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星人
貝星人

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不想移民又要走

(编辑过)
人生有幾多身不由己?

習慣說

這一兩年,我們多了很多新習慣。

習慣了戴口罩出門;

習慣了晚飯不外餐;

習慣了在家工作;

習慣了視像會議;

習慣了有苦自己知,不忿不平亦有口難言;

還有,習慣了跟親朋戚友一一道別,然後江湖(網絡)見。

有人想走,有人想留。

有人很想走,但走不了;有有很想留,但留不低。

人生總是充滿矛盾。

又一個

朋友申請 BNO visa,只一星期就獲批簽證,相比我這第一梯隊申請後要等了數個月才知結果,現在批核流程十分快。

朋友:「彷彿申請就一定批。」

Why not?

「救生艇」自然是容讓有需要的人上船求生,若非不合資格或有不良紀錄,一般良好巿民只要交妥文件、付足費用,獲批核實屬合理期望,只是快慢的分別而已。

另一位朋友立即道賀,恭喜她可以去英國展開新生活,但她卻不領情。

朋友:「Sorry,我一啲都唔興奮 。」

我隱隱覺得不妥,反問她其實考慮清楚了沒有。

我:「其實你諗清楚未?」
朋友秒回:「完全未諗清楚,但呢世都唔會諗清楚。」

離開前半生成長的家鄉,下半生前往外地展開新生活,不同的氣候,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環境,還得放棄在香港的事業與前途(錢途),告別親人與朋友,即使有家人同行,但總不可能所有親朋戚友一起走,離愁別緒幾乎是必然的。

我:「呢個係一個好大嘅決定,唔好走咗先後悔。」
她:「未走都後悔緊,只係『需要』走,而唔係『想』走。」

我明白離鄉別井的忐忑,雖然我本人沒有太多顧慮下「走咗先算」,並無太沉重的離愁別緒,也可能兩袖清風,無人無物無錢無樓,走得相對輕鬆,但對於朋友如患上「婚前恐懼症」一樣的「移民前恐懼症」,我多少也替她擔憂。

人生是自己的,去或留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也沒有「寫包單」說離開了就生活一定更快樂,也沒有人說留下來的就再沒有開心的權利,一切都是自己抉擇,按自己所需所想去做決定,然後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擔結果。

如果未離開已然肯定會後悔,已經十分清楚自己不想走,那這個決定究竟是否真的讓自己有更好的人生?


各人有各人的難處

朋友:「有家庭、有細路,考慮嘅就唔係只係自己,我老公一家都好高興。」

她一句表明了自己的難處。

當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個人就不再是獨立一個個體,所有事情的考量都以「家庭」作為單位,當大部分家庭成員都希望移民,獨獨你一個想留下來守,就會變成不合群的一個。

去或留商議的過程中不斷出現意見分歧,很可能會由討論變成爭論,如果互不退讓,分分鐘釀成家變,但若果其中一方在不情不願之下退讓呢?就好像我的朋友那樣,面臨生命中重大的轉變,亳不興奮,擔憂之餘,更多是抑鬱。

為了成全家庭而犧牲自己,很偉大,但當我移情代入時,我會怕失去自由而恐懼。連人生莫大的決定都不能隨心,這又是怎樣的人生?不過,當然我理解當有所愛的人在眼前,可能這些人比一己的想法、喜好更重要。

做人很難呀!

是誰叫我們這一代的香港人要面對這種人生艱難呢?小心地滑喔!


離開以後

轉眼間,離港已五百三十六天,不知不覺已在英國生活了一年半。

很多人問我習慣了沒有,我一般回應都是一開始已很習慣了,總的來說,我沒有甚麼適應期,一直都自覺在這邊活得蠻自在(就係窮啲,但又生活到)。

至於還有待適應的事情,想必是再多的時間我還是不可能完全適應,但亦早已接受了(諸如乜鬼嘢都慢吞吞、啲人做嘢俹簁、亂糟糟、污糟邋遢⋯⋯)。

至於有沒有鄉愁呢?老實說,有,但不多。

我很清楚自己為甚麼要離開,這幾年人人都說「初心」,「初心」二字幾乎被用到爛了,但勿忘初心、毋忘初衷是很重要的事。想想自己當初為甚麼撇下一切來到英國,我做到了,又得到了我想要的生活,即使不完美,但是可接受。如果記得自己當初為可要走,就知道自己也沒有回頭之路,既然是已分的手,多想已無益,這是感情世界給我的人生啟示。

又,曼城是一個蠻容易去適應新生活的地方。

飲食

吃點心,有。

乾炒牛河,有。

西多士,有。

紅豆冰,有。

凍奶茶,有。

打邊爐,有。

還要奢求甚麼呢?

如果對中式港式飲食有太大情意結,台灣就肯定比英國好。但對於我本身對中菜沒有太大偏愛的人來說,這裏的中式港式餐館已夠多了。


親朋

至於朋友,一年半過去了,有些朋友會慢慢淡出,鮮有再交談,但亦有些朋友是隔天總會有短訊來往,間中也來一趟視像見面。人生至此,早已明白總有些人會是人生中的過客,來來又去去,留下來的就更加是真朋友了。

而我在英國也有結識新的朋友,未必很多,未必很熟,但也還好吧!成年人的朋友是貴精不貴多,而新世代的朋友亦不在乎朝朝暮暮,間中問好也很好。

金錢

錢,早預料起初一年積蓄會直線下降,始終在另一個地方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必然有很多開銷,而且最初沒有工作,後來有工作亦收入不高,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大半年過去後,又遇上英國通貨膨脹、油價飆升、水電煤大幅加價,對於錢一天比一天少,肉赤到有點麻木。

但相比起很多人,我還是好好的生存。

有居住的地方,有工作和收入,有車有狗,有美食有娛樂。錢,永遠越多越好,但永遠也不會夠多,夠用已很好了,我並不貪心,日子有一天能過一天也不壞,雖然我心裏有時也會為未來的日子擔憂。錢,無疑能帶來安全感,而無錢確實會不安。


不後悔

一年半過去了,我並沒有後悔當初做的決定,我自覺自己在英國生活身心比在香港時健康。

有得必有失,人生中的必修課,但相比起失去的,我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自由、不窒息的空氣。

但我不後悔,又不代表其他人也不後悔,這亦正是我對友人的憂心。老實說,當初臨離別之際,縱然內心千言萬語,但興奮多於不安,離愁別緒不濃,即使一年半後依然未有嚴重鄉愁,思鄉倒是有,愁不在思念,而在我城崩壞。

但我的朋友未走已然有「移民前恐懼症」,我實在難料她到英國後是以怎樣的心情展開新生活。

做人未能隨心所欲既是可悲,又似是人生常態,但這就更可悲了。

祝願大家不論去留,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片天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