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子
米子

Every moment matters.

当核酸检测和排队打疫苗变成日常……

当我们的日常被疫情倒逼……我们有权利,选择不检测核酸和接种疫苗吗?

我跟妈妈是农历同一天生日,她属虎,我属猴。小时候过生日,家里人个个都能吃上一碗粉丝、外加两个葱花煎蛋;到我十岁左右,开始买蛋糕了,但蛋糕上的装饰只有猴、没有虎。那时我还不知道,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生日。工作以后,我每年总留心记着,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要回家陪他们几天。

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我照惯例回家给妈妈过生日,订好了蛋糕,当天下午抵汕头,约上小姨和姨丈,一起到家里吃晚饭。就在我们一家人围坐餐桌前吃蛋糕的同时,四五百公里外遥相呼应的广州,正卷入一场以“阿婆早茶链条”为轴心的新冠感染风波。就在我准备买返程高铁票时,不同视窗都向我抛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线下活动无限期推迟了……我们把工作进度先放一放吧。””越秀区、荔湾区部分街道要求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检测人员和志愿者通宵达旦地工作。”“南浦岛全面封锁,执行'只进不出'的管控策略。”……随后我所住的大石街道也相继传来封锁和大规模检测的通知;居住地受影响的朋友通过朋友圈更新小区的管控动态;乃至我身边很亲近的一位朋友,也作为次密接者被封锁在家里。顺着这个势头,广州在六月初迅速成为全国的疫情中心,被限制的外出、被要求的轮番检测、被歇业的就餐场所……与2020年春相似的各种情绪,再次出现在我也因着各种各样的考虑,在家里停留了近一个月。

六月下旬,我借着恢复开展线下活动的由头,到了深圳,借住一位朋友家。深圳作为跟广州几乎同步沦陷的第二疫情重灾区,已经全面支起了以街道社区为节点的核酸检测大网,大规模筛查已经摸索出一套“10人小组”的快速检测模式,特点是:免费、快速,检测点离家近,总体上是为了推动所有人都主动接受核酸检测。几天之间,我出入的几个街区和大型商场,随时可以看到大排长龙的核酸检测点,“排队被捅一下”已经成为深圳居住者的日常,“接受小区号召和统一安排”成为饭后课余的活动。在学校开展项目和活动的朋友,不得不“没两天就更新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的是保留一份“72h检测结果”,获得顺利进校的通行证。

在家办公期间,听闻广州深圳第一针疫苗的接种逐渐暂停,我趁机陪着父母预约了汕头的疫苗,并赶在前往深圳前完成两针的接种,父母才更加安心让我出门。虽然疫苗的防疫作用未经全面证实,甚至报道多起接种疫苗出现负面作用的案例,但“打疫苗”也在模糊的标准中成为某种筛选机制——打疫苗,降低感染风险,甚或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离开或进入某地的门槛?

八月初,广东以外各地又相继出现聚集性传染现象,多个城市的多个区域被列为中风险。与此同时,我手头参与工作的几个线下活动正在准备开展,项目相关方、尤其是作为资方的政府部门,率先发问:“活动正式开始前,能否强制要求参加者提供72h核酸检测结果?”不作核酸检测或没有接种疫苗的报名者,是否应当被筛选掉?”“未接种疫苗的成员,能否要求转为线上参与?”……这些看似义正言辞的正当要求,貌似是出于对防疫的缜密考虑,但却在无形中对想要参加活动的人提出了“让渡个人信息”的要求,阶级的分层标准,从过往的是否拥有土地、经济水平如何、慢慢向“接种疫苗与否”转移。将这种标准放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未能顺利接种疫苗或选择不接种疫苗的人,将背上“人民公敌”和“阻碍大国防疫进度”的骂名,受到歧视……

所以,当我们的日常被疫情倒逼……我们有权利,选择不检测核酸和接种疫苗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