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詩人
產品詩人

記下澳洲文化,產品與科技的二三事 我的Medium:https://claireandproduct2.medium.com

科技公司為何能吸引到這麼多年輕人?

有人說科技行業是新華爾街,吸引了很多追求名利金錢的人,早前就有新聞報道美國科技業的平均工資達到十萬美金以上,而這個數字在大公司(FAANG)遠遠不只於此。但其實除了工資,我覺得科技公司本身文化上是非常吸引年輕人的。

踏入一間科技公司,第一感覺就是充滿年輕活力,會議桌是桌球桌,辦公室裡很多沙發,公司活動是搖滾音樂派對,同事文字溝通都是很直接(經常有F Word)。一些比較資深的經理可能也只是四十多歲。開會時大家都很放鬆地開玩笑,玩得很放,比較fun的。這其實也是行業結構造成,新興行業裡年輕人上位的機會較大,尤其是Start-Up,很多高層其實年紀也不大,而且為了保持創新,吸引有才能的年輕人加入公司,高層也會刻意保持著這種Fun Culture。

另一個特點就是很少辦公室政治,在很多傳統公司裡,升職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當整個行業都在增長,所謂的"Grow the pie",升職只是能力問題,而不會排資論輩。大家也不需要玩政治來升職,要是在現公司升不了職就跳槽吧,而且一些搞技術的工程師可能連說話都不喜歡,更別說玩政治。也因為跳槽容易,大家不會綁手綁腳,有意見就會很主動的提出來。

比如之前有一個同事跟高層頂嘴,事後跟我說:「我為甚麼怕說真話,最多他開除我,我兩天就能找到新工作。」因為人才短缺,高層都不會擺架子,公司整體氛圍很平等,大家都講實話,做實事。當然如果到達高層,那無論甚麼行業都有政治,但在中低層,真不存在站隊一說。

第三個特點是自主性高,在科技行業有一句說話: "fail fast, learn fast"。這也是行業結構的結果,因為軟件開發成本較低,只花費人力資源,所以容錯度較高。為了保持開發速度,團隊能夠自主做很多決定,不用等經理的Approval。這做決定的速度自然較快,更有利員工發展。但像很多傳統企業,一個項目需要高額資金投資,比如你建一座大樓,沒辦法應用軟件開發的方式。因為試錯成本實在太高,很多決定都必需要審慎處理,也因此需要經驗較豐富的高層來做決定(這也是Agile和Waterfall的思維,以後有機會再開文講述)。

比起一般銀行和Consulting,科技企業比較傾向於「內向文化」。很多非科技公司都是由一些MBA出身的職業管理人領導,而高層也傾向提拔像自己的人,一些很外向很會講話很有魅力的人,導致從上到下公司文化都很外向,我便聽過在銀行的朋友說:「會做事不如會做PowerPoint。」而科技公司有很多工程師性格都比較內向,尤其是創辦人本身是工程師的公司更會擁抱這種內向文化。像我公司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的會議室都是以星球命名(導至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會唸會議室的名字lol),而銷售部佔據的樓層會議室則是以海灘命名,文化差異可見一班。

而最後是我最喜歡的一點,科技公司都很喜歡講Mission,講述我們作為個人,作為公司對世界的改變。雖然聽起來很虛浮,但公司會要求員工把自己的文化和Mission實踐到每天工作上,像我作為產品經理,做決定時都會想這個項目會不會符合公司的Vision,而Google的"Don't be evil"更是相當有名。雖然我不太明白這個文化的來源,而且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其實也違背了它的初衷,變成了一間為了金錢可以出賣客戶的企業,但這種改變世界的文化,吸引了很多其他行業的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