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亂與序
建築的亂與序

近代建築一直受科技發展的推助,而一步步擺脫了過往設計上的技術制肘。建築師獲得這種表達的自由,對其建築設計的質素孰好孰壞?因這種技術的便利,當代建築設計方向呈百花齊放各自發揮之勢。本頁以建築作為一門人文科學為前題,討論釐清當中的概念和理論。 當代建築在這亂局中,設計走向是亂中有序?還是天花亂墜?在這裏我們會談人文、評藝術和論建築。

【舊事重題】《死亡魔法》personal identity 的問題 二、

故事是關於一場魔術師之間的兢爭。相方各自不擇手段要破壞對方的魔術表演。正鬥得你死我活之際,其中一方 Borden 突然推出了迷一般的表演。魔術非常簡單直接,一對在台上相隔數米,之間沒有遮掩的門。Borden 進入一邊,立即從另一端出來。這瞬間轉移的表演名聲很快開始傳開。對手Rupert 百思不得其解,就算台下有通度,也不致於能在兩門間如此迅速遊走。為了勝過對家,Rupert 唯有不惜工本,去找知名發明家Tesla想辦法。

等了多月,Tesla 終於有成果。但在使用前,他再三警告Rupert 在使用前要三思。原來這是意外下産生的禁忌硏究,這機器不但把人傳送到遠處,同時原地仍留下了本人。本來要製造出瞬間轉移的機械,卻造出了一部能把任何物體複製的機器。Rupert 明白箇中的意味,在試用前,他在機器的入口旁放下一把手槍。當不知道將會是傳送還是複制下,這決定可是一場生死賭博。當多了一個Rupert 出現在房間的另一端時,站在機器旁的Rupert 就立即舉槍射殺另一個自己。從第三身的視角下永遠也不會知這是自殺還是他殺,這時候片中也沒有為此作明確的定斷。「這需要勇氣的,每晚步入這機器,不知道自己會是留在機器內的一位,還是出現舞台的另一邊那一位。。。」

深明世上容不下另一個自己,為成就最偉大的魔術而不擇手段的Rupert,最乾淨俐落的方法就只有殺了其中一方。而沒有選擇地在觀眾前要消失的,就只有站在「傳送」起點,機器內的那一個自己。於是在機器內設了機關,正當機器在運作,發出電光火石,觀眾眼花暸亂之際。地板就隨然張開,整個人墮致台下的水箱內。當人在水中,箱會自動鎖上,這個 Rupert 就獨自溺死在台下的黑暗中。這時,另一個 Rupert 已經在數十米外觀眾席上出現,接受掌聲。然而生存下來的 Rupert,因有着進入機械前完全一樣的身體和記憶。就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複製品還是本尊。就這樣,表演要重複一百次,到底這是一百次自殺,還是一百次他殺?如果站在機器的彼方的人是被傳送了的話,這就是他殺,因殺了和自己完全一樣的人。是複制了的話,就是自殺了,那死了就的是本尊。但就算真相如何,已多次踏入機器裏的 Rupert 一定已經死了。因為當初試機時,彼方的自己已被槍殺。是傳送還是複製,本尊也是死路一條。活着的是不論身體與記憶也百份百完全一樣的人,本尊雖死,但 Rupert 尚生,這又是否事實?

如何才能斷定一個人是否存活 Survive,在哲學上是 Personal identity 的問題。傳統的 psychological theory 主張人的 personal identity 決定於心理的連續性 psychological continuity, 顧名思義就是人的記憶與性格取向是否連續不間斷的問題。 這是視人的精神才能決定人的死活之觀念。在這主張下,Rupert 不論表演了多少次,進行了上百次的殺戮,剩下來的仍然是其本人。因為其性格記憶在無間斷下地被忠實地承傳。

哲學家 Derek Parfit 在其著作 Reasons and Persons 卻舉出了另一個類似的思考實驗 thought experiment 去否證這 psychological theory 的 personal identity 觀。故事發生在未來太空時代,主角正要如常用瞬間轉移機器去火星。在一般情形下,機器掃描自己,把自己完美地複製在目的地,而留在原地的自己就會被分解消去。但這次旅程卻出了意外,正當自己成功地傳送致目的地火星後,留在地球的另一個自己卻没有被消去。平日如常地往返火星與地球的主角直致出了意外這一刻,才發現當中存在着自身生死的問題。

Parfit 的故事再進一步發展,原來壞了的傳送機對地球的主角作的消去過程開始了,只是沒有完成。對主角已作了小量分子層面上的分解,他的身體實際上已壞掉了。地球上的他只剩下十分鐘的生命。地球上的本尊的消逝只是延遲了一點,但事情引出的倫理處境卻截然不同。在火星上的自己因此與地球上的自己作視象對話。在火星的他要面對着彼方另一個懷着對妻兒同樣的記憶,同樣的關愛的自己。安慰說他的家人會受到與他所計劃完全一樣的照顧與愛護。將逝的他所有想繼續完成的事情也同樣會實行。因為在火星的他,就是地球上的他,兩人是同一人。然而到底在地球上的他,應如何看待自己的消逝?

回到這對宿敵的魔術兢賽,正當 Rupert 賭上生死作表演,將對手 Borden 害死,以為已得到最終勝利時。Borden 那個瞬間轉移的祕密才告揭盅。已死了的 Borden 突然出現報仇,中槍後 Rupert 才發覺原來他的魔術原理再簡單不過。Borden 一直也有一個孖生兄弟,看似簡單,但兩兄弟為表演付上的代價卻絕對不少。兩兄弟多年來每日輪流替換角色。今天兄是 Borden時 ,弟就易容扮成助手,暪過世人,更包括各自的妻子和情人。原來最成功的魔術表現能暪過觀眾,方法可以很簡單,只是簡單得叫人難以置信,最終連身為魔術師的 Rupert 也被騙了。

完全地複製一個人的身體與記憶,可能是較大膽的假設,但思考實驗就是要幫助我們撇除常識限制,去釐清哲學課題。Christopher Nolan 執導下的 Prestige 有着明顯的立場。從第一身的角度,原本魔術師 Rupert 已經死了。因片中主角顯然雖要勇氣去面對自己可能發生的死亡。只是不論事件重複一百次,Rupert也永不會知道本身的自己是否已經死了。 雖然在 Psychological theory 條件下兩人也是同一人。而 Derek Parfit 在太空人的例子中也指出,本尊與複製者是不同的,因一人已在火星,而另一人卻在地球。傳統定義上一個人的存活與死亡,是personal identity的問題。到底人存活與否是如何介定?Parfit 的觀點卻折然不同,personal identity 對他以言不是問題核心所在。而他否定的不只是 John Locke 式的 psychological theory。他還舉出其他思考實驗去否定笛卡兒的 dualism 和與本篇也有關係的 body theory 。而這話題將會在此系列文章上再談多一陣子,請拭目以待。

http://faith100.org/mIN0n

https://medium.com/culturetendo/舊事重題-死亡魔法-personal-identity-的問題-二-8f4d9463f1d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