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星人
貝星人

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吵架 2 – 我們到底想贏甚麼?

贏咗場交,輸咗個家,值得咩?
贏咗場交,輸咗個家。值得咩?

「停止一切家庭暴力」政府宣傳短片中的標語十分好,暫時仍沒有更好,且一聽入腦,記一世。

吵架贏了真的是最重要?甚至比一頭家更重要?這反問句令人有種當頭棒喝的頓悟,不其然停下來反思一下。

除了標語,其實短片也怕得很好。背景是嘈雜的電視機聲音,然後重疊着男人的謾罵聲、女人的反抗、小孩的哭嚎,接下來是近十秒的靜默,只剩下男人自己一個蹲在地上拿着已碎裂的的全家幅合照,暗示女人已帶着小孩離開,家散了。

很具體地營造出家人吵架時造成的那種壓迫感,同時亦將最壞的結果展現了出來 - 即使拳頭或言語上取得勝利,輸掉的可能遠比贏到的多,譬如說是一段關係、一個家庭。

(回憶返晒嚟)


我在《他和她,好一天,壞一天》這篇文章提及過,我成長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但沒有家庭暴力(80 年代一般的體罰還不算家庭暴力)。父母不是不愛我,但方法可以更好。

而他們經常吵架對於那時還是小孩子的我日後所造成的傷害,可能超出他們所想,其實也超出我的所想。

本來應該互相愛護及保護我的父母,卻在互相攻擊,而且不是一天半天,是 often、usually、always,我當時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是情緒抽離,當下對眼前的一切無感,但其實那只是暫時麻痺了感受,一種肉體存在但靈魂逃避的方法。

真正的傷害悄悄埋在心底,且影響至今。

譬如說,我怕一個人、怕被遺棄、沒有信心被愛、內心總是不安、有點分離焦慮、依附、依賴、害怕爭執⋯⋯

所以,我要相當刻意地去控制自己內心的不安,以及十分努力地學習自處。

每天都在努力中。


吵架到底是為了贏甚麼呢?

最近,我又再思考這個問題,碰巧身邊朋友一家又常處於爭吵的狀況。

當我在勸解之際,不禁問她﹕「你係咁鬧其實係想點?」換來一堆她對家人的控訴內容。

嗯,就是想改變對方。

但明明她自己都說已罵了二十年但老問題仍在,那為甚麼仍繼續吵呢?重複的方法只會有重複的結果,真的不可以尋求其他出路嗎?

重複的方法只會有重複的結果。

我們吵架時其實想贏甚麼呢?

因為意見不同,於是堅持自己的論點,希望吵架能使自己的立場從爭辯中勝出,改變對方的想法,甚至行為。

因為希望得到關注,因為自己的聲音沒被聆聽,於是放大聲量,希望用吵架的方法令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希望自己被關心。

因為被傷害、被惹怒、感不滿,於是吵架,希望責備對方、發洩情緒、提出控訴,想改變現狀。

那問到最底底底,吵架到底想贏甚麼?就是被尊重、被接納、被關注/被愛。其實大概就是這幾樣,這也是很合理的渴求,我們都不過是人。

但只要冷靜下來,我們都知道用一種指摘,甚至攻擊的態度,是很難得到尊重、接納和愛。因為這個表現方式本來就缺少了尊重、接納、愛,至少表現出來時,對方難以感受得到。

吵架時攻擊對方,通常換來兩種反應﹕

1. 鬧返你、反駁(用攻擊去保護自己)

2. 唔出聲,冷戰(用逃避去保護自己)

結果,即使吵架贏了,即使沒輸掉一頭家/一段關係,也傷了感情、損了心情,究竟是贏多還是輸多?


