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关于两岸用语的一点随想

如今,总是感叹,那一辈“外省人”活跃的年代,两岸处于隔离状态,但语言上、习惯上的联结,比如今这个看上去共融、互通的时代,仿佛还要紧密得多。那时候,政治是政治,亲人是亲人。现在,为了政治,亲人都能反目。何况,也没什么亲人了。

五一小长假中。

其实想写下来这句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连假”,要不是经过“百转千回”,就脱指而出了。

之所以有百转千回,也是因为经常看到有人说要警惕台湾用语大陆化。我每次看到这样的说法,都想说很多大陆用语也台湾化了呀,但总是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例子,只好做罢。

当然,“连假”这个词在墙内是没什么人用的。我第一次在facebook看见台湾人说228连假,根本不知道是啥。请教后才明白,就是我们的小长假或者长假。但那时候我的好学程度仅止于此,228是啥没记住,只记住了连假是啥。

写到这里,想复习一下228,但命运就是这么鬼使神差,google搜索罢工了,连续几次都是“该网页无法正常运作”,换了服务器也不行。

只有用bing,搜出来的还是百度百科,如下: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于“台北天马茶坊”的街头查缉私烟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之后人民开始围观,警员想掏枪驱逐围观群众,却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送医次日死亡)。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要求交出罪犯,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现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后台湾紧接着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

百度做为信源,在我这里排名末尾,所以也就看个大概。

说回来两岸用语这件事。

有次,我问@戰地島民KMnese ,是不是台南的出租车上有卡拉OK装置,可以想唱就唱。没错,我就是看了《孤味》起的疑惑。结果他的回答是:

租車那是包下遊覽車出遊吧  很多遊覽車都有這種服務啊  陸客團也很愛唱 

我初时以为他看漏了一个“出”字,补充提问,我说的是“出租车”,不是“租车”。然后马上意识到,台湾人民的出租车,都叫计程车。大陆倒是两种叫法都有,但台湾人没准不知道什么是出租车。然后我还想到,这个问题我早在问岛民之前就在@吳郭義 主席为首的“党部”群组里公开提问过,也没得到回答,没准也是因为群里的大陆人不知道答案,而群里的台湾人,看不懂我的问题,哈哈。

也不知道看这篇的诸君里有没有台南人,有的话麻烦帮我解答一下,这个小小的问题,困扰了我好几个月了。

讲真(对了,我有时候也会脱口而出“讲真”这个台湾用语,因为就是比“说实话”效率高。),计程车里有卡拉OK还(这也是我从台湾人学来的词)体贴的,但假如我是司机,会很头大。我是个偏安静的人,共公场合恨不行屏息静气,经常被地铁里的抖音声烦得不行,也经常在电影院制止别人“讲解”剧情。要是拉个像陈淑芳奶奶那样的乘客,会影响我开车,对安全不利。

在港台文化强势输入的那些年,大陆人是以学港台腔为时尚的,虽然偶有批评声音,认为做作,但并没有上升到怎样的高度。如今,风水轮转,很多港台演员来大陆拍片,他们会为自己的台词发音着急,观众看着也会出戏。

久而久之,他们的很多用语都会改变,这些改变也会带入到生活当中,带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不只是演员,还有两岸交换的打工人。这是自然演化,我认为。除非建个隔离墙,老死不相往来。

有时候觉得,影视行业原来流行配音的,现在怎么就没了。中国的方言电影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听着演员蹩脚地学说别人的方言,也是种折磨。

前两天看了《军中乐园》,那个时候金门岛上说什么话的人都有,陈建斌说蹩脚的山东话,万茜讲普通话和上海话,陈大发、阮经天是地道软糯的台湾国语,还有四川话,台语等等,一点都不违和。最早看的《孽子》也是。只是那时候不大懂得这些历史背景,也没有做太多联想。如今,总是感叹,那一辈“外省人”活跃的年代,两岸处于隔离状态,但语言上、习惯上的联结,比如今这个看上去共融、互通的时代,仿佛还要紧密得多。那时候,政治是政治,亲人是亲人。现在,为了政治,亲人都能反目。何况,也没什么亲人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