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壹春菜
正壹春菜

Just Idiot!

不買Made in China是辱華?難道你心裡面難道就沒有點aBc數嗎?

一位名为“Matthew Scafidi”的用户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张哑铃公司的资料图,并评论称“这货上没有‘澳洲制造’标记,根据这一点以及售价,我猜应该是中国进口的?我要尽力回避中国产品”。该截图发帖人“Matthew Scafidi”系Jellis Craig Mitcham房產中介店长, 主要服務墨尔本东部的华人区Box Hill,Blackburn和 Forest Hill等地。
引發事件的原貼


來澳洲這些年,經歷過一次明目張膽的種族歧視。那是一次搭載兩名印巴裔乘客經過悉尼的UTS附近,突然右側上來的一輛車裡面坐滿了白人小年輕,對方把車窗打開對著我們車上發出了類似猴子的喊叫聲和做出挑釁的手勢。由於剛好我車是在左轉道,他們是在直行,我們和這種明顯的種族歧視行為在短短幾秒裡面就分道揚鑣。此時我從後視鏡看到後座的乘客明顯感受到冒犯而陷入死寂當中,我一邊轉彎一邊打趣和他們說: Human being are all the same. We have two eyes and one asshole, but if anyone does has two assholes , then that boys must be another one. 話音剛落,後座兩位客人不顧儀態,一起發出爆笑聲,笑到前俯後仰,還一度到失聲。

人決定購物行為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的因素無非兩個:一個是價格,另外一個就是質量。人不會為了純粹的低價犧牲質量質量,也不會為了優質產品過份溢價價而買單。我不去揣測Mattew Scafidi的評論是否有內涵,他的確在購物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決定買什麼,不買什麼,這是一個純個人喜好的問題。至於他分享在社交媒體,也是他的自由,至少他沒有要求別人一樣和他一起不買某樣東西。這好比我原來很不喜歡韓國的現代汽車,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就是它的logo就是一個“風中搖曳的本田”,特別山寨的感覺。直到我開上非常歐洲化的i30,我才感受到了現代汽車的進步,逐漸減少對這個品牌主觀意願上偏見。是的,這是一種認知偏見,是由信息的局限性所引致。所以我更傾向Mattew對健身房的槓鈴品論,是對Made in China有偏見,而不是種族歧視。

那Made in China在消費者眼中是怎樣的一種觀感呢?這和Made in Germany, Made in Japan, Made in Australia又有什麼區別呢?

德國和日本製造,在上世紀80年代剛剛步入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裡面,他們代表者的是一種優質產品的保證。家裡面但凡三大件(電視/電冰箱/洗衣機)有索尼/日立/松下/夏普/西門子這幾個品牌,那說明的是生活品質有了質的飛躍。我家裡面就有一把父母結婚時候收到的結婚禮物,日立牌的搖頭電風扇,它毫無事故且非常安靜地運行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而後來在澳門買到原產日本的索尼18寸彩色電視機,也用了超過20多年。而過去10年非常熱門的澳洲保健品/奶粉/羊毛製品更是滋養了一大批中國新移民的跨國貿易生意,而巨量的需求90%以上來自中國內地。最鼎盛的時期,悉尼Burwood市長達一公里的主街上70%店鋪,全都是中國移民開的代購店,裡面所有出售的產品全都是發往中國,難得見本地人進去購物,這仿佛就是香港彌敦道黃金首飾一條街的翻版。這說明了一個簡單明瞭的道理,好東西,價格合理,就是消費者心之所向的地方,純市場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

Made in China是這個市場規律的一體兩面:在成本低廉的快消品種,性價比高是最重要的選擇。中國製造的小商品對於全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如果價格只有原來的10%,即便質量只有原來50%,這依然是一個合理的選項。正是有這樣的一個需求,Made in China在過去的10幾年發展成為了一個平替物的代名詞。而這一切,得益於的是全球化的進程,以及中國的人口紅利和低人權優勢。不少人會認為美國人推動中國入世無非看中的是中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以維持並且擴大商品利潤率,擴大商品佔有率,從而壟斷商品市場,讓資本主義繼續奴役全世界人民。但大家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單且有力的事實,如果讓一個人口佔全世界將近1/5的國家一直游離在世界的文化和貿易之外,而且一直處於落後貧窮閉塞愚昧的階段,這對於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不穩定因素。當人類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以後,終於學會了如何解決彼此紛爭,那就是在矛盾當前,與其動手,不如動口,能實現彼此價值觀相近就是最有效和平相處的方式。在美國的理想計畫中,促使中國加入世貿,把中國社會發展納入到全球文明發展之中,除了擴展生意,更重要的是把世界的文明差距縮窄,透過解決經濟問題提高民生質量,共建和諧人類社會。當然,現實中的美好願望,最終都在Covid疫情爆發用以後,敗給了意識形態之差。莫論那些讓你感覺到紛繁而又無法解開的種種迷霧,不能改變的一個客觀事實,就是因為瞞報導致了Covid 19的全球蔓延,顛覆了全球化的秩序和進程。而“誠信”二字,就是現在目前Made in China面對的全球困局。

Mathew Scafidi對Made in China的評價,本質上和評批他是種族歧視的人沒有什麼差別,都是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對自己感覺不舒服的事物下結論。當Mathew提出要avoiding Chinese product時候,有多少人會去問一個為什麼?是因為價格原因,質量原因還是更多不同緯度的原因?當有人提出Mathew是種族歧視,又有多少人去把他發表的言論做一個清晰的分析證明其所言辱華。更搞笑的是一個Matthew的華人同事發朋友圈批評他的言論,我就想問,大哥,你賣澳洲房子給本地華人客戶,和你同事表明立場不買中國製造產品有什麼前後邏輯關係?難道你賣的房子也是Made in China?如果有一天Matthew說不買承接了大量中國製造業務的越南/印尼/馬拉西亞製造產品,那是不是也要出來分別在以上國家的移民後裔圈子表示對種族歧視的憤慨?在此次事件中,締造這一切的依然是人類的偏見,是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結果,而打破信息壁壘的唯一途徑,就是實現信息流動的自由。而Made in China在製造並實現了商品的全球化的同時,也高度控制了信息的自由,對內外同時製造空前的信息差,操縱輿論導向,製造緊張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受辱的歷史進行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在這樣的一個閉環下養成了大量所謂“辱華”的條件反射,缺失的是有獨立思考和判斷力的大腦。Mattew式的言論和表達,他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是是最後一個,那些經常動不動就說別人辱華的工具人,難道你們就沒點aBc數嗎?

無腦工具人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真的只有兩隻眼睛和一個屁眼,如果你有多一個,那只能說明你就是那個Asshol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