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星人
貝星人

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同居的藝術

(编辑过)
生活不只是自己

即使不是情侶,同居相處依然是一門學問,當然也是一種挑戰。

我的第一次「同居」發生在英國,一切全屬意料之外。兩三個月過去,總算相安無事,無冷戰、無爭執、無不和,但即或如此,我也體會到「相見好,同住難」這六字背後的意思。

人類明明是群居動物,但當多過一個人類共同生活時,情況就會變得複雜,人心總是千迴百轉諸多計算,會計較、會批判、會心裏有話兒,稍一不慎,隨時朋友也會反目成仇。兩個人共處一室,一方面能互相補足,另一方面亦會有很多地方需要互相遷就、彼此磨合,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就即使相見難亦未至於太難,反而亦有共同生活的好處,當然,如果做不到的話,就會知道「同住難」究竟有多難,甚至可以是個災難。

總之,凡事有得有失、有取有捨,視乎你心裏的秤怎樣去量度,還有是抱甚麼態度去看彼此的不同。

記住,做人總有選擇。


家務分配

未真正租屋同居之前,因緣際會之下,我和室友先來一個「同居試住」,大家用一個月時間互相了解,感受一下同住如何,認為可以相處得來才正式租屋同居,情況猶如「婚前同居」一樣,不浪漫但十分實際。(不要緊,我跟她也不是走浪漫路線)

室友﹕「你其實識做啲咩家務?」(Interviewer)
我﹕「洗碗!其他都勉強學下就做到嘅⋯⋯」(Candidate)

(笑)

在正式同居之前,先小人後君子,室友先跟我商量如何分擔家務。她能下廚,我能洗碗,其餘的家務,她建議可以每星期輪流做,這星期其中一位負責家務,另一位就可以完全休息,下星期對調。

我對此沒有異議,反正在英國不能做「媽寶」,也沒有家務助理,不論同居或自己獨居,家務總得要做,不懂怎樣做就由零開始學習,人生都是這樣,小時候學習得多,長大了就輕省一點,如今我起步雖慢,但總好過原地踏步。

不過,我們這個「協議」一天也沒有實行過。

兩三個月住下來,我們的分工是各自自覺地做不同的家務,我負責洗碗(她封我為「洗碗師」)、倒垃圾、抄錶、交差餉及水電煤費、樓下吸塵等;她負責煮食(我賜封她為「御饍尚宮」)、清潔廚房、廁所和浴室。

我們自然而然地互有默契,沒有正式再分工,連討論也沒有。

但這種共識,要是兩個人都斤斤計較,又可能總會有些地方覺得不公平,如煮飯時間長、洗碗時間短,倒垃圾一定要每星期去跟時間表去處理,但浴室廁所卻不一定每星期清潔,反過來倒垃圾得輕鬆,清潔廚廁又費時又費勁。

怎算得清?世界哪有絕對的公平?其實只要兩個人覺得可以接受而不覺委屈,那就可以了。大前提是兩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動自覺,否則要不依賴對方,要不佔對方便宜,那就會有明顯的不公了。對於沒有默契和自覺得同居夥伴,明確的家務分配應該會更可行 — 不浪漫,但實際。


空間分配

要找一間完全能公平分配空間的房子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不見得有絕對的公平。

我們的家有三個房間,大房空間大一點,能放得下床之餘,也能放得下衣櫃和書枱,而且是油壓床,儲物空間多一點;另一間房間也可以放下床和衣櫃,但沒有太多額外空間,既不是油壓床,也沒有床下底的儲物空間;第三間房是個很小的房間,基本上只能放得下一張單人床。

最初,我們打算一人一個房間,然後把最小的房間當作衣帽間。但我的室友衣物雜物都比我多幾倍,當我選了住在較大那個房間後,我就主動提出把我的衣櫃放回我自己的房間裏,讓室友可盡情使用最小那個房間。所以,最後是我用大房間,室友用兩個房間。

而在客廳、廚房、浴室裏,室友的物品都比我多好多,全家七成空間都是她的物品,覺得不公平嗎?從另一個角度看,我也省下了不少錢買家品,譬如說我根本不用買廚具。所以,也是很難去斤斤計較。

兩個人同住的一大藝術就是不要太過計較,不要追求分毫不差的「公平」,這根本不存在於世上。


用愛心互相寬容

家裏雜物多,但大多不屬於我,有時候看到玄關位有很多對鞋子、客廳角落有好幾個手袋、梳化上又有一兩件外衣等等,我確實會有點頭痛。

有時候我會稍為替她收拾,但更多時候基於尊重,我會「隻眼開隻眼閉」。在不算太凌亂又不衞生的情況下,太過吹毛求疵似乎並不是好事,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會比互相挑剔指摘更好。我相信我在室友眼中也一樣會有很多事情也不是盡善盡美,可能在她心裏的指標中也有很多地方在包容我吧!

退一步海濶天空,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刻意找對方碴子,也不要事無大小都要以自己那一套為標準,別老是用自己那把尺去量度他人,「隻眼開隻眼閉」才是相處的王道。

呀⋯⋯這樣想起來,就覺得很多家人或情侶之間的相處就是過分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忘卻了要尊重和包容別人的不同,於是越親密的人往往越多磨擦,反而不似我和室友那樣「半生不熟」而會多點寬容與忍耐,這樣關係或者會更和諧、更持久。

我們總是要跟自己最親密的人過不去,但到一天失去了對方,才後悔為甚麼當初不放過大家,讓彼此的人生都輕省一點點?說實在的,很多我們很計較的事情,回頭再看也不過是一件小事,不是嗎?


同居.同伴

相見好,同住要不難,貴在退一步海闊天空。將心比心,易地而處,互相包容與忍耐,很多事情可以在漫漫歲月中化於無形。

一個人住一定更會自在,但使費會更多,沒有人分擔支出和家務,也沒有人分享生活的日常,也會有孤單一人寂寞的時候;兩個人住在同一屋簷下,私人空間少了,還要互相遷就,但同時也可以共同分擔生活重擔,又互相作對方生活的伴。

一切都是個人的抉擇與取捨,獨居好,同居也好,就看自己適合哪一樣,沒有哪一個是所謂的「更好」。

我自己本來就是個「需要有個人」的人,人生中幾乎沒有獨居的時候,生活技能低下,容易孤單寂寞,由香港獨個兒遠赴英國,有室友同住無疑讓我更易適應新生活,至少支出能共同分擔,有她教我一些生活技能,還有會下廚讓我正正經經地吃一頓飯,去遊玩時也有個伴⋯⋯這些都是同居的好。

我相信將來總有一天我們會分道揚鑣,我或許會初嘗真正一個人居住的滋味,我也不知道到時候我會享受一個人的自由,還是難耐一個人的孤寂,但在此之前,先讓我繼續鑽研同居的藝術吧!有時候我心裏會想:要是從前我懂得如此包容,或許我人生裏不會失去一些我所重視過的人。

但人生沒有「如果」,只有製造不同的「結果」,不斷犯錯、修正、重做,就是每一天一點點的成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