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
Cindy

大陆高校生,新闻系。

【北方人在广州①】下一站,东山口

来广州之前,偶然看到东山口因为建地铁要拆迁改造。此事在广州本地曾引起讨论,因为东山口是老广州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存着很多历史遗迹。争议许久,后来政府给出的意见,是陈树人纪念馆和越秀图书馆保留,需拆除车站建设范围内的房屋。

趁着这里还保留原样,我想来看一眼。作为一个生长在西安,大学在成都的北方人而言,广州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都十分新鲜。虽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同一国家,大街小巷的共产党宣传标语没什么两样,可置身于此,总有一种踏上异国他乡的时空转换之感,十分有趣。

烈士陵园地铁站到东山口的路上,很有广州气息的街景。
低矮的老建筑挂满了衣服,高大的写字楼挂满了空调机。
一栋很老的住宅大厦。在广州大厦作为住宅很普遍,它们临街,楼下有门禁却无小区。在北方,老式住宅一般坐落于大院。
“光华”…想起了我在成都所就读的高校也有“光华校区”
这种电车,在家乡西安早已成为历史。
广州给我的感觉是永远是摩登与古老的交织。大概是因为发展早的缘故,很多高楼已上了年纪,因此别有一番风韵。在更小的城市,无论是西安还是成都,高楼所代表的永远都是“新”。
东山口的地铁站被打造成了一个时光隧道,墙面上绘满了东山口的历史,和手绘建筑。下午一点时隧道里人不多,有一位音乐人在此演奏。时光与音乐交织,十分动人。
东山口的报刊亭
东山口的报刊亭

来广州之后拍的最多的便是报刊亭。记得小学初中我总喜欢把零花钱花在报刊亭,小学时买《童话世界》之类的儿童读物,初中时热衷于看时事政治类的杂志,如《博客天下》《凤凰周刊》《新周刊》《人物》等等。报刊亭几乎见证了我思想的启蒙。高中住校几乎与世隔绝,毕业后发现西安的报刊亭被拆掉不少。上大学在成都,我也很少看到类似于报刊亭一样的东西。我一直以为,纸质杂志以及它的线下售卖点,消失或许是必然的,残酷却现实。直到我来到广州,才发现它依旧生生不息。

东山口街景
东山口街景
东山口街景
东山口街景
墙上的招贴画,留存在童年的记忆。
东山口街景
东山百货大楼
广州市第七中学坐落于东山口附近的小路上。
基督教东山堂
基督教东山堂
1979年,或许对于中国宗教界来说都像是“终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或许他们也想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基督教东山堂历史展览
东山堂已有圣诞气息
东山堂里,父亲和玩耍的小男孩。

因为我疏忽大意,或者本身对基督教没有很大兴趣,此行我并没有规划前往东山堂。然而在东山口附近闲逛之时,我看到路边很多人向内走,原本安静的街道在那里却有些热闹,便驻足观看。在我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猜测它或许是一个展览的时候,门口的工作人员招呼我,“可以进来看看”。我意识到这是基督教堂,我说我不是基督教徒,他便带我走到旁边的“游览通道”。我虽对基督教无感,却对这些事物有天然好奇,便应邀进入。那位工作人员带我介绍基督教的历史,这座教堂的历史,问我是哪里人,还向我介绍成都和西安的教堂。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游览,大多数人已在教堂内参加礼拜,这位工作人员便带着我一个人几乎是走遍了教堂的整个院落。快要结束之时,他的对讲机里有人在叫他,似乎是又有一批来参观的人需要引导,他便留下我的联系方式离开了。

虽然我也很清楚,基督教堂的工作人员尽心尽责地带领我们参观时应当的,这是专业服务,也是在传播教旨。但我还是被这种态度打动,冷热恰到好处,也不会强行推介宗教。对于外人而言,这让我对他们多了一份尊重。

东山口的民居,周围游客熙攘。
东山口的民居
在东山口拍照的年轻女孩。
坐落在东山口一角的“中国特色”
住在民居里自娱自乐的小男孩
路边打牌的中老年人
东山湖公园
在松山湖公园遥望广州塔
东山湖公园

目前计划在广州待三个月,希望能借此机会多走走广州的角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