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俱樂部
原獨俱樂部

我們是原獨俱樂部。政治上主張台灣原獨。運動上堅持自然主權和歷史正義。智識上強調複數方法與複數觀點。關心所有與原住民族有關的課題。我們也是文化橋樑的建構者。

原獨要聞|原權議題在 COP27 流於表演・折斷棕櫚的氣候變遷影像

代表們表示,這次會議開始時,將原住民議題納入討論,顯得很有企圖心,但到了會議晚期,因為許多重要議題並未達成共識,各國就開始妥協。最後達成的協議在碳補償市場方面,對於原住民人權保障少有著墨,整體而言,原住民議題受關注程度還不如 COP26。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和年尾倒數:距離冬至還有23天,距離年尾還有33天。

  • COP27:原權議題流於表演,受重視不如去年
  • 歷史上的荼毒:荷蘭探險家「發現」塔斯馬尼亞
  • 氣候變遷:折斷的加州棕櫚
Source: Rick Bowmer/AP

COP27:原權議題流於表演,受重視不如去年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是最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人群,雖然總是不受國際重視,還是年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試圖將原住民的聲音傳達給決策者。今年參與氣候大會的原住民人數高居歷屆之冠,有超過三百名代表參加,並且呼籲各國應該將保護原住民人權納入決議。

代表們表示,這次會議開始時,將原住民議題納入討論,顯得很有企圖心,但到了會議晚期,因為許多重要議題並未達成共識,各國就開始妥協。最後達成的協議在碳補償市場方面,對於原住民人權保障少有著墨,整體而言,原住民議題受關注程度還不如 COP26。

這次氣候大會決議設置「損失及損害基金」,也就是由富裕國家提供資金,最為較貧困國家的財務補償,以彌補過去富裕國家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惡果。原住民非常歡迎設置這項專款基金,不過實際上這基金如何運作,哪些國家能夠獲得補償,都還有待進一步商議釐清。

與會原住民代表表示,設立「損失及損害基金」,堪稱氣候變遷大會的歷史性突破,只可惜各國對於原住民議題的態度還是「表演」的成分居多。

Source: The Guardian

歷史上的荼毒:荷蘭探險家「發現」塔斯馬尼亞

①⑥④②|①①|②④

1642 年 11 月 24 日,荷蘭探險家塔斯曼(Abel Tasman)抵達日後將以他命名的塔斯馬尼亞島。

自從 1936 年袋狼滅絕,袋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動物,有「塔斯馬尼亞惡魔」之稱。袋獾在 1941 被公告為保育動物,但在 1990 年代遭遇袋獾面部腫瘤病侵襲,受感染袋獾在 18 個月內的死亡率高達 100%,據估計袋獾整體數量因此減少了 20-50%,於 2008 年被列入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氣候變遷:折斷的加州棕櫚

人是視覺的動物,影像刺激最能強化政治訴求,而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北極熊受困浮冰的影像,但這不是氣候變遷的全貌,世界各地許多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只是我們未見得看到那些震撼影像,即使看到影像,我們的反應也會因為地理和心理因素而有親疏不同。

下圖是美國加州的棕櫚樹,因為乾旱而夭折。加州是台灣人熟悉的地方,對於加州有一定的心理印象。像這樣與一般印象相反的影像,就有可能讓人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

Source: Lucas Foglia/AllAboutPhoto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