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erickYeung
FrederickYeung

新聞、時政及科技的專欄作者,以最快時間解讀當今局勢,分享新科電玩心得。

我和壹傳媒與《蘋果》

《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在今天結束歷史任務,光榮結業。兩份刊物見證了香港由英治末期到中共治下的急劇轉變,印證了「五十年不變」為一紙謊言。

《壹週刊》創刊時,我還是一個小六學生,但家大中親友已每期購閱,當時雖已每天閱讀《明報》,但對《壹》的路線卻不太了解,只知道每週我都會幫家人到地利店去拿取訂閱的《壹》。逐漸地開始了解該刊在專題、專欄及娛樂報道的風格。但當時看得最多的,卻是雜誌開首的投訴版。《壹》創刊後不久,對家《東周刊》創刊,香港進入「雙周年代」。

《壹》創刊後兩年,某天路過樓下報紙檔買《星島晚報》時,發現有一本售兩元的雜誌創刊,刊頭是《壹本便利》,這本雜誌最初期無甚可讀,只是把分類廣告出版為周刊,加上採用了《壹》的報頭,一看便知是《壹》附屬品。《便利》其後逐步發展,成為一本專走年輕人上班族路線的周刊,內容包括時事、娛樂、專題及校園,另加一本《壹本通》、《交易通》和《青雲路》的分類廣告,逐步在市場上打響名聲,連對家也要創辦《東Touch》迎戰。

到了1995年,壹傳媒兩本週刊氣勢日如紅,《壹週刊》和《壹本便利》在銷量上互相競爭,每期各售近20萬本,當中《便利》其中一期以彭督愛女彭雅思為封面的一期, 成為該刊銷量最高的一期,更超越大哥《壹》,該期封面更被鑲起掛在《便利》的會議室。

當年,《蘋果日報》已在《壹週刊》預告出版,並刊登招聘廣告。當時我才中五考完會考,閒時沒事做便在想為《蘋果》寫點意見,並直接寫給黎智英。豈料黎智英竟然親筆回覆我這個小子,並請我致電他的秘書Samantha。我致電後才知道黎智英要邀請我參加《蘋果》創刊前的讀者會。於是我便走到《蘋果》位於長沙灣製衣中心6樓的第一代總部,出席該報的讀者會。當天會議主持便是摩記何國輝。會上每人都獲發一份未出街內部試版的《蘋果》。我們要在限時內細閱報章各版內容,然後向何先生提出批評及意見。我很記得當年試版中的「豪情夜生活」版,是兩大個跨版,刊登了數名東洋美女的相片,結果在座者認為太超過了,結果正式出街時豪情版只得一版!我記得當時有問過《蘋果》出刊時會否有專欄版,何說一定會有,結果便有了名采版。其後我還在創刊前出席多一次讀者會,每次出席都有500元交通費,對當時的我實在是不少錢呢。我出席完讀者會便立即用錢來買了郭富城純真傳說的大碟。

可能我當時年紀輕,又加上我自己都發言很踴躍,會後我向何生介紹自己,換了一張他的名片,然後我問他有沒有機會到《蘋果》當暑期工。在經過數星期的安排,他安排我加入《便利》當了兩個月的暑期工,月薪有6200元。

上班第一天,搭工廠𨋢到製衣中心11樓,沒有reception,只得一扇大門,內裏便是《便利》編輯部和周刊的製作部。當時的《便利》由Norman Chan 陳亮瑜和Jeff Lee李永康帶領,我當然不會直接向他們匯報。我記得我一上班便被安排處理讀者投訴,上司是Carrie Liu和Ling Shum。而坐在附近的同事負責便利新聞眼欄目,專門寫一些都市趣聞之類。其後我還有一次被同事邀請試玩刀疤化粧產品,相片更被刊登在封面一角呢。其後,我又有機會協助廣告特輯部,跟隨編輯林子茵學寫廣告特輯,我還記得我有機會為一家酒店的自助餐寫了一篇名為「環球美食Salad 吧」的稿件,並刊登在《便利》。另外,我也要負責收集影評家的評論刊登在電影資料版。我還記得我還要負責編輯一年一度的放榜特刊,打去每家學校查詢中五重讀和中六學額,對稿對天光,下班竟然是翌晨八時。雖然辛苦,但卻十分享受,可能是第一份和傳媒有關的工作吧。而在這份工作期間,我跟當時的打字員Ivy學識了中文打字,算算看,我的倉頡輸入法上手至今已26年了。

到了中七畢業那年,我又回到了《便利》當暑期工,今次上班的地點換成將軍澳工業邨大樓的三樓,我記得我坐的位置是對著中庭位置,那條樓梯實在很型。當時我仍然為壹本通團隊效力,除了負責放榜特刊,還有要幫忙《地圖王》的校正工作。不過當時的《便利》的風格已走向偏鋒,個人不太認同,加上不少認識的同事也離開了,也就少了一點歸屬感。

在歷經兩次暑期工之後,我便沒有再為壹傳媒工作過了,但在《南華早報》工作時,曾親自訪問了黎智英,他向來說起被廣告商杯葛的情況,以及動新聞初出時的大計。

我個人一直堅持每天購閱《蘋果》上學上班至今,目睹《蘋果》的成長,也見證著報章發行受網絡打擊而急跌。當然,我沒有想過《國安法》會凌駕了《基本法》保障的新聞自由,把《蘋果》判了死刑。

今天,大家都傷心得無法言語,上天也一直在下雨,為《蘋果》送別。但我相信,《蘋果》總有一天會在某處復刊,大家努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