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h斜桿奶爸
Slash斜桿奶爸

走到半路,驚覺人生是條不歸路,為了家人,使勁活下去,直到最後一口氣。

有錢人不告訴你,銀行不會想你用的一張卡

信用卡的市場佔有率很高,奶爸的老媽也有兩張,但內裏的魔鬼細節,卻不是人人知道

Photo by Erik Mclean on Unsplash

信用卡最先是英國人的產物,畢竟英國人比較講信用(誤..)

小時候對信用卡的理解,是身份的象徵,記得老爸說:「信用卡,尤其是美國運通卡,不是一般人可以申請得到。」

奶爸當時還未到弱冠之年,認知有限,一直追問什麼是信用卡,為什麼不用付現鈔,為什麼是綠色,不是一般人,那。。會是什麼人?老爸都有一一解說,可惜當年未能理解

時至今日,信用卡已經成為普羅大眾的消費工具,至於是大眾用信用卡來消費,還是銀行用信用卡去消費大眾,我們客後再談

因為今天要談的,是銀行預付卡

預付卡,其實也是信用卡的一種,中文不好理解,奶爸嘗試用英文Credit 跟 Debit 去解釋:

Credit Card — 又叫信用卡,用來消費時,就是向銀行借錢,一旦借了錢,就成了奴隸,誰叫你自己了簽名? 還未計那些永久豁免年費的附帶條件,打印出來,大概比旅遊巴士還要長,而奶爸肯定你一行都沒有看(奶爸也沒有看),而那些所謂消費回贈,大概比這文章所得的LikeCoin 還要少 (大誤..)

Debit Card — 也就是預付卡,你想消費就得先把錢放進預付卡戶口,大概是有錢人才用的卡(沒錢的人怎先入錢?所以用的人都假設有錢就是了),好處是不必向銀行借貸,沒有還不起錢的風險,而且有利息及真正的消費回贈,大概比這文章所得的LikeCoin 還要多 (夠了..)

想消費就得先把錢放進預付卡戶口,消費時就會想清楚,什麼是必須買,什麼是想要買,養成這麼一個消費習慣,未必會讓你富起來,但至少你家中的空間會多起來

簡單來說,美輪美奐的包裝,看似珍貴,伴隨製造虛假需要的迎新禮品,吸引大眾申請一張又一張的信用卡,教育大家不假思索,隨時消費,最後落入無力償還債務的陷阱,正是個中的魔鬼細節 (以為故事就在這裏打住?不,後著還有私人貸款,去幫尊貴的銀行客戶舒緩債務,計中有計,道中卻無道)

活了近四十個年頭,奶爸知道世上並沒有絕對的公平,但觀乎今日的金融體制,已經由”不公” 逐漸趨向 ”不義”

寫到這裏,奶爸想起當年家人提起信用卡的小插曲,話說有家人看了信用卡廣告後大叫:「這張信用卡,拿在手中一定有頭有面,真是好棒棒!」

誰知我老爸冷冷道:「有什麼比拿著現金有頭有面?」

最後是奶爸對金錢的理解:

  1. 要還的錢,不是你的錢 (信用卡,先使未來錢)
  2. 借來的錢,不是你的錢 (銀行貸款,財務公司)
  3. 未供斷的房子,不是你的房子 (你懂的)
  4. 不能用的錢不是你的錢 (定期存款)
  5. 清還債務之後的錢,才是你的錢 (債務包括兒女債)
以上觀點立場為奶爸養育女兒時之個人感受,不構成指導或邀約,請讀者自行分析,感謝閱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