我們還是會吵架

吵架不好,但我們還是會吵架,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

因為有所不同,我們就會想表達,想改變對方或尋求共識;

因為情緒起伏,表達時就會失分寸,由「表達」變成「爭吵」,有些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更甚的變成「語言暴力」,甚或「肢體暴力」。

所以,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留意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表達的方式很重要。

雖然吵架不好,但或者不吵架也不一定是好事,吵架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我們都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表達恰到好處的話,吵吵也不是大事。不過,太頻密的爭吵(如我父母)就真的不好了,感情在每次爭吵中都消磨一截,久而久之已忘記了當初是怎麼相愛。


有更好的方法嗎?一定有吧!

有時我會想,如果我們想要的是被尊重、被接納、被愛,我們不可以好好地說出來嗎?我知道在親密的關係中,吵架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但也沒必要經常用這種方法去表達吧?尤其是如果爭吵會將我們之間的愛消滅,想想都有點不忍心。

人生之中,親密的關係和相愛的人都是寥寥可數且不可多得,而人生卻是很短暫,有限的時間之中,我希望用多一點時間去愛,多過用多一點時間去吵。

凡事必有三個或以上的解決方法。

我們一定有其他方法去好好溝通,吵架是無可避免,但亦不是唯一選擇。

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法,只要肯想肯試,一定有其他可行方法,至少要試試看才算。

如果那是一個我愛的人、我重視的人,我會願意去嘗試,多於用一個我知道會一步步殺死我們的愛的方法。


係喎,你最近同你媽咪點?」有一日,另一個朋友問我。

「咦?無乜嘢喎,你咁問起……我同佢好似好耐無嘈過咁。」我答。


你愛的人是見一天少一天

說起來,我和媽咪好像很久沒有再吵過架(本來也不算是經常吵架)。

可能我們也在各自調節中。

我自己有一種想法﹕父母是見一天少一天。(其實所有你愛的人也是如此)

於是我開始覺得要多點爭取相聚的機會、珍惜相見的時間,與其爭辯無謂的事情(十居其七八九都好無謂),不如好好享受一起的時光。

其次是我改變了方法。

我不再硬碰硬跟她申辯我的想法、我的立場、我的做法,我都會說出來,但比以往更有意識地留意自己語氣,盡量收歛一下,尤其是那些爭辯了也沒大意義的事情,就不用太在意了。

然後我平日會刻意逗她開心,換一個關心她的語氣,跟她幽默的說笑,女人到了 60 歲還是需要人哄,即使我不是她的男人。用甚麼方法不是最重要,誰對誰錯誰有道理其實也未必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果效。我最想要的效果就是我和媽咪好好相處每一天,開開心心就夠了,然後有話也能好好說。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我也比以往更在意彼此的情緒,尤其我跟她都是硬性子又敏感的人。當發現其中一方情緒不好,我就 Time-out(從前我會堅持死戰到底),因為再吵下去都只會是越吵越烈,然後就沒彎轉,倒不如在尚能控制自己時暫停一下,很多時過後發覺事情小得很,甚至已懶得再拿出來討論。

我媽咪對我的態度也有點改變。

譬如「慳返啖氣」(笑)。不能說她是放棄,因為她還是會提點我這樣那樣,但她多了幾分尊重,以及給予我空間,只提意見,但不會以母親身分要我依着辦,也不再每次用責備的方式作為每次對話的開首。

然後,60 歲的「傲嬌」媽咪願意為我學習溫柔,收起她的冷言冷語冷冰冰,開始嘗試對我態度溫婉一點點,說多一些好說話,也會哄哄我。(對呀,我也是個需要人哄的女人)

哎呀,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和媽咪都在各自調節中,比前幾年的關係更好了,開心!


最好當然是不要吵架。

如果無可避免時,希望我們還記得在吵架中勝出並不是我們最想要的結果。

我們想要的不應該是自己在吵架中勝出,我們應該是想贏一段更好更長遠的關係。

吵架,應該是為了要和好、要走更遠的路才值得。

除了吵架,我們還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只要你願意嘗試。

贏咗場交,輸咗個家,真係唔值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