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星人
貝星人

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陳年廣播劇《我心不死》

(编辑过)
劉德華、陳慧嫻擔綱主演

一日兩夜一口氣聽完整整 37 集的廣東話廣播劇《我心不死》,一齣 1995 年在商業電台叱咤 903 播出(蘭西夫人劇場),由劉德華和陳慧嫻擔綱演出的陳年舊劇。

這是我第一次聽廣播劇。對,是第一次,人生中第一次聽廣播劇。

我一向是視覺探索、情感主導的人,很少不用眼睛下只用雙耳去聆聽,考試最不喜歡、最沒信心的也是 listening, 我從來都沒有聽電台的習慣,所以自然沒有聽過廣播劇。

聞說這齣《我心不死》當年大受好評,聽眾天天收聽追劇情,而我亦一集接一集一口氣聽完 37 集,廣播劇初體驗來說算是不錯的經驗!


劇情簡介

認真勤奮的香港警察(哈哈哈)賀政(劉德華飾),在 1994 年 11 月 3 日生日當晚,和女友唐紹蕙及其他朋友一起打邊爐賀生日,不過因為工作關係,他要提早離去,而女友卻在當晚被變態殺手殺害身亡,而張海藍(陳慧嫻飾)翌日凌晨接受了換心手術,她的全新心臟就是唐紹蕙的心。

賀政決心找出真兇,他與張海藍卻好像上天刻意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偶遇,而張海藍充滿他那死去女友的影子,同時張海藍亦好像被一股神秘力量引導下揭出誰是真兇。

主要角色

  • 劉德華 — 賀政(CID 警察)
  • 陳慧嫻 — 張海藍(完成換心手術的康復病人)
  • 邱蕙堯 — 唐紹蕙(蕙蕙)(賀政已故女友,被變態殺手殺害)
  • 歐陽德勛 — 黎浩程(見習醫生)
  • 黄鐵雄 — 屍王(資深探員)
  • 鄒淑卿 — 海藍母親
  • 關龍 — 莫 sir(賀政上司)
  • 劉沛龍 — 阿傑(年輕探員)
  • 黃仲凱 — 沙翁(探員)

這套廣播劇後來更改編成大陸電視劇《黑煞之我心不死》,由譚耀文飾演賀政,楊恭如飾演張海藍。知道電視劇由楊恭如飾演張海藍一角後,立時在耳中泛起她的刺耳「雞仔聲」,與陳慧嫻的一級靚聲產生極大對比。當然,譚耀文也很難跟劉德華比較,廣播劇的陣容級數實在不只高電視劇一班。



第一次聽廣播劇,第一次用耳朵追劇,聽完《我心不死》後有以下初體驗感想。

只用耳聽也可引人入勝

一直覺得只有聲音而沒有畫面的收音機世界很沉悶,難以令我專注投入,但原來只有聲音的廣播劇就如小時候聽大人說故事一樣,雖然沒有電視機提供畫面,但耳朵一邊聽,腦袋就會即時「腦補」畫面,尤其是廣播劇的劇本特別仔細的描繪細節,不論是主角身處的周遭環境、男主角身上的衣飾,還是女主角言談間的眼神與表情,劇本對白都交代得巨細無遺,腦海中的畫面就變得十分豐富,充滿想像空間。

另外是一些特別音效,平時看電視電影未必會留意。譬如每逢主角勾起過去的回憶,總會有同一的、帶點靈異感的背景音樂出現,讓聽眾很習慣地知道這劇情與男主角死去的女朋友有關,即使沒有畫面,單憑雙耳也不難地跟隨劇本穿梭過去與現在。

一把靚聲可以令人很沉醉

顏值是王道的世界裏,我們對別人的第一印象與最深印象都是外貌,當然也有些聲迷是特別留意別人的聲線,而我一定是前者,用眼看人。

我當然知道劉德華和陳慧嫻是甚麼長相,不過還得說一句只聽聲音時更覺陳慧嫻的聲線實在很圓滑甜美,令我很想一聽再聽。至於劉華⋯⋯和電影中的他一樣,不是不好,只是有點造作,有點過火,不是我杯茶。

不過,當紅四大天王之一的劉華可以唱主題曲,吊高半度的歌聲每集片頭播,反而靚聲兼真正唱家班的陳慧嫻只能唱插曲,播放率也不高。

劇情不賴,老套又懷舊

劇情事有點土,不過想想這是接近三十年前的廣播劇,又不能過於抨擊了,至少 2022 年去聽這個 1995 年的故事,我還是有追聽的意欲,那已算很不錯。

男女主角之間那種含蓄固然已是「古物」,角色的對白現在聽起來也很懷舊,而 1995 年所描述的生活更是上世紀的生活,讓人感覺世界在二三十年間真的變化很大。

譬如說,劇中的人有任何事情都是打電話,而且大多是打家庭電話,而不是手提電話,找不到一個人時就只能乾急,不似現在我們如同隨身有個跟踪器,隨時隨地被找到!劇中當 CID 的男主角賀政還在用 call 機呢!

又譬如說,警察查案找店舖名字會翻「黃頁」,女主角會上圖書館翻看昔日報紙,女主角的媽媽還會校時間用錄影帶預錄節目,還有說笑打電話去 173–173–173,這些統統都是上世紀的事了。(我的 90 後朋友並不知道甚麼)



上世紀對精神病的看法

另一樣令我感覺深刻的劇情是那個年代對情緒病、精神病、潛意識有很多誤解。

劇中資深探員屍王服食鎮靜劑就被同僚認為是有危險性的精神病,情緒有問題就被看作是瘋子,而精神科醫生又會隨便開藥給病人⋯⋯

可慶幸是如今年代不同了,社會普遍上更加接納情緒病也不過是病的一種,而精神出了問題也不一定會有危險性。其實社會越開放,病人才越能放膽求醫,那演變成嚴重情緒病或精神病的機會就有更大機會減少。對任何病人也好,接納與關懷是最大的力量。



悲慘的大結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他們的情既似朝露般短暫,又似天地一樣長久。因為愛情是他的信仰,真相是他的堅持。

這個 Intro 天天播,有點詩意,但又有點老套,尤其是那句「愛情是他的信仰,真相是他的堅持」。

其實大結局的悲在 Intro 中已有暗示。「他們的情既似朝露般短暫」早已指出男女主角不會開花結果,他們並沒有愛情的長跑路,而是如朝露般乍現即逝。

我不喜歡這齣劇的結局,太悲慘了,對男主角來說是在同一個傷口裏去多砍一刀,對女主角來說是死過翻生後死神又來了,對女主角的母親來說也是一個重創。為甚麼要這麼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