进行均等的初始分配就可以,这个定理由Varian在1974年证明,本文仅想证明其一个特例。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种商品X和Y,只有两个人A和B,假设x的价格是p1,y的价格是p2。

这个小证明使用的方法是反证法,假设在初始财富分配时平均分配,最后达成了市场均衡,此时A的消费束是(Xa,Ya),B的消费束是(Xb,Yb)。

我们假设此时没有达成envy-free,A嫉妒B,也就是说,把B的消费束给A,A的满足感会提升。而我们又知道,理性人会在给定价格(p1,p2)下倾向于最优化自己的消费,也就是说,如果A可以买的起B的消费束,他就直接买了,因为这可以给他带来更大的满足感,那么A为什么没有买?当然是因为买不起。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p1Xa+p2Ya<p1Xb+p2Yb

但是这里出现了大矛盾,A和B具有相同的初始财富,又面对同一组价格,怎么可能有一组消费束A买不起而B买得起呢?

由此得证,一旦初始分配是平均分,最后的均衡结果必然是envy-free。而且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它也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说,这个均衡结果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这个大发现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看到这个结果非常兴奋,这样说来,我们只要把社会初始财富平均分,那么最后的市场不就运作的很完美吗?

然而,这种想法正是Ronald Coase(科斯)批评的黑板经济学(blackboard economics),现实世界里,政府对于财富进行平均分配将有其他各种人们意想不到的灾难效果,譬如,如果政策公开透明,那么富人预见到自己的财富会被均分,他们会提前把自己的财富转移或是隐瞒财产,如果被平均分配的对象是消费品,那么很多人会在政策实施前就将要被分配的消费品消费殆尽,使得政府的决策完全无法实施。

而如果政策秘而不宣,这等于是政府人为创造出了不确定性,经济决策依赖于个体对于未来的预期,当不确定政府会不会保护自己的私产,他们生活投资都不再安稳,无法做出市场主体的最优决策。

也就是说,将财产重新分配的结果,不是从原来的帕累托最优移到更加公平的帕累托最优,而是移到一个非帕累托最优,也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

因此无论政府如何聪明,这都可以谈得上是个愚蠢的政策。这件事情背后揭示出的事实是,人并非不会自主行动的石头,任何政策实施都要考虑激励作用。而看到经济学原理也不能望文生义才行。


帕累托最优:帕雷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给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雷托改善。帕雷托最优化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雷托改善的状态;换句话说,不可能在不损害别人的情況下